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新沂 221400)
扁桃體炎是耳鼻喉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扁桃體腫大、口臭、咽痛等癥狀,隨著炎癥的不斷蔓延,使得鄰近器官受到感染,引發(fā)支氣管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病癥,對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產生了嚴重影響[1]。目前,扁桃體炎多采用手術方法治療,但常規(guī)手術的臨床療效并不理想,且手術風險較高,術后愈合較慢,使得臨床應用局限性較大。近些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應用越來越普遍,不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還可以減輕患者創(chuàng)傷,提高手術安全性,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2]。基于此,本文現以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扁桃體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對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收治的扁桃體炎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選取時段范圍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80例患者年齡:年齡為3~10歲,平均(6.25±1.02)歲;性別:女37例,男43例;病程為1個月至2年,平均(1.01±0.21)年。納入標準:①符合《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2版)》[3]中有關扁桃體炎的診斷標準;②具有手術指征;③伴有扁桃體周圍膿腫史;④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異常或者溝通障礙;②伴有凝血功能障礙、上呼吸道感染;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④伴有萎縮性或者干燥性咽炎;⑤中途退出研究,臨床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給予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取患者仰臥位,實施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對患者顏面部與口腔進行常規(guī)消毒,在戴維氏開口器暴露咽腔后實施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即利用低溫等離子射頻刀依次切除黏膜、被膜,并對扁桃體上極進行分離,利用扁桃體鉗夾向外牽拉扁桃體,之后利用低溫等離子射頻刀對扁桃體進行分離,射頻刀檔位設置為7~9檔,給予電凝止血,射頻刀檔位設置為3~5檔,結束手術后予以清洗消毒,觀察15 min,無異常反應后送回病房,術后靜脈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73261,規(guī)格0.5 g)預防感染,每天1次,每次0.25 g,共滴注3 d。
1.3 觀察指標??偨Y分析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同時對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予以統(tǒng)計比較。①臨床療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病情恢復正常,判定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病情有所恢復,判定為有效;患者未達到以上標準,判定為無效。有效率與顯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②并發(fā)癥:放射性耳痛、發(fā)熱;③炎性因子: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降鈣素原(PCT),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給予離心處理,轉速3000 r/min,時間8 min,之后分離血清待測。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水平,采用膠乳增強比濁法測定IL-6水平,采用雙抗體夾心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TNF-α水平,采用電化學發(fā)光雙抗體夾心法測定PCT水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將本文數據輸入專業(yè)軟件SPSS 22.0中處理,用(%)表示計數資料,以χ2值驗證,計量資料用(±s)表示,以t值檢驗,P<0.05表明差異顯著。
2.1 患者臨床療效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分析。80例患者中,顯效56例,有效2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50%(78/80);放射性耳痛1例,發(fā)熱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2/80)。
2.2 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炎性因子水平?;颊呤中g后CRP、IL-6、TNF-α、PCT水平均低于手術前,P<0.05,具有顯著差異,數據詳見表1所示。
表1 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炎性因子水平(±s)
表1 比較患者手術前后炎性因子水平(±s)
PCT(mg/L)組別 例數 CRP(mg/L)IL-6(ng/L)TNF-α(ng/L)手術前 80 35.37±4.43 50.53±5.05 24.63±4.82 1.90±0.28手術后 80 10.13±2.58 31.78±4.22 12.85±2.72 0.13±0.03 t - 44.036 25.483 19.038 56.219 P - <0.001 <0.001 <0.001 <0.001
扁桃體炎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多見于兒童,春冬季節(jié)發(fā)病率高于夏秋季節(jié)。經臨床研究表明,扁桃體炎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機體抵抗力下降及變態(tài)反應有關,病情易反復發(fā)作,還非常容易誘發(fā)全身多種疾病或者局部病變,對患者生活與工作有著極大地影響。在臨床治療中,扁桃體炎患者以往多采用扁桃體切除術治療,但因為病灶位置特殊,非常容易造成吞咽功能受損、切口活動性出血等情況,使得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受到影響。為此,應積極探索療效更加確切的治療方法,以此有效改善患者預后。近些年來,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主要就是利用低溫等離子消融系統(tǒng)對病變及增生組織進行消融,具有操作簡單、精準、高效的特點,且低溫環(huán)境不會損傷周圍組織,再加上一次性治療探頭的應用,能夠有效減少交叉感染的發(fā)生,預防復發(fā),提高預后,受到了臨床醫(yī)師及患者的高度認可與青睞[4]。
扁桃體炎是人體的重要免疫器官,具有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功能,能夠對呼吸道黏膜上細胞的黏附、擴散進行抑制,同時還可以抑制病毒擴散,經由補體活化提高細胞吞噬功能[5]。為此,在手術治療中,應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病情等情況,選擇恰當的手術方式,以此取得理想的臨床療效。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術式,不僅可以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還可以精準控制溫度,避免纖毛、黏膜燒傷,有助于加快患者術后恢復,臨床應用價值非常高[6]。本文研究表明: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扁桃體炎的總有效率為97.5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50%,且術后CRP、IL-6、TNF-α、PCT水平均低于手術前,具有顯著差異(P<0.05)。此結果與有關文獻[7-8]的研究報道十分相似,由此可以說明,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的效果十分理想,能夠有效減輕扁桃體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炎癥反應,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綜上所述,扁桃體炎應用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治療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反應,具有安全、可靠的特點,值得臨床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