開光法是陶瓷裝飾中常見的一種傳統(tǒng)裝飾方式,是用特定的輪廓外形劃分出一定的裝飾面,使整體畫面主體明確、層次分明、對比強烈。開光法在清代陶瓷圖案中的運用較多。本文主要分析清代陶瓷中不同種類的開光式構圖方式,結合清代陶瓷的具體作品分析不同構圖的開光裝飾的主要特征,探索其現(xiàn)代設計價值。
一、開光法概述
開光法是用特定的輪廓外形劃分出一定的裝飾畫面,在其中進行裝飾,能夠突出主題,增加層次感,并形成一定的對比效果,是陶瓷中常見的裝飾方法。開光法在我國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是原始社會時期彩陶裝飾的重要形式法則之一。清代之前的開光法,形式相對較為單一,布局簡練而單調。隨著陶瓷藝術的不斷發(fā)展,清代時的開光裝飾風格逐漸演變成多種多樣的風貌。清代陶瓷的開光裝飾是以獨立完整的形式而存在,開光的畫面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但多個形式之間互不相連,有一定的間隔距離,使得每個開光裝飾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和完整性。
二、構圖形式
(一)單一式構圖
單一式開光構圖是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形式,也是最常見的一種構圖方式。單一式開光構圖大多在器物正中心或正面進行開光,視覺上清晰明了?,F(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乾隆款白地礬紅開光粉彩荷花圖尊(見圖1),開光的外圍是白地礬紅紋飾,布局較滿。在開光內部繪制荷花紋飾,風格十分精美細膩,荷花相齊盛開,彰顯出高貴典雅。內部的荷花與外部白地礬紅的紋飾形成鮮明對比,使得內部開光部分的紋飾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二)間距式構圖
間距式開光構圖是由多個開光畫面布局于器物上,每個開光的間距相等,大小布局排列整齊,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單獨完整的圖案美,且整體畫面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需求。例如,現(xiàn)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清代豆青釉地開光粉彩山水紋海棠式瓶(見圖2),瓶身有四處粉彩開光山水圖,層層山峰,清澈的水像一面鏡子,綠色的山呈現(xiàn)出優(yōu)雅的倒影。峽谷兩岸的風景就像百里畫廊一般,山與水的結合是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完美結合,構成最美麗的風景。在青山中探幽、在碧水中劃船、在意境中幽深、在詩中作畫,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反襯式構圖
反襯式構圖的表現(xiàn)方法是突出主體,在器物上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視覺上使主題更為突出,既容易被接受且能加深人們的印象。反襯式構圖是對比法的一種,其中外形較大的開光作為主體用來表現(xiàn)主題內容,其余則作為次要開光小于它,以小開光襯托大開光形成強烈對比,次要開光和主要開光的關系也可看作是綠葉襯托紅花的關系。例如,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的乾隆款畫琺瑯花蝶開光西洋人物圖將軍罐(見圖3),瓶頸和瓶底兩處開光裝飾西洋人物小圖,以襯托瓶身處的主體開光,看上去對比強烈,其釉色濃厚典雅,呈現(xiàn)東西方結合的藝術特點。
(四)多面式構圖
多面式構圖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體式,器物的所有面都進行開光;另一種是側壁式,在器物側壁進行開光。五彩錦地開光象馱瓶園長方委角花盆(見圖4)采用的是側壁式開光,在花盆的每一側面進行開光。花盆的工藝較復雜,燒造難度非常大。開光的主要幾個面繪有一只大象馱著瓶子,其他幾面均有不同的圖案。
三、結語
清代是我國制瓷業(yè)發(fā)展的黃金時期,是我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高峰。這一時期制作了很多具有極高藝術審美價值的陶瓷作品,其陶瓷風格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開光法整齊有序的特點和強烈對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傳承性,且蘊含無限的可能性。清代的開光裝飾既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又與中國古代人們的文化生活與社會政治有關,每一處開光都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思想、文化以及人們的審美特征。清代陶瓷開光法裝飾是現(xiàn)代陶瓷設計中寶貴的學習資料,其多種構圖方式與紋飾的色彩搭配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值得現(xiàn)代陶瓷制作者深入發(fā)掘。在當今陶瓷設計中,開光式的構圖方法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在現(xiàn)今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人們要找到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完美契合點,將開光裝飾構圖演變成多種拼接式綜合裝飾構圖技法,從而貼合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市場需求。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作者簡介:郭陸昕(1996-),女,江西南昌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陶瓷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