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波
(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一病區(qū),河南 靈寶 472500)
肝內膽管結石一般由膽道感染及膽汁淤積所致,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高燒等,嚴重時可致全身膿毒血癥,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害患者健康[1]。肝內膽管結石為慢性病,具有病情頑固及復雜的特點,臨床上常以手術取石的方式治療[2]。腹腔鏡手術是一種新型微創(chuàng)手術,與傳統(tǒng)手術相比手術切口更小,是臨床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常用術式[3]。本研究用腹腔鏡結合利膽排石湯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1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26~62歲,平均(43.62±2.43)歲;病程1~6年,平均(2.74±1.03)年。觀察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齡26~63歲,平均(43.71±2.39)歲;病程1~5年,平均(2.77±0.9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參照《肝膽管結石病診療指南》[4]內肝內膽管結石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內肝膽濕熱證。主癥為右上腹脹痛,心下痞滿,痛引肩背,高熱;次癥為胸悶不舒,腹肌緊張,口苦咽干,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或滑。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經B超或CT檢查確認;④無手術禁忌;⑤近期內未接受其它相關治療。
排除標準:①合并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等其它膽道結石病癥;②肝腎功能不全;③合并原發(fā)性心臟病及惡性腫瘤;④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⑤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兩組均行腹腔鏡手術?;颊呷∑脚P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經鼻插管全麻處理后,在患者臍下緣開1cm切口,進入穿刺針,建立氣腹,穿刺戳卡,置入腹腔鏡鏡頭并探查,在患者劍突下及腋前線分別建立2個戳卡,為主操作孔及副操作孔,通過管道以特制手術加長器械于右肋緣下開斜切口解剖膽囊三角區(qū),切開膽總管,抽出膽汁,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取出結石,沖洗膽總管,將T型管放置于膽總管內引流,縫合膽總管,關閉腹腔。術后給予常規(guī)抗炎護肝治療,靜滴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正大天晴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04、20190703),1次0.1g,日1次,滴注前以10%葡萄糖稀釋至250mL,病情較重者可增加劑量至0.2g;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賽諾菲(北京)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1105/20190302],初始劑量為1次456mg,日3次,癥狀減輕后劑量減至1次228mg,使用劑量不超過日1368mg,飯后服用。持續(xù)治療4周。
觀察組加用利膽排石湯。藥用金錢草30g,玉米須15g,茵陳15g,雞內金10g,川楝子10g,郁金10g,甘草3g。每日1劑,以500mL水煎取汁300mL,早晚分服。持續(xù)治療4周。
肝功能指標:治療前、治療4周后,于清晨空腹時靜脈取血5mL,35000r/min下離心10min,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中山市新銳醫(yī)療設備科技有限公司,XR420B)檢測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總膽紅素(TBIL)等肝功能指標;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記錄患者治療4周后膽石殘留、膽管狹窄及出院半年后膽管結石復發(fā)情況。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 (±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ALT(U/L) AST(U/L) TBIL(μmol/L)治療前 觀察組 31 73.26±6.36 80.24±7.52 32.25±2.37對照組 30 74.38±6.41 80.33±7.48 32.14±2.32 t 0.309 0.030 0.430 P 0.642 0.374 0.641治療后 觀察組 31 35.72±3.52*36.15±2.52* 12.24±1.06*對照組 30 41.23±3.63*43.13±2.85* 15.57±1.13*t 2.529 2.900 3.333 P<0.001 <0.001 <0.001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例(%)
肝內膽管結石是常見外科慢性疾病,其與膽道感染、飲食不節(jié)、膽汁淤滯等因素密切相關[6]。目前,腹腔鏡手術是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主要方法,相比于傳統(tǒng)手術方法手術切口更小,術中出血量較低,恢復更快,有利于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7]。但單純手術治療往往難以取盡肝內結石,還需結合藥物促進排出殘余結石。常規(guī)西藥治療以促進膽汁排除、控制炎癥為主,可緩解癥狀,但無法消除肝內結石[8]。
肝內膽管結石屬中醫(yī)“黃疸”、“脅痛”范疇。病位在肝膽,一般為中焦?jié)駸崴履懯栊?,或飲食不?jié)以致脾胃失養(yǎng),導致肝郁血瘀,出現(xiàn)膽汁淤積,形成膽管結石[9-10]。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LT、AST、TBIL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膽石殘留、膽管狹窄、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說明利膽排石湯聯(lián)合腹腔鏡用于治療肝內膽管結石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減少膽石殘留、膽管狹窄及膽石癥復發(fā)率。利膽排石湯方中金錢草可利膽排石、祛除水腫,玉米須可清肝利膽,茵陳與郁金配伍可行氣、利膽、解郁,雞內金可活血化瘀,通淋化石,川楝子可疏肝泄熱,甘草調和諸藥[11]。諸藥合用,共奏疏肝利膽、行氣化瘀、清熱排石之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錢草能夠舒張膽管括約肌,促進膽汁分泌;玉米須能夠提高肝腎能力,促使排出膽管結石[12];茵陳內綠原酸、對羥基苯乙酮等有利膽護肝作用,可改善肝功能[13];郁金可促進膽囊收縮,其代謝物能夠與蛋白質共價結合,保證肝細胞結構完整性;雞內金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癥狀恢復;川楝子可抗菌消炎,減少膽紅素分泌;甘草可調節(jié)免疫功能,縮短恢復時間。利膽排石湯可護膽護肝,能夠增強膽汁排泄,促進肝內膽石溶解,改善膽管狹窄癥狀,利于預后[14]。
綜上所述,利膽排石湯聯(lián)合腹腔鏡治療肝內膽管結石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肝功能,減少膽管結石殘留及術后復發(fā),改善膽管狹窄,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