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那一樹的嫣紅,
像是春說的一句話。
朵朵露凝的嬌艷,
是一些玲瓏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柔的勻的吐息;
含著笑,
在有意無意間,
生姿的顧盼。
看——
那一顫動(dòng)在微風(fēng)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
在三月的薄唇邊,
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跡!
從容摘自《家庭教育》
《一首桃花》是近現(xiàn)代新月派詩人林徽因于1931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新詩。此詩以“桃花”開篇,描繪了自然景物桃花之美;而后引入“春”,將春與花融為一體,擬作一位顧盼生姿的曼妙女子。詩人用筆巧妙,擬美人態(tài),未用濃詞艷藻,僅以舒緩、輕柔的語調(diào)寫盡桃花婀娜嫵媚之態(tài)。全詩滿浸著詩人濃烈的愛美之情,故讀來如沐桃風(fēng),身心愉悅。詩人徐志摩說,這《一首桃花》與前人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是同一種境界。他贊嘆林徽因的詩“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與心靈的契合,又總能讓人讀出人生的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