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我們很少會去談詩歌了”
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文化版
作為85后,我也曾在大學期間迷戀過詩歌,并在校報上多次發(fā)表作品。剛參加工作時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我把基層體悟化作一首首詩歌,寫得未必“高端”,卻是抒發(fā)情懷的一種寄托。這些年,隨著工作壓力加大、生活節(jié)奏加快,與詩歌似已漸行漸遠,只是在偶爾走進書店時,總情不自禁駐足翻看一本本詩集,體會、玩味詩文的用詞與意境,覺得在或自然或斧鑿的詩行里,游走著作者的情感,也關(guān)聯(lián)著自己的青春。
生活不只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或許不能輕易抵達,但內(nèi)心深處仍可有方寸之地為詩歌留存,讓靈魂得以棲居,無論何時將其喚醒,總會觸及溫暖的回憶,那無憂無慮的日子,那熱火朝天的干勁,那漾著笑靨的同伴,那憧憬著無限未來的青春,都如在昨日。詩歌,或許就是在身不由己的匆匆忙忙中讓你記住日子的載體,它不會讓你的物質(zhì)生活更富有,卻讓你的精神世界更豐盈。
山東濟南?藺炳正?市政府辦公廳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