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共冀魯豫區(qū)首任書記張璽

2021-07-19 13:45:43李春光
中華魂 2021年7期
關鍵詞:冀魯豫區(qū)黨委抗日

李春光

張璽(1912-1959年),原名王常珍,河北省平鄉(xiāng)縣東田村人。1931年加入共青團,始任邢臺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團支部書記,后任邢臺三校團總支書記,從事和領導學生運動。1932年秋,因叛徒出賣,在邢臺被捕。不久,被押解到"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jiān)獄,坐牢4年多。其間,他于1934年在獄中轉黨,并任獄中團支部書記。

1936年,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威脅平津,國內主要矛盾已由階級矛盾轉變?yōu)槊褡迕?。在新的形勢下,黨中央制定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新政策,急需大批黨的干部貫徹執(zhí)行,以便掀起全國的抗日高潮。然而,華北地區(qū)的黨組織卻遭到嚴重破壞,黨的領導骨干大都被關在國民黨的監(jiān)獄。以劉少奇為首的北方局審時度勢,提議并得到黨中央批準,采取特殊措施,于1936年秋將簿一波、劉瀾濤等 50多位黨的干部從草嵐子監(jiān)獄營救出來,其中包括張璽同志。

張璽出獄后,北方局派他到直魯豫特委先后任宣傳部長、書記,從事地下工作。當時,這一地區(qū)仍處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之下,中共黨組織遭到敵人的嚴重破壞,黨的活動基本停止。為打開局面,張璽不顧環(huán)境險惡,不分晝夜地四處奔詢,設法與特委的同志接上頭,傳達了上級黨的指示,部署了工作。爾后,又到安陽找到了剛剛越獄返鄉(xiāng)的當地黨的骨干王維剛,商量了豫北黨組織的恢復問題;到大名、清豐找到直南黨的負責人晁哲甫等同志,傳達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經過和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同時,他還找到隱蔽起來的大部分黨員干部,給他們接上了組織關系;考察被捕的黨員干部,恢復了沒有問題同志的黨籍,使這一地區(qū)的黨組織大都得到恢復,為抗日戰(zhàn)爭從組織上、干部上做了準備。

1937年“七七”事變后,時為直魯豫特委書記的張璽面對驟然變化的形勢,決定先從磁縣著手,率先樹立抗日表率。于是,他把磁縣中共黨組織主要人物紀德貴、張學孔、王維綱、李相虞、李巨川、田裕民等召集到彭城富田村老共產黨員張錫珩家的泰興缸窯,主持召開了“抗日工作會”。會議研究、制定了四條工作方案,即:盡快分片成立“抗敵后援會”,大力發(fā)動群眾抗日,掀起抗日救亡高潮;與國民黨方面搞好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一致開展抗日工作;籌建抗日民主政府,以利于領導磁縣民眾抗日斗爭;相機組建地方抗日武裝隊伍,以備開展游擊戰(zhàn)爭。會后,張錫珩、李相虞以彭城為中心,成立了磁縣西區(qū)“抗敵后援會”;張學孔以峰峰為中心,成立了磁縣北區(qū)“抗敵后援會”;田裕民、王維綱在馬頭、光錄一帶,成立了磁縣東區(qū)“抗敵后援會”;紀德貴在磁縣西南部,領導成立了“抗敵后援會”?!昂笤畷钡闹饕顒樱切麄骺谷?、搞募捐、搞演講、游行鼓動等。黨組織在引領他們開展工作的同時,還注意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他們中的骨干分子,為組建武裝隊伍做準備。

8月中旬,河北重鎮(zhèn)保定失守。時任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民政廳廳長兼民訓處處長的張蔭梧,帶領一干人馬順著平漢線來到磁縣。張璽出于國共合作誠意,主動前去拜訪。隨后,又經多方努力,從張蔭梧那里爭取到部隊番號,于10月13日成立了以彭城鎮(zhèn)磁廠工人為主的直南第一支國共合作的地方抗日武裝——“河北民軍第13支隊”。不久,張璽又親自組建了以六河溝煤礦工人為主的抗日第4支隊等抗日武裝。

此外,張璽還根據黨中央、北方局的指示,利用國民黨軍隊向南撤退,地方政權瓦解,日軍尚未到來的有利時機,深入發(fā)動群眾,建立各種抗日團體,并親手建立了磁縣抗日民主政府等抗日政權。為解決干部缺乏問題,他組織開辦訓練班,先后培訓了四五百名抗日骨干,一部分返鄉(xiāng)作了當地縣、區(qū)、村的干部,發(fā)動和領導各階層掀起了一個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一部分輸送到東進冀魯豫的八路軍129師工作,為這一地區(qū)創(chuàng)建抗日根據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各縣黨、政、群團等組織相繼建立起來后,張璽奉命調任太南區(qū)黨委書記。

1940年4月18日,中共冀魯豫區(qū)黨委在清豐縣南王什宣告成立。當月,張璽從太南調任冀魯豫區(qū)黨委副書記。由于書記王從吾時在延安,未到職,張璽改任書記。所以,他成了事實上的中共冀魯豫區(qū)首任書記。

冀魯豫區(qū)黨委領導直南、豫北、魯西南3個地委、18個縣委。該地南到隴海路,西、北接連晉冀豫根據地,東與魯西根據地相鄰,是華北、華中與延安大后方聯(lián)系的“紐帶”“走廊”,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也正因此,日軍也志在必得,這就使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時刻面臨嚴峻的斗爭形勢。

1940年6月10日(農歷五月初五),日寇調集日偽軍2萬余人,分12路向清豐、濮陽、內黃合擊,妄圖殲滅我主力部隊機關。部隊首長楊得志、崔田民等率機關及時跳出敵人包圍圈后,張璽馬上和他們指揮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在外線分散活動,從背后打擊“掃蕩”之敵,迫使日寇提前結束“掃蕩”。

反“掃蕩”結束后,張璽召開區(qū)黨委、軍區(qū)、行署、群團等直屬機關干部會議,總結反“掃蕩”的經驗教訓,部署了各項工作。會后,和黨委其他同志協(xié)助“二縱”兼軍區(qū)抓了正規(guī)軍的擴大,分頭抓了區(qū)、縣武裝的恢復整頓及民兵的發(fā)展,使全區(qū)保持了一支機動靈活打擊敵人的武裝力量;調整配備干部,恢復了部分被打散的縣、區(qū)組織;進行了一系列善后工作,穩(wěn)定了群眾情緒……

1941年4月12日,日、偽軍裹脅反動會道門武裝共2萬余人,配有130余輛汽車、坦克,20余門重炮,數百輛大車,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分5路對冀魯豫中心區(qū)沙區(qū)進行毀滅性的“大掃蕩”,妄圖徹底毀滅中心區(qū),殲滅我主力部隊。張璽和楊得志堅持在沙區(qū)的棗林和沙丘之中,指揮主力部隊伸入敵后“掏老窩”,其余部隊和沙區(qū)游擊隊、民兵,則運用“麻雀戰(zhàn)”“地道戰(zhàn)”、破襲戰(zhàn)、伏擊戰(zhàn)等,到處打據點,端炮樓,炸碉堡,奪物資,完全搞亂了敵人的部署,打破了敵人的“合圍”。

那次反“掃蕩”打了9天。血與火的9天過后,內黃、高陵等4縣,日寇燒毀村莊141個,其中全部變?yōu)橐黄雇恋?0個!殺我同胞4000人,其中有53戶人家無一幸免!至于群眾賴以生產和生活的農具、車輛、牲口、糧食,更是蕩然無存!

敵退出沙區(qū)后,張璽和楊得志等立即率黨政軍民進行善后工作。他們抽調干部,組成5個善后工作隊,到受害區(qū)進行慰問、救濟,并配合當地黨政群團機關恢復、健全各種組織。張璽還同楊得志、崔田民等同志提出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救濟難民就是抗日愛國”的口號,向一些開明的地方士紳進行募捐;通過打漢奸和親日派,強迫他們拿出糧食和鈔票;組織運輸生產合作社,用貸款辦法,鼓勵農民去外區(qū)買糧,運回來解決生活問題……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很快籌集了“邊幣”9.2萬元,糧食8萬余斤,衣服千余件,以及柴草和大量的鍋、碗、瓢、盆、農具、家具等,全部救濟了難民。同時,對乘機騷擾的敵偽、土匪、會門等進行了打擊和鎮(zhèn)壓,從而使遭受劫難的沙區(qū)人民度過了“生死關”,迅速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

“四一二”大掃蕩之后,日寇不斷向華北敵后增兵,“掃蕩”更加頻繁,加之連年嚴重的旱災和蟲災,致使冀魯豫邊區(qū)人民生活、部隊供給和邊區(qū)財政經濟極端困難。與此同時,魯西區(qū)也遭到敵人的嚴重破壞。

為統(tǒng)一和加強冀魯豫平原抗日斗爭力量,魯西、冀魯豫兩區(qū)黨委遵照北方局決議,于1941年7月1合并為新的冀魯豫區(qū)黨委,張霖之任區(qū)黨委書記,張璽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長。張璽與張霖之配合默契,他們同楊得志等軍區(qū)首長一起,領導邊區(qū)軍民粉碎了日軍多次“掃蕩”和日偽軍上百次“圍剿”,打退了國民黨頑軍的挑釁和進攻;及時抓了善后工作,組織生產自救,幫助群眾重建家園……硬是在敵人圖謀毀滅的這塊土地上堅持下來。

1942年10月20日,北方局調黃敬任冀魯豫區(qū)黨委書記,進一步加強了黨的領導力量。當年,中央決定將湖西區(qū)及豫皖蘇水東區(qū)劃歸冀魯豫邊區(qū)。

張璽一直認為,自己出獄后就擔負了一個地區(qū)的領導工作,未從最基層、社會的最深處開始工作與斗爭,實際工作經驗不足。為此,曾多次向組織要求到下面去鍛煉。1943年初,在第三次精兵簡政時,組織上批準了他的要求,派他擔任了冀魯豫邊區(qū)四地委書記。他在地委工作近1年,深入基層的時間約占三分之二以上,不僅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總結了不少典型經驗,適時地指導了各縣、區(qū)工作的開展,有的經驗還推廣到全邊區(qū);而且結合實際,有選擇地學習了毛澤東著作、彭德懷(時任北方局書記)報告和北方局指示等,先后寫下7萬多字的日記、8篇調查報告和20多篇讀書札記,系統(tǒng)地總結了建設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zhàn)爭和以減租減息為中心的群眾運動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于冀魯豫邊區(qū)根據地的建設和工作都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943年11月,冀魯豫中央分局成立,張璽調任秘書長。1944年5月,張璽兼任分局黨校秘書長,具體負責整風。同年6月,分局抽調冀魯豫、冀南兩個區(qū)黨委所屬地方縣以上、部隊連以上干部1000余人,集中在太行山林縣進行了近一年的整風學習。張璽帶頭從自己整起,為大家樹立榜樣。同時,堅決貫徹 “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弄通思想,團結同志”的方針,既嚴肅認真,又和風細雨,使大家自覺分清了正確與錯誤的界限,提高了思想理論水平,掌握了黨的方針政策。隨后,心情舒暢地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為奪取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做出最大努力。

1945年春,冀魯豫軍民開始對日、偽軍展開反攻作戰(zhàn),進一步擴大了解放區(qū)。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時,冀魯豫根據地已發(fā)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平原抗日根據地。

1945年8月,冀魯豫區(qū)黨委劃歸晉冀魯豫中央局領導。同年11月,張璽改任冀魯豫區(qū)黨委書記兼軍區(qū)政治委員。

1946年6月,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zhàn),大舉圍攻我中原等解放區(qū)。為配合中原和蘇中解放區(qū)的作戰(zhàn),8月10日,劉伯承和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和冀魯豫軍區(qū)部隊發(fā)起了隴海戰(zhàn)役。時任冀魯豫區(qū)黨委書記兼軍區(qū)政委的張璽同行署主任段君毅等領導組織了10萬農民隨部隊開往隴海線,晝夜突擊破路,致使隴海線癱瘓。還組織十幾萬民工給部隊送彈藥、運糧食、抬擔架,深入前線和敵占區(qū),圓滿完成了支前任務。

隴海戰(zhàn)役勝利結束后,蔣介石又調集30余萬兵力壓向冀魯豫所屬黃河南岸地區(qū),妄圖消滅我軍主力。張璽立即召集區(qū)黨委緊急會議,建議并經討論決定,區(qū)黨委、行署和軍區(qū)組成兩套班子,一套插入黃河以南敵占區(qū),領導對敵斗爭;一套留在黃河以北地區(qū),抓土改和支前等工作。會上,張璽果斷地提出:“在緊要關頭,干部的行動就是方向,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插入敵后?!睍?,他與軍區(qū)司令員王秉璋、區(qū)黨委副書記兼軍區(qū)副政委趙健民、區(qū)黨委組織部長徐運北等率軍區(qū)獨立旅,同各分區(qū)組成的游擊集團,縣、區(qū)組成的武工隊,分批插回黃河南岸地區(qū),堅持農村陣地,不斷襲擾、打擊敵人。

1946年9月3日,劉鄧大軍勝利結束定陶戰(zhàn)役之后,黃河南岸地區(qū)出現(xiàn)了敵我雙方反復大“拉鋸”的局面。張璽幾次返回區(qū)黨委,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和敵我斗爭態(tài)勢,總結經驗,部署游擊戰(zhàn)爭,并親臨第一線,及時總結典型經驗,進行分片指導。經過9個月的艱苦奮斗,黃河南岸地區(qū)39個縣有30個縣堅持下來,牽制了敵人4個師以上的兵力,控制了70%以上的農村陣地,直接為我軍轉入戰(zhàn)略反攻準備了戰(zhàn)場,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此,劉伯承同志表揚說:“你們工作得很好,冀魯豫人民對敵斗爭很得力!”

1947年6月,中央軍委向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和華東野戰(zhàn)軍發(fā)出劉(伯承)鄧(小平)、陳(賡)謝(富治)、陳(毅)粟(裕)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指示。張璽和冀魯豫區(qū)黨委、行署的領導同志全力配合劉鄧大軍,做好各個方面的安排和渡河的準備工作。待6月30日劉鄧大軍發(fā)起渡河戰(zhàn)役時,張璽親自隨同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動員全區(qū)軍民全力配合魯西南戰(zhàn)役的勝利進行。同時,輸送了大批冀魯豫的干部隨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開辟江淮河漢新解放區(qū)。為此,鄧小平贊譽冀魯豫是個好戰(zhàn)場,到處都有翻身農民的支援,走到哪里都有飯吃。還說:我軍取得的勝利,是和邊區(qū)人民的支援分不開的。

1948年初,晉冀魯豫中央局決定,由張璽帶領冀魯豫解放區(qū)一批干部進入豫陜鄂新區(qū)工作。6月1日,豫西區(qū)黨委在河南省魯山縣成立,張璽任區(qū)黨委書記兼軍區(qū)政委。他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對新區(qū)工作的指示,在廣泛而又深入的調查研究基礎上,很快摸到新區(qū)工作的門徑,只一個冬春,就領導當地黨政軍民摧毀了國民黨的基層統(tǒng)治,鏟除了土匪惡霸,建立了各級黨的組織和基層政權。隨之而來的,是人民群眾熱烈響應黨的號召,全力支援大軍作戰(zhàn),積極完成了各項工作。當我軍解放了中南地區(qū)之后,中南局把豫西的經驗推廣到所屬各省。

1949年3月1日,河南省委成立,李雪峰任省委書記,張璽任副書記。5月,張璽接任省委書記兼河南省軍區(qū)政委。他緊緊團結省委一班人,充分發(fā)揮來自各地的各級干部的積極性,依靠全省人民,又著手搞好農村土改,迅速恢復經濟。僅用3年時間,就較好地解決了從戰(zhàn)爭到建設的一系列問題,完成了民主改革的各項任務,恢復了經濟,發(fā)展了生產。因此,河南人民和廣大干部都把這幾年譽為解放后河南最好的時期之一。

1952年底,張璽調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先后任專職委員、副主任、常務副主任和黨組副書記,協(xié)助李富春副總理兼計委主任抓國家計委全面工作。

張璽在調國家計委工作時,深知自己對全國經濟情況生疏,業(yè)務知識缺乏。所以,一到計委,便懇切地請組織上給一段熟悉業(yè)務的時間。從此,他把讀書定為任務,每天業(yè)余都堅持自學,完不成計劃就不休息,硬是學完了《政治經濟學》、有關制定經濟計劃的著作及經濟理論;他讓秘書朱镕基把全國的基本經濟數字匯集成冊,逐一默記,熟悉到了有問即答的程度;每次開會研究工作,他總是認真聽,仔細記,下班回到家還要核對筆記,將聽到的東西加以消化;他請幾位高級工程師給他上技術業(yè)務課,即使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他也不肯罷休。他還赴沈陽、撫順、鞍山、長春、哈爾濱和天津、塘沽、開灤等地,對一些工礦企業(yè)進行參觀學習。他堅持白天看,晚上談,看一個單位,談一個單位。這又增加了他工業(yè)管理的感性知識。只用一年多時間,他就肩負起協(xié)助李富春同志抓國家計委全面工作的重擔。

從此,張璽開始具體組織計委各專業(yè)局,會同國務院各部、委,研究編制了1954年到1957年的4個年度計劃。在周恩來、陳云親自主持下,組織編制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并提出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

在此期間,張璽每天工作不下十三四個小時,往往一天參加或主持幾個會議,還要處理大量的日常工作。而他卻忘掉了勞累和困倦,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斗志和充沛的精力,使計委機關形成了一種氣氛民主,上下團結,關系協(xié)調,工作積極的良好風氣,令李富春非常滿意。

張璽重于工作,淡于生活,就連國家規(guī)定范圍之內的、他應當得到的待遇,有時也不肯接受。如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按規(guī)定通知國家計委,給張璽同志配一部吉姆牌轎車,他謝絕了。國家計委有關領導考慮到張璽同志常失眠,人口多,讓行政處給他買了一棟院落較大的房子,多次勸他搬家,他硬是不搬……在他的影響下,國家計委機關保持發(fā)揚了黨的艱苦樸素的作風。

在長年緊張繁忙的工作中,張璽積勞成疾。但他照常從事繁重的工作,還帶病參加了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并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直到這年11月底,他才去醫(yī)院檢查,被確診為鼻咽癌晚期。周總理獲悉,立即送他赴蘇聯(lián)治療。在蘇聯(lián),他忍受著放療的劇烈反應,堅持鍛煉身體,讀書報,學俄語,思考工作中的問題。他的堅強意志和忍耐力,深深感動了蘇聯(lián)醫(yī)護人員,都稱他為“英雄”。

張璽回國后,立即投身工作。實際上,癌細胞正向全身擴散,醫(yī)院又給他做了一次大手術。從此,他同病魔進行了長達兩年的頑強抗爭。其間,他忍著劇痛,從未間斷過工作和學習,醫(yī)院和家里都成了他的“辦公室”……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到醫(yī)院看望過他,周總理還經常詢問他的病情。這使他感到無比溫暖,更增強了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一次次奇跡般地轉危為安。令人痛心的是,1959年1月8日,他還是被病魔奪去了生命,年僅47歲!

多年過后,張璽之女張林南在回憶父親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和家人參加了11日在國家計委禮堂為父親舉行的2000人參加的追悼會,看到毛主席、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云、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各機關、單位和個人送的花圈,聆聽了李富春伯伯致的悼詞。我們跟隨陳云、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領導人和計委的同志把父親的骨灰送到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安放。那幾天,到家里看望媽媽和我們的老同志很多,他們無不為父親的英年早逝而痛感惋惜,他們講了許多父親的感人事跡,都說他是‘累死的。鄧穎超媽媽和康克清媽媽還親切地對我們幾個孩子說:“你們的爸爸是一個非常好的人,現(xiàn)在他不在了,以后你們一定要聽媽媽的話,長大了做像你爸爸那樣的人!”

猜你喜歡
冀魯豫區(qū)黨委抗日
抗日小英雄楊楊
彭明治馳騁抗日戰(zhàn)場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海淀院區(qū)黨委:依托區(qū)域化黨建平臺打造黨建工作品牌
統(tǒng)一戰(zhàn)線:楊得志開辟冀魯豫邊區(qū)的『秘密武器』
淺論晉冀魯豫根據地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群眾工作
智富時代(2018年11期)2018-01-15 09:52:06
中共鄂西北區(qū)黨委舊址急待搶修
抗日英烈馬威龍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西藏自治區(qū)政府對自治區(qū)關工委組成人員進行調整
中國火炬(2016年4期)2016-11-27 03:49:41
爺爺的抗日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紀念中共中央冀魯豫(平原)分局成立七十周年座談會暨黨的群眾路線與冀魯豫邊區(qū)民主民生運動學術研討會征文啟事
微山县| 四平市| 荆州市| 阳朔县| 扬州市| 平谷区| 华阴市| 庆云县| 靖远县| 怀化市| 大埔区| 巢湖市| 蕲春县| 汶川县| 微博| 霍州市| 澎湖县| 乌拉特后旗| 江津市| 博白县| 衡阳市| 古丈县| 嘉禾县| 且末县| 龙口市| 松江区| 中超| 台中县| 剑阁县| 嵊州市| 尉犁县| 富锦市| 宜良县| 青田县| 扶绥县| 安新县| 丰都县| 贡嘎县| 汉中市| 富川|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