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蔚東
《彼得·潘》是一本憂傷的書。
孩童時代,有無盡的夢想,永無島就是寄托著孩子們美好愿望與夢想的地方,那里有自由自在的小仙人、人魚,有神秘的印第安人,有傳說中兇殘的船長,有英勇的小飛俠。許多的孩子們住在地下的屋子里,沒有壓力沒有大人的約束。可是成長是一件無奈的事,一件必然的事。除了彼得·潘,所有的孩子都不得不從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里回到現(xiàn)實世界。
彼得·潘
彼得·潘是自由的,他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有著毛躁、粗心、搗蛋的毛病,但是又勇敢、機靈、善良、有魄力。彼得·潘不愿意長大,因為長大了意味著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和責任,有成人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的約束,所以他愿意一直做個孩子,在永無島無憂無慮地過下去。從某方面來說,這也是對現(xiàn)實的逃避。
孩子都會有一個放不下的情結(jié),那就是對母親的依戀?!拔乙詾槲夷赣H會一直敞開窗戶等著我,于是,我到處玩耍,飄蕩了很長時間??墒?,在我想要回家時,卻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男孩躺在我的床上,窗戶也被關(guān)嚴實了,我母親早就把我忘了?!蔽蚁?,說這話的時候,彼得·潘一定是十分悲傷的。他渴望母愛,所以每到春季,彼得·潘會帶著溫蒂的女兒、溫蒂女兒的女兒飛往永無島,尋求這份母愛。
對于溫蒂,彼得·潘一定是愛慕的,有著戀母情結(jié)的。這種情結(jié),不只是彼得·潘有,所有的男孩都有,甚至胡克船長也有。不然,胡克船長不會因為彼得·潘和永無島所有的孩子們擁有“母親”溫蒂而大發(fā)雷霆。我想這可以說明,所有的人(孩子和成人)都渴望母愛,都希望被呵護,希望在母親的懷抱里找到安全與寧靜。
胡克
胡克狡詐、矜持、貪婪、邪惡、狠毒卻很憂傷,彬彬有禮地說話,卻充滿殺機。
胡克在成為海盜前,他是一所有著良好風氣并且很著名的學校的學生。所謂“良好的教養(yǎng)”存在于一個海盜的身上,對這樣的學校和教育實在是一個莫大的諷刺。胡克船長后來遭遇了什么我們無從得知,但可以想見,正是這樣的教育、這樣的社會,讓胡克由一個天真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可怕的海盜船長。
作為成人,胡克選擇的這條路并不一定是自愿的。因為失去了童年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所以他特別仇恨仍擁有單純快樂的彼得·潘。然而他也會時不時露出點仁慈,不忍心殺掉那個很有“風度”的斯密,內(nèi)心深處仍然提醒自己要保持風度,所以始終追殺他的鱷魚,代表的是胡克內(nèi)心深處的柔弱。他以為自己再也不會有任何的軟弱和同情,然而鱷魚的存在讓他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害怕孤獨,渴望愛與關(guān)懷。那么從這一個方面來說,也許胡克就是彼得·潘一直拒絕長大的將來的那個形象。兩者之間,只是夢想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
而溫蒂介于彼得·潘和胡克船長之間,既不耽于幻想電仍心存善良與美好。與彼得·潘分別時,溫蒂給了他真實的一個吻,這代表著與美好童年的告別,走向成長。畢竟逃避不是辦法,理性面對,才會讓自己成熟。
彼得·潘癥候群——拒絕長大
當今的孩子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很多都是在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有些家長保護得密不透風,要什么有什么。這樣過分的保護,導致有些孩子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責任心不強,且以自我為中心,敏感而軟弱,沒有擔當。特別是長大后,感情用事,很不成熟,不能為自己做的事情負責。有些人“閃婚”又“閃離”,在事業(yè)上也是好高騖遠,當現(xiàn)實與理想有很大差距的時候,不是勇敢面對,而是自暴自棄,酗酒、吸毒、犯罪甚至自殺,走上不歸路。失敗的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導致了這一“彼得·潘癥候群”。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如何給孩子健康心理的指導,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失意與痛苦,增強孩子們的耐挫能力,樹立自信并增強與外界的溝通能力,這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應(yīng)該慎重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