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為元代大畫家黃公望晚年的經(jīng)典巨作。全卷山川渾厚、草木華滋。老畫家所繪天、地、人三者關(guān)系之間,起到“畫龍點睛”作用的“人物”共畫“八”個人,是中國美學(xué)界近700年的一致共識。然而,臨摹者或者觀者對此畫觀察的仔細程度,決定能否找尋出老畫家當(dāng)年隱逸的自畫像,即第“九”個人。
關(guān)鍵詞:人物;九;隱逸;全真
在圖1乾隆皇帝請大臣梁詩正代為執(zhí)筆的御識開篇部分“世傳富春山居圖為黃子久”這一豎列文字正下方處為一座小橋。橫觀全卷(剩山圖2座橋、無用師卷4座橋)共畫有6座小橋,然而,這一座橋最為特殊:一、橋面長度畫約7—8厘米,是6座中畫得最長的一座;二、橋的意境離觀者最近,以致橋面兩側(cè)護欄的四方點小隔柵都清晰可見;三、因當(dāng)年吳問卿病?;鹧乘掳驯居械臉驑恫糠謴氐谉龥],連下半邊欄桿也燒得所剩無幾??芍^世事無常、如畫滄桑。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一位歷經(jīng)磨難、悟透生死且常云游在外的元代老者,手執(zhí)畫筆,悄然出現(xiàn)在小橋右側(cè)。其形象仙風(fēng)道骨,人物筆法及構(gòu)思堪稱“糊突其筆、脫化渾融”,此隱逸意境和北宋大畫家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中“范寬”二字的隱匿,可謂異曲同工之妙:一個藏的是“人”,另一個藏的則是“字”而已。
不妨拉近距離明察小橋部分(圖1)。牢牢植根于小橋右邊棧臺與坡石間的那棵老樹,其枝干勢左趨橋,娑婆展枝,與橋?qū)Π兑淮厣愿叩睦蠘浯胃?,隔空相邀,仿佛正迎接一位畫卷的主人公入場。這個“神現(xiàn)”人物發(fā)髻盤頂,右手執(zhí)筆,緩步渡橋,可謂閑逸自在,正帶領(lǐng)觀者進入遠離塵囂、不住悲喜的“全真”富春山水。老者右手執(zhí)的應(yīng)是“毛筆”而非“藜杖”,“遇好景處,見樹有怪異,便當(dāng)模寫之”。此段殊為全卷留白極致處,惜墨如金,出有入無。在極不起眼的樹枝與小橋掩映下,老畫家黃公望匠心獨運,將這個人物巧妙地藏匿于樹橋之間,一藏就近700年。
眾所周知,點景人物乃歷代山水畫之靈魂,如隋唐的工細、宋代的多姿、元代的簡約。然而黃公望所繪此人物的逸筆草草,看似簡單,實屬極難。若筆法未入爐火純青之境,豈敢在人物頭頂上做玄之又玄的“文章”,弄不好就會“人毀樹亡”,而黃公望當(dāng)時雖年事已高,但仍道性使然,于繪畫過程中,無不心之所向,筆之所往。
一株垂枝與人物盤頂發(fā)髻神然相遇,巧妙地晃過了蕓蕓觀者的察覺。但如果試著把這一垂枝輕輕撥開或者移走,見圖2,生動的人物形象即刻躍然眼前。再加上后來火殉事件,如有神助般地將這一人物隱藏得更是天衣無縫了。不知老道士這一卦有無算到。從臺灣美學(xué)家蔣勛的《富春山居圖》賞析中,觀眾便可深刻領(lǐng)悟到老道士黃公望易理之厲害,如關(guān)于“九”爻的兩卦:“潛龍勿用”(“潛龍”通“乾隆”,因真?zhèn)握`讀而致此卷勿用)、“群龍無首”(火殉將原本完整的一張畫燒成一頭一尾兩卷)?;蛟S有人說,這些分明是我們后人的猜測。但驀然回首,好像有那么一回事。怪不得老道士在畫卷跋尾中暗語性地寫到:“無用過慮,有巧取豪奪者,俾先識卷末,庶使知其成就之難也?!?/p>
數(shù)字“九”在儒釋道三教中有著非凡的義理,可謂博大精深。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來也以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有:“天地之至數(shù),始于一,終于九焉?!边@里“九”是最大陽數(shù)。而內(nèi)蘊關(guān)聯(lián)的《道藏》中更是收錄了金月巖編、黃公望傳的《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訣》一卷、《紙舟先生全真直指》一卷、《抱一函三秘訣》一卷,此三卷皆闡述全真派內(nèi)丹原理和功法。正如黃公望所言:“聞?wù)f至人求道遠,丹砂原不在天涯?!睆摹兜啦亍分兴珍淈S公望的三篇丹訣,可以看出黃公望虔誠的全真信仰。
我也在黃公望眾多的畫作名字中(見表格),試圖搜尋出他對數(shù)字“九”的特殊寄情:一、《九珠峰翠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1347年為草玄道人楊維禎所作);二、《九峰雪霽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1349年為文人班惟志所作);因為松江一帶九峰(畬山、天馬山、橫山、小昆山、鳳凰山、厙公山、辰山、薛山和機山等九座山峰)為當(dāng)時盛極一時的道教名山,黃公望不可能在創(chuàng)作這樣一個題材時閉門造車、草草而就,而必然要親自前往拜謁,并用心感受其氛圍后方能落筆。同時,畫家之所以要選擇九峰為創(chuàng)作題材,恐怕也是有意為之,這正是為了表達自己對信仰的虔誠之心,正所謂一片癡心在“九”峰。佛教凈土宗認為:修行完滿者死后可往西方極樂世界,身坐蓮花臺座,因各人生前修行深淺不同,而所坐蓮臺有“九”等之別,“九”品蓮臺是最高一等。
通過對黃公望有記載的繪畫作品進行綜合分析比較,不難發(fā)現(xiàn)其名字中出現(xiàn)數(shù)字的概率極少。然而,可考證帶數(shù)字的作品名字中,不期而遇全是以“九”字開頭,其余數(shù)字幾無。
黃公望是元代江南一帶有名的全真教老道士,深諳儒釋道精髓。道教認為天有“九”重之說,又名“九重天”,即最高層之意。佛教中也有“九天”之說,“九九歸真”是指圓滿的意思。
中國山水畫在誕生之初即與道教信仰緊密相關(guān),黃公望的宗教信仰和他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內(nèi)煉妙悟助其畫格畫品之高妙逸邁,最后完成虛寂道境思想的可視化《富春山居圖》的誕生。
《富春山居圖》里這個新發(fā)現(xiàn)的第“9”個人物,用筆應(yīng)在8到10筆間,一氣呵成,人物勾畫巧妙,筆法精準(zhǔn)超逸?;?qū)⒊蔀槭澜缟献钤缱钚C的“隱逸自畫像”了。
(作者簡介:黃健飛,本科,單位:上海富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中國美術(shù)史、中國古代繪畫)
參考文獻
1.黃公望《寫山水訣》第十條。
2.黃公望《寫山水訣》第十三條。
3.《道藏》第4冊,P973頁。
4.《道藏》第4冊,P382頁。
5.《道藏》第10冊,P695頁。
6.黃公望《臨李思訓(xùn)嶠秋云圖》題游仙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