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會玲 [湖北大學文學院, 武漢 430062]
“從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在中國文學作品中,“才子佳人”這種愛情模式是其重要的故事來源之一。特別是元明以后,“才子佳人”模式在新出現(xiàn)的小說和戲劇等文學體裁中更為盛行。但在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中,這一模式會因為時代的變化、文學理念的發(fā)展、讀者閱讀期待的差異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張賢亮的很多小說都采用了“才子佳人”敘事模式。其作品中的“才子”多是落魄文人,“佳人”多是熱情潑辣、美麗善良的勞動婦女?!鹅`與肉》中的“才子”許靈均延續(xù)了傳統(tǒng)才子的德才兼?zhèn)?、忠厚篤信,滿足了人們對“才子”理想化外形和至純至高道德操守的要求。同樣是80年代的作品,余華的《古典愛情》是西廂故事的戲仿作品,也采用了“才子佳人”敘事模式,不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古典愛情》的強烈的先鋒文學色彩賦予了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敘事模式深刻的文化內涵,開創(chuàng)了“才子佳人”敘事模式的新篇章。網絡文學盛行的今天,晉江文學城人氣作家明月珰的《八點半的星光》也是一部具備典型“才子佳人”敘事模式的言情小說,無論是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作風格,還是主題思想,都體現(xiàn)了出對“才子佳人”敘事模式的跨時代回歸。
(一)對故事情節(jié)的延續(xù)
《靈與肉》延續(xù)了“落難文人”的敘述模式。第一,才子佳人偶然的結合。一個是上海富貴家庭出身的長房長孫,學識深厚的知識分子,卻因為父親是“資本家”被貼上了“右派”的標簽,在西北貧瘠的荒漠地區(qū)——賀蘭山接受長期的勞動改造和思想改造的許靈均;一個是因逃荒從四川來到了鎮(zhèn)北堡的苦命姑娘李秀芝。郭大叔帶著對秀芝的憐憫,又因為想給靈均找個媳婦,所以偷偷辦了二人的結婚證,二人這才成了夫妻??此茻o厘頭的見面其實在二人的心中已經起了漣漪:“他覺得他不僅早就認識了她,而且等待了她多年。在他的心里,一種前所未有的心神蕩漾的情感產生了,他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進而跌倒并坐在秀芝的身旁……她的直覺告訴她:這是一個能依托終生的人。”第二,客觀因素使二人生活困苦,分隔兩地?!坝遗伞钡纳矸?、放馬員的工作、老白干的多次找茬、親生父親的歸來,都對二人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影響。第三,闔家團圓,生活幸福。許靈均“右派”帽子被摘,放棄出國的機會,選擇留在這片土地和他深愛的人在一起。(二)對作品題材的創(chuàng)新
從內容上看,《靈與肉》有自己的時代背景。20世紀80年代的作家開始反思時代,作品中包含著“傷痕文學”的成分?!皞畚膶W”多通過對知識分子苦難生活的描寫,表達對那一時期的反思和對知識分子的同情?!鹅`與肉》充溢的是許靈均往昔歲月的悲慘、戲劇性的人生轉折,主題是希望借助一系列事件來宣泄人物內心的憤懣不平?!皞畚膶W”的作品大都體現(xiàn)出對當時路線與政策的否定、不滿與批判,充斥著對當下生活的失落、苦悶和對未來生活的迷茫、彷徨。在描寫人物心理時,常常帶有濃重的感傷色彩。在《靈與肉》中,要明確強調的是它的結尾,即帶有“傷痕文學” 特點的喜劇故事結局。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文藝界對“寫悲劇”“寫真實”仍然有遲疑,多數作者遵循著積極的、帶有“左”傾色彩的創(chuàng)作風格,因而作品的結局常體現(xiàn)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這種喜劇性的、大團圓式的結局,會淡化作品的悲劇效果,影響作品思想的深刻性。《靈與肉》的結局是許靈均放棄與父親去美國的機會而回到那片帶給他苦難的土地,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似乎他在人生最美好的年華中所受的苦難完全沒有對他產生影響,這樣的結局減輕了我們對特殊時代消極影響的認識。(一)對故事情節(jié)的顛覆
《古典愛情》的開頭仍遵循著傳統(tǒng)情節(jié)。第一,浪漫相遇。柳生初見小姐時,內心滿是激動,連猛烈的風雨之聲都知之不聞,窗下冒雨示愛,換得與小姐的同床共枕。但初遇之后,情節(jié)卻出現(xiàn)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京趕考的柳生落榜,如花似玉的小姐淪為菜人,二人歷經挫折,終不再見。余華讓柳生屢不中舉,讓他無法鯉魚躍龍門成就功名,無法與小姐堂堂正正地在一起。而小姐因饑荒淪為菜人,被掩埋后也未能重生。至此,現(xiàn)實的殘酷橫亙在二人之間,無法逾越,不顧世俗的理想愛情終被顛覆。(二)對浪漫色彩的顛覆
浪漫色彩的顛覆主要體現(xiàn)在對饑荒以及菜人的現(xiàn)實主義描繪上。《古典愛情》的戲仿對象《西廂記》沒有設置饑荒情節(jié),而是設置了打斗情節(jié),但打斗并不血腥,只是對孫飛虎等惡人的懲罰,并且這種打斗的痛苦因普救寺眾人獲救的喜悅而得到了消解。然而,在《古典愛情》中,柳生第二次參加考試的時間被作者定在發(fā)生饑荒的年份,在故事中有這樣一段話:“十數人趴在草上,臀部高高翹起,急急地啃吃青草?!被哪陮е聵s華富貴的消失,百姓爭相覓食的丑態(tài)畢現(xiàn)。在此,浪漫色彩逐漸褪去。柳生通過不斷地詢問和尋找,終于找到了心中思念的小姐,然而以往美麗的小姐如今卻變成了菜人。在小說中,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柳生親眼見證了這一切,甚至在小姐的懇求下親手結束了她的生命。在柳生結束小姐性命以前,書中還對菜人市場中的一對母女如何被肢解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小女孩看著被砍掉的胳膊先是目瞪口呆,然后號啕大哭,母親為減少她的痛苦沖上前來朝她胸口猛刺。小說中一旦包含了“死亡”“肢解尸體”這樣的情景,這部作品就不可能有任何浪漫可言。這種對殘酷現(xiàn)實的細致描繪其實是對逃避現(xiàn)實的事實揭露,是對浪漫抒情風格的巨大顛覆。(三)對作品題材的創(chuàng)新
《 古典愛情》以古典的“才子佳人”故事敘述方式為模仿對象。余華是先鋒作家的領導者,他無情地批判、諷刺并拋棄了守舊的、缺乏想象力的、拘于一格的寫作方式,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先鋒文學”的特點。首先,余華筆下的人物好似一個個符號,他們的存在只是為了讓故事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人物的情感色彩是不明顯的。例如作家對柳生與小姐惠的容貌描寫并沒有使用大量的文字。對于柳生個人外表形象的描述,僅僅為“身穿一件青色布衣,下截打著密褶,頭戴一頂褪色小帽,腰束一條青絲織帶”。作家筆下的柳生仿佛只是一個背影,我們無法想象出他的五官、身形,他的存在就只是一個人而已,沒有任何想象的空間。其次,《古典愛情》的語言突破了傳統(tǒng)愛情故事語言的優(yōu)雅、婉約,轉變?yōu)檠取⒈┝?。例如描寫肢解菜人時,“幼女在‘咔嚓’聲里身子晃動了一下”,如此細致的描繪,我們仿佛看到了那血腥的場面,感到了幼女的疼痛。然后繼續(xù)描寫到“半晌,才長嚎幾聲”,一個“長嚎”可見幼女被肢解后的鉆心之痛,是何等的銷魂蝕骨。然后是“哭喊不止,聲音十分刺耳”,這里除了聽覺的“刺耳”外還有視覺的“刺目”。在故事的結尾,作者以戲仿化的方式來描述小說中的“才子佳人”故事情節(jié),但突破了傳統(tǒng)模式的固有結構以及圓滿結局。這種新奇大膽的突破傳統(tǒng)的文學實踐使小說這種“過去的形式”貼近了現(xiàn)實,貼近了生活,使小說更具真實性、時代性,促進了傳統(tǒng)文學的創(chuàng)新求變,也開創(chuàng)了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思路。(一)對故事情節(jié)的回歸
《 八點半的星光》講述的是郎才女貌、勢均力敵的愛情。一個是身材頎長,有著刀刻板的棱角、古銅色肌膚的腹黑總裁寧墨;一個是膚白貌美,有著漂亮的長卷發(fā),無時無刻不有公主病的落魄千金霧濃濃。作者對二人的身份地位、容貌特征的描寫并非是直接敘述,而是借他人之口來一步步深入地塑造“才子”與“佳人”的形象。隨著故事的發(fā)展,郎情妾意的局面出現(xiàn)了轉折:寧墨在二人結婚前夕去霧濃濃家守夜,發(fā)現(xiàn)佳人與他人糾纏在一起,于是誤會霧濃濃不是真心想和他結婚,便在婚禮當天悔婚。心灰意冷的霧濃濃當即便出國了,一走就是八年。如果說之前的才子和佳人的分離是因為家庭、社會禮制等外部因素,那么《八點半的星光》中二人的離散其實是自身的主觀因素造成。在經歷悔婚、復合、再次悔婚后,霧濃濃終于確定了自己對寧墨的心意。在霧濃濃被車撞傷昏迷不醒時,寧墨才發(fā)現(xiàn)自己始終放不下霧濃濃。故事的最后,受傷昏迷的霧濃濃醒來,相愛的二人也破鏡重圓。這部作品的情節(jié)走向又再次回到了“跌跌撞撞的經歷、幸福圓滿的結局”中去。(二)對浪漫色彩的回歸
在《八點半的星光》中,作者對語言的描寫、情節(jié)的敘述都營造了一種浪漫的氛圍。例如:“電話總是在八點半打來,約會總是在八點半開始,為你建了八點半的星光卻等不來你。八點半,20:30,愛你,想你。”這些反復使用的詞語,帶有暗示意味的數字,都是為了渲染寧墨對霧濃濃愛得深沉、愛得細致。同時,故事的情節(jié)也充滿了浪漫色彩,如:寧墨明知霧濃濃回來是為了悔婚、為了報復,卻仍然心甘情愿地賠她一場盛大的婚禮;霧濃濃走后,寧墨的每一任女友都是她的翻版;寧墨進廚房刷碗只是為了偷吃霧濃濃做的菜;寧墨嘴上說不管生病的霧濃濃,卻仍在醫(yī)院樓下坐了一夜;在霧濃濃離開后保留她愛吃的粥鋪,喝著她喜歡的粥時暗自流淚……作者用細膩的文筆讓一幀又一幀浪漫的場景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三)對文本結構的創(chuàng)新
以往的“才子佳人”小說,文本的最后都會交代清楚主人公的結局,但現(xiàn)在的網絡言情小說會存在一種比較特殊的篇章形式——“番外”?!胺狻币辉~最早源于日本,是原作衍生作品的一種。在中國傳統(tǒng)小說中一般稱之為“后傳”“外傳”。在網絡言情小說的創(chuàng)作中,“番外”最初的設置是因為有些小說結構框架比較大,涉及人物眾多,在小說的正文中很難交代清楚,所以必須在后續(xù)進行一定的補充,來使小說變得更加完整。并且這些“番外”的設置剛好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趣味,成為讀者最喜歡的章節(jié)。所以,“番外篇”逐漸成為網絡言情小說的一種創(chuàng)作模式?!胺狻逼鋵嵕褪菍φ牡睦m(xù)寫或補充,它并不影響小說主體情節(jié)的發(fā)展,既可以是小說主干外的分支故事,如人物的背景介紹、小說細節(jié)的展開,也可以是小說結局的后續(xù)交代和補充,如男女主人公甜蜜生活的續(xù)寫、配角結局的補充。獨具特色的“番外篇”從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小說文本的多向延伸,使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和內容都變得更加豐富,更具有趣味性?!栋它c半的星光》就在“番外”篇中描寫了主人公的結局和婚后生活,滿足了讀者的好奇心,使故事更加完整,這對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結局模式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