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坐落在一片山巒里。那是一個“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小山灣。以往,我差不多每年的春節(jié)或清明節(jié),都要回一趟老家,這兩年,因防疫,沒有回去,奈何對她太思念了,于是,今年春節(jié)期間,我叫家鄉(xiāng)的同學(xué)給我發(fā)兩張故鄉(xiāng)的照片,以解鄉(xiāng)愁。
同學(xué)是我老家的鄰村人,其實也常年在外打工,手頭上沒有近照,便發(fā)了兩張去年深秋時的照片來。
照片是在一個高處拍的,鑲嵌在小山包里的一個灣子,緊傍一口大池塘,池塘波光oqv粼粼,灣子綠樹掩映,一切都在晨霧的籠罩下,如仙境一般,帶著幾分空靈色彩,真是如詩如畫如夢如幻一般。
照片里是找不到我的老家舊宅,離開那里40多年了,舊宅土坯房曾數(shù)易其主,早已換蓋了別人家的小樓房。我久久地盯著照片,想找到記憶猶深的印象。突然間,村塘邊那株高高的楓樹,戳疼了心底一片柔軟的地方。
樹,是故鄉(xiāng)的標(biāo)志。老家在我小的時候,是人民公社的大集體,耕地和山林都是大集體的,也就是生產(chǎn)隊的。而我們那個小隊上,也叫灣子,卻很少果木樹,更沒有集體的果園,山上都是些樅樹、泡桐樹,和一些不怎么長板栗的栗子樹。但在我童年的記憶里,常常飄逸著果樹的清香。
在我們那個不太大的灣子里,在很少果樹的田園和山坡上,竟有我家的三棵果樹,這三棵果樹,攀援著我的童年,支撐著我的故鄉(xiāng)情感,高擎不倒。
我家三棵果樹,分別是桃樹、李樹和梨樹,桃李生長在自留地邊的坡岸上,梨樹長在大門前的水塘邊。
那時每個灣子都有一口當(dāng)家塘,在村落的大門口,匯聚著對門山、屋后垴的沁水(山泉),聚漫了,便通過小渠流到鄰村的河堰,然后走向沒有盡頭的遠(yuǎn)方。
池塘北邊是村灣,我家那時住在一套三連堂屋的老宅里,最前面西側(cè)兩小間廂房住著我一家三代人,大門口正對著當(dāng)家塘,塘岸邊有幾棵梨樹和棗樹,最大的一棵梨樹是我家的,梨枝避過人頭擎向南邊的水面。
梨樹開花谷發(fā)芽,四月底梨花篷滿枝丫,雪白雪白的,染香了整個村灣,蜜蜂聞香而來,偶有數(shù)只不同的花蝴蝶,結(jié)伴在枝葉間嬉戲。大人們便行動起來,把隊上保管屋里收藏的隔年稻種搬出來,用稻草編的種包,一個一個放在池塘里浸泡,以催谷種發(fā)芽后,再均勻地撒在田里出秧苗。
稻谷秧苗移栽到水田,長成一片片金黃時,池塘邊的梨村綴滿果實,我們家那棵是葫蘆梨,一個一個像鐵拐李腰間的葫蘆,在陽光下晶亮閃光。這個時候,祖母和母親還不許我們采摘,要等對面坡地上的桃李熟了,再一起收獲。
池塘的南岸是一個小山包,我們叫對門山,山坡是一片貧瘠的梯形地,產(chǎn)不出什么莊稼,就分給社員作自留地種菜。大人們便視作命根子,起五更睡半夜,利用集體生產(chǎn)的閑暇,在那片坡地里筑埂填土,施肥澆水,竟很快成為一片繁茂的菜園子。園子旁邊,便是自留地主人們種的一些果木樹,原本是為各自菜園做標(biāo)識而種的,并沒指望它有多大收成?!按簛戆糸⒙涞匾采保螞r是果苗種在社員們盤肥了的菜園子旁邊,不幾年,這些樹呼呼地竄起老高,成了灣子里的一道風(fēng)景。
“六月邊兒,桃李紅一圈兒”,常常有熟透的桃李果從樹上落下來,滾到山腳的池塘里,咕咚作響,我們這些毛頭小伢便脫下身上汗衫褲頭,赤溜溜撲進(jìn)塘里,搶果子吃,果子搶到手了,便泅到水中央,仰臥在水面上啃起來。那時的我仰泳技能很高,能把兩只手伸出水面老高而身子沉不了水。也有小伢們搶不到,便赤溜溜爬上岸,抱著果樹搖,還爬上樹去摘,惹得灣里頭的老人們著急,黃起聲音大喊:“別扒樹別扒樹哇,摔下來可不得了??!”
這時祖母便張羅我的母親、叔叔去下果子。怕再留下去,樹被小伢們搖死了,更怕被偷果的摔倒了。
一竹桿打下去,鳥兒一樣撲棱棱地上落一層,綠的是葉,紅翠相間的是桃子李子,大個的和小個的,梆硬的和柔軟的,砸在我們的光頭或脊背上,就像彈個栗弓——脆響,撿一顆在衣服上一擦,丟進(jìn)嘴里——脆甜。太陽升高了,我們家菜園子邊上的兩棵桃李樹也被打凈了,撿到小提蘿,再倒進(jìn)大蘿筐里,挑回家來,紅的青的堆滿了一蘿筐,屋內(nèi)瞬間充滿濃郁的果香,素寡的日子即刻喜慶和甜蜜起來。
祖母把紅透的、沒有破損的果子挑出來,用量米的升斗量一量,囑咐我們給鄰居和灣下一些親屬送去,我們端著水果,屁顛屁顛地滿村跑,覺得全村人都在慶賀我們家的果樹豐收。
老家為數(shù)不多的果樹品種中,柿子樹是最多的。村東邊田岸上一兩棵,村西邊山腳下兩三棵,村子中間一塊空場院四五棵,雖說都不連片,但每到秋高柿熟季節(jié),柿葉落盡,鮮紅的柿果像燈籠一樣綴滿枝頭。站在屋后的長灣垴上看去,整個山灣就掩映在喜慶的紅燈籠之中。
這些柿樹是誰家的,哪個也說不清,隊上沒有誰來管理這些樹,私家也沒誰去照看,柿果真正成了那個時期全體社員的公共產(chǎn)品。我的印象中,沒有誰去在乎這些柿子,沒誰去搶摘,沒誰去偷盜。甚至柿樹下面落滿了一層紅紅的柿子,也沒誰去拾撿,樹上的柿果被鳥兒刁得殘缺不堪,也沒誰想著去收拾。我們這些小伢們倒常常爬到柿樹上,看著紅紅的一顆,就著枝丫上咬一口,澀澀的,淡甜,不好吃,便摘下來,當(dāng)手榴彈與小伙伴們你投我擲地激戰(zhàn),更弄得滿地柿果,好像也沒有大人們來阻止。
或許是我們山里氣候適合生長柿樹,老人們說,當(dāng)年灣子里一些青年小伙子,不知從哪里撿來一些小樹苗,有柿樹也有其他果樹,隨手就在村前屋后栽下了,也沒當(dāng)回事,不澆水不施肥的,后來就柿樹長得最好,這些柿樹結(jié)的果子都是大柿子,扁圓扁圓的,果實中間一圈凹痕,我們叫腰帶柿,這種柿子生的不能吃,必須漚亂或曬透,讓它熟得軟綿綿、亮透透時,吃起來鮮甜如蜜。
一些有心的人家,把這些柿子摘回去,插上芝麻桿兒,放在稻草或柴禾堆里漚著,待些時日,掀開柴草,青青的柿子變得通紅透亮,揭開外面皮兒,吮吸一口,香甜無比。還有不怕麻煩的人家,挑幾個大大的柿子,用鐮刀削去皮兒,放在窗臺或屋頂上暴曬,夜里也不收回,說是日曬夜露的柿子更好吃,只是要防鳥兒來啄,這樣在外面放了幾天以后,柿果表面烏紅透亮,手感軟乎乎沉甸甸的,拿起來捧在手掌上顛揉幾下,用拇指和食指撮起柿皮,掐個小口兒,嘴對著小口兒一吸,滿口流蜜,連硬硬的柿籽兒也變得葡萄干一般勁道香甜。那時候我的祖母愛做這種柿子,用鐮刀削出幾棵,并特地搬了梯子,放在屋頂?shù)牟纪呱希€罩上一塊紗巾防鳥兒琢食。我們放學(xué)回家,先爬屋頂,揭開紗巾,取來一顆,連皮帶瓤吃了個精光。柿子性涼,清熱解毒,最適合這燥熱天氣里吃,柿子味好營養(yǎng)更豐富,在那個物質(zhì)貧乏的年代,能飽嘗柿子是莫大的享受,所以每到這時,祖母看著我們貪婪的吃相,滿臉的皺紋里都盛滿歡欣。
老家的樹,生長在記憶深處的,還有大楓樹。在我幼年時,古楓在我心里充滿了靈性與神奇,以致我們叫它“神樹”。那時,我家的老宅還在灣子西側(cè)中央,不時有小伙伴來家邀我:“東頭有棵大神樹,我們到樹下去玩玩吧!”及至來到古楓下,果然名不虛傳。遠(yuǎn)遠(yuǎn)看去,古楓高大壯觀,參天而上,密密麻麻的枝葉向四周伸展開來,像一把龐大的華蓋,蓋住一兩幢房屋大的面積。來到古楓旁邊,只見樹干粗壯,兩人難抱,灰褐色的樹皮上,爬滿細(xì)鱗狀的裂痕。仰頭望去,葉子細(xì)而緊密,黛綠厚實,翠色欲滴,陽光與微風(fēng)之中,銀光閃爍,搖曳多姿。再看古楓根部,有幾根露出地面的根莖,像虬龍般游走于陰陽之間,讓人油然而生敬畏。最神奇的是樹上的鳥窩,在高聳入云的枝丫上,有大大小小的鳥窩上十個,特是主干最高處的一個鳥窩,仿佛建在云彩之上,圓圓砣砣的,真叫人為鳥兒們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而驚嘆。聽灣里長輩們講,最高的那是一個喜鵲窩,喜鵲窩都是喜鵲銜來一枝一枝神木條編織而成的,而且鳥窩里有一根粗長的橫梁,要是被誰得到了,放在米缸里,那大米就會自然地滿滿當(dāng)當(dāng),吃淺多少就自動長滿多少。這個傳說,對于那個糧食緊張的年代,多么充滿神奇與憧憬啊。那時的我常常抬頭仰望蒼穹,希望有一只鳥兒銜著樹枝掉落下來,讓我撿來放在家里那常年都是淺淺的米缸里。
我也常問祖母,為什么沒有人爬到樹上去偷鳥窩的橫梁呢?祖母笑著說,鳥窩太高,樹干又這么滑,誰爬得上去?
不過祖母倒是講過,聽更老一輩的人傳說,曾經(jīng)有人在古楓上拆下過一個鳥窩,當(dāng)時看著不大,但拆下來的枝條鋪滿一大片土地,打了好幾個大捆才擔(dān)回家的。
如同灣里那些柿樹一樣,這棵標(biāo)志性的“神樹”,究竟植于何時何人,誰也說不清。灣里老人們有的說,這棵大楓樹,比這個灣子年紀(jì)還長,先有樹后有灣。有的說,是剛有這個灣子時,最先在此筑廬結(jié)室的人家種植的。這個我有點相信,山里人家喜歡在居室外植些大樹,炎夏遮陽,寒冬避風(fēng),四季引鳥,兆吉呈祥。
楓樹主富,住在古楓下的人家是說要富貴的。住在樹下的大平哥家倒不見得怎么富裕,但緊鄰的那一個大套屋里居住的易姓三戶人家,還真的都是大地主,其中一家出了個方園數(shù)十里罕見的大學(xué)生。我們叫那大學(xué)生弼三伯,學(xué)地質(zhì)的,后來回鄉(xiāng)了,在公社里搞勘探,我們常常圍著他,要他講故事,出字謎我們猜。
我們家?guī)纵呏畠?nèi)雖說屬于貧農(nóng),到我小時候還是隊上的“缺糧戶”,但在那個物質(zhì)貧乏的時代,我的父母親仍然節(jié)衣縮食供孩子們讀書,我兄妹四人在上世紀(jì)六七十年代都讀完了高中。耕讀傳家的傳統(tǒng)在老家代代相傳。
光陰忽爾,歲月如流。我離開老家很久了,在外面也漂泊了不少的地方和單位,但是,每當(dāng)聽到關(guān)于童年關(guān)于故鄉(xiāng)的歌曲時,我總會很自然地想到故鄉(xiāng)的那些樹,果樹與古楓,想到鄉(xiāng)樹下的昔時故事,想到鄉(xiāng)樹神奇與偉岸,更想到鄉(xiāng)樹如今長到什么樣子了。老家的樹,在我心目中早已成為一種特殊的標(biāo)志,一種濃郁的情愫。
幾年前,老家的鄉(xiāng)親們?yōu)榱税l(fā)展經(jīng)濟,改善環(huán)境,在滿是樅樹的山上改種了一些桔樹。前年春節(jié)回家,看見桔樹苗在山坡上蔥郁一片,像大山的嬰兒一樣盈孕著新的希望。近兩年不見,想必桔樹已成年了,一定有已經(jīng)掛果的了??墒牵覅s缺席了它的成長之年。老家對門山坡自留地遺址上,那些桔樹就如一些留守兒童一樣,他們努力地旺盛地成長著,伴隨著那一片美麗的山灣。邱風(fēng),原名邱保華,湖北省作協(xié)會員、鄂州市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