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勇, 陳鵬, 朱洪儒, 陳全兵, 姜亞志, 錢文暉
(1.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蘇 南京 211300; 2.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蘇 南京 210029)
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常見的惡性腫瘤,每年約有43萬新發(fā)病例,16萬人死于該疾病[1]。在中國,膀胱癌是最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腫瘤之一[2]。由于膀胱癌的早期癥狀并不典型,很多患者在出現(xiàn)血尿、膀胱刺激征等癥狀就診時,腫瘤細胞已經(jīng)浸潤膀胱肌層或者出現(xiàn)遠處轉移,導致膀胱癌患者預后較差。而早期膀胱癌患者的預后明顯好于晚期患者[3]。因此,對膀胱癌侵襲、轉移的分子機制的研究將為膀胱癌發(fā)生、診治和提高生存率提供理論依據(jù)。近期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腫瘤間質(zhì)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4]。作為腫瘤基質(zhì)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 CAF)在胃癌、胰腺癌、肝癌等中具有促進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作用[5-7]。然而有關CAF在膀胱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報道仍較少。
1.1.1 組織標本、細胞株 共收集34例于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行膀胱癌切除術患者的膀胱癌組織及對應癌旁組織標本。手術切除所得標本放置于液氮中直至進一步分析。所有標本均經(jīng)本院病理科確診為膀胱癌,其中非浸潤性膀胱癌15例,浸潤性膀胱癌19例。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意收集組織標本用于科學研究。利用組織塊貼壁法,分別從浸潤性膀胱癌和癌旁組織中提取CAF和正常成纖維細胞(normal fibroblasts, NF)。膀胱癌T24細胞購自上海中國科學院。
CAF、NF及膀胱癌T24細胞的常規(guī)培養(yǎng)用含有10%胎牛血清和抗生素(100 U/mL青霉素G和100 mg/mL鏈霉素)的DMEM培養(yǎng)基,置于37 ℃、5% CO2的細胞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細胞共培養(yǎng)時,將T24細胞按4×104/孔鋪于24孔板,按1 ∶1比例,取傳代3代后的CAF或NF種植于Transwell小室內(nèi),形成小室上層為CAF/NF細胞,下層為 T24細胞的共培養(yǎng)體系,共培養(yǎng)48 h后取T24細胞進行后續(xù)實驗。
采用外泌體提取試劑盒,在無菌條件下,提取CAF及NF分泌的外泌體。CAF及NF細胞以每孔5×105鋪于6孔板中,培養(yǎng)48 h后收集培養(yǎng)液,1500×g離心20 min,去除細胞碎片。吸取上清液按1 ∶4的比例加入ExoQuick 試劑,混勻后4 ℃孵育60 min后,1 500×g離心30 min,得到外泌體,加入200 μL無菌的PBS 重懸外泌體,并放入-80 ℃冰箱保存。取10 μL外泌體懸液滴加在載樣銅網(wǎng)上,靜置10 min后用2%磷鎢酸滴染色2 min,隨后在JEM-1010透射電鏡下觀察外泌體并拍照。
將傳代3代以后的CAF及NF細胞培養(yǎng)72 h后,利用4%甲醛溶液固定20 min,0.3% Triton X-100 滲透 10 min,室溫封閉30 min,一抗α-SMA(1 ∶1 000配置)4 ℃孵育過夜。加入熒光標記二抗孵育30 min,避光。封片,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檢測外泌體表面標志CD9、CD63蛋白時,利用RIPA裂解液抽提外泌體蛋白,余步驟同上,兔抗人CD9和CD63抗體按1 ∶1 000配置。
A:qRT-PCR檢測膀胱癌組織中 miR- 21的表達;B:免疫熒光觀察CAF中α-SMA表達(×400倍);C:qRT-PCR檢測CAF中 miR- 21的表達
將CAF或者NF與膀胱癌T24細胞共培養(yǎng)48 h后,Transwell侵襲遷移實驗結果顯示,相較于與NF共培養(yǎng)的T24細胞,與CAF共培養(yǎng)的T24細胞的侵襲、遷移能力更強(圖2)。
圖2 CAF促進膀胱癌T24細胞侵襲遷移(×100倍)
A:透射電鏡觀察外泌體形態(tài)(×80 000倍);B:蛋白質(zhì)印跡檢測外泌體CD9、CD63的表達;C:qRT-PCR檢測外泌體中 miR- 21的表達
A: CAF和NF外泌體孵育的T24細胞中 miR- 21的表達;B:分別與CAF和NF分泌的外泌體孵育的T24細胞的侵襲和遷移實驗;C:轉染陰性對照和 mimics的T24細胞的侵襲和遷移實驗
圖5 miR- 21可靶向抑制PTEN的表達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腫瘤間質(zhì)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2]。CAF是腫瘤間質(zhì)中含量最豐富的細胞之一,為腫瘤細胞提供支持性微環(huán)境,并誘導腫瘤細胞獲得更具侵襲性的能力[13]。
關于CAF在不同類型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所起作用及機制已有文獻報道。CAF可通過分泌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VEGF)、IL-6等,提供促腫瘤信號,促進腫瘤血管生成、侵襲轉移的發(fā)生[4]。但對于CAF在膀胱癌中的作用研究仍較少。Yang等[14]的研究揭示了CAF可通過釋放IL1β增強膀胱癌T24細胞增殖及侵襲的能力。Miyake等[15]發(fā)現(xiàn)高表達CXCL1的CAF可明顯提升膀胱癌細胞侵襲遷移的能力,并預示著較差的預后。Zhuang等[16]研究顯示CAF可通過釋放TGF-β引起膀胱癌細胞發(fā)生上皮間質(zhì)轉換,促進侵襲遷移的發(fā)生。
miRNA可通過靶向眾多靶基因的3′-UTR來調(diào)節(jié)腫瘤細胞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這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diào)控機制。與此同時,miRNA可被細胞通過外泌體的形式釋放到細胞外,被受體細胞接受,調(diào)控受體細胞相應的功能。因此外泌體miRNA可充當腫瘤細胞與間質(zhì)細胞間相互溝通的信使,受到廣泛關注[17]。目前尚無關于外泌體miRNA參與膀胱癌及CAF間相互作用的研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