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敏
(河南省靈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康復醫(yī)學科,河南 三門峽 472500)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大大降低了腦卒中的致死率,但致殘率仍然居高不下,其中以偏癱尤為顯著。早期康復訓練為臨床治療腦卒中偏癱的常用方式,主要通過功能鍛煉促進四肢功能恢復,但臨床應用中發(fā)現(xiàn),單獨應用效果不佳[1]。針灸疏經(jīng)調臟法治療有舒筋活絡、活血化瘀之效,但目前對此相關研究較少[2]。本研究用針灸疏經(jīng)調臟法聯(lián)合早期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6例,均為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我院中醫(yī)康復醫(yī)學科就診患者,依據(jù)擲硬幣法分為對照組37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年齡62~73歲,平均(67.19±4.33)歲;病程19~62天,平均(40.11±5.39)天;體質量40~81kg,平均(60.49±6.25)kg。觀察組年齡61~74歲,平均(67.54±4.10)歲;病程17~64天,平均(40.09+±5.41)天;體質量39~82kg,平均(60.50±6.21)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3]診斷標準;②經(jīng)腦部MRI、CT等檢查確診為腦卒中;③伴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④簽訂知曉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精神狀態(tài)正常,有效交流;②腦部手術史;③凝血功能障礙;④有暈針史。
兩組均遵醫(yī)囑予以抗凝、腦保護等對癥治療,并早期康復訓練。①床上活動:患者臥床時,可指導其在床上緩慢做屈膝、屈髖、上肢屈伸等運動,并可在床上方安裝繩索,指導其依靠繩索的力量做拉起、坐下運動,每次訓練20min,日1次。②四肢活動:上肢運動可通過抬肩、抓握、摸耳、扣紐扣等運動進行訓練;下肢運動可指導屈膝、屈髖運動,每次訓練30min,日1次。③站立訓練:指導患者在家人的幫助下,在床邊或椅子邊進行蹲下、站立運動,每次訓練20min,日1次。④行走運動:可在家屬的攙扶下,進行床下行走訓練,訓練過程中避免心動過快,每次訓練30min,日1次。連續(xù)康復訓練21天。
觀察組加用針灸疏經(jīng)調臟法治療。取患側肩髑穴、孺腧穴、外關穴、陽陵泉穴、內關穴、髀關穴、豐隆穴、環(huán)跳穴、三陰穴,選0.3mm×25mm毫針,用酒精消毒后刺入穴位,采用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手法進行治療,得氣后,留針30min,連續(xù)針灸治療21天。
參照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中量表[4](NIHSS)評估神經(jīng)功能水平,總分值為42分,得分越少表示神經(jīng)功能越好。
參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5](ADL)評估日常生活能力,總分值為0~100分,分值越低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
參照肢體運動功能評定量表[6](FMA)評估肢體運動功能,總分為0~100分,分值越低提示肢體運動功能越差。
參照WHO/Q0L-26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簡表[7]評估生活質量,該量表總分值為0~100分,得分越少表示生活質量越差。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與日?;顒幽芰Ρ容^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與日?;顒幽芰Ρ容^ (分,±s )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jīng)功能與日?;顒幽芰Ρ容^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NIHSS ADL治療前 觀察組 39 22.54±5.41 52.34±5.78對照組 37 22.36±5.33 52.10±5.69 t 0.146 0.182 P 0.884 0.856治療21天后 觀察組 39 14.20±2.15* 69.84±6.29*對照組 37 19.54±3.26* 61.22±5.10*t 8.412 6.541 P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與生活質量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與生活質量比較 (分,±s )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與生活質量比較 (分,±s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FMA 生活質量治療前 觀察組 39 42.69±3.58 46.23±3.06對照組 37 42.51±3.52 46.61±3.25 t 0.221 0.525 P 0.826 0.601治療21天后 觀察組 39 62.97±4.87* 67.98±5.14*對照組 37 51.03±4.01* 55.69±4.17*t 11.633 11.411 P 0.000 0.000
腦卒中易引發(fā)多種后遺癥,其中偏癱發(fā)病率較高,約占整個腦卒中患者75%以上[8]。目前臨床治療腦卒中偏癱主要用抗凝、腦保護等藥物。康復訓練可刺激損傷部位的神經(jīng)細胞,提升神經(jīng)細胞增殖、分化功能,對神經(jīng)中樞系統(tǒng)重塑,從而促進神經(jīng)功能及運動功能恢復。
腦卒中偏癱屬于中醫(yī)“痹證”范疇。主要由于外邪入侵,阻滯經(jīng)絡、氣血逆亂、腑臟失調所致。治療應行氣開竅、舒筋活絡、活血化瘀、調理腑臟。針灸疏經(jīng)調臟法可促進患側血流循環(huán),提升患側營養(yǎng),同時還可刺激神經(jīng)元細胞,提升患側神經(jīng)元向腦細胞傳遞信息的能力,從而激活各項感覺功能,提升四肢運動能力,減緩神經(jīng)缺損程度[9-10]。針灸疏經(jīng)調臟法可擴張血管,抑制機體血小板聚集,從而促進血液循環(huán),糾正血管功能異常,達到良好的腦部血供保護作用,進而修復受損的腦細胞。
針灸疏經(jīng)調臟法聯(lián)合早期康復治療腦卒中偏癱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