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蘇
除了參加過長征的新中國開國將領中唯一一位越籍將軍洪水之外,還有一位越籍同志,曾在中央蘇區(qū)和廣東參加中國革命12年之久,他就是被譽為“第二洪水”的越南外貿部副部長李班。
從越南到中央蘇區(qū)
李班1912年6月出生在越南隆安省芹德縣一戶家境殷實人家,在西貢(今胡志明市)堤岸的法文中學就讀時,李班就參加了反抗法國殖民者的活動。他的語文老師是范文同,后來長期擔任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總理,也是引導李班參加革命的啟蒙者之一。
李班在1930年2月加入“東洋共產(chǎn)黨”(后改稱為越南共產(chǎn)黨)。這一年,李班在一次革命活動中被法國殖民當局逮捕,保釋后被軟禁在家中。1932年他偷偷跑到西貢,乘船經(jīng)香港來到汕頭,在一家醫(yī)務所當一名雜工。
不久,他認識了到醫(yī)務所看病的王建良,王建良曾幫助朱德和林彪的紅四軍采購過軍需品。兩人成為好朋友。1934年春節(jié)后,經(jīng)上級同意,李班和王建良被護送到中央蘇區(qū)首都瑞金,并進入馬克思共產(chǎn)主義學校學習。李班還兼任了學校的法語教員。后經(jīng)陳潭秋、何叔衡介紹,李班得以恢復了越南共產(chǎn)黨籍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34年1月,李班參加了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認識了16歲就從越南到廣東追隨胡志明、投身中國革命,并畢業(yè)于黃埔四期、參加過廣州起義的同胞洪水。從學校畢業(yè)后,李班被分配到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
從地下黨到縱隊領導者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李班奉命和另外一些同志離開中央蘇區(qū),轉移到福建打游擊。抗戰(zhàn)開始后,以李班為首的中國共產(chǎn)黨韓江工作委員會于1937年8月在汕頭成立了公開合法的抗日群眾組織——汕頭青年救亡同志會,不久,潮汕各縣先后成立起青救會,各界救亡團體也紛紛成立。
1940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簡稱“南委”),李班參加了“南委”的籌備工作。1942年5月,“南委”組織部部長郭潛被捕叛變,“南委”機關及所轄區(qū)域和幾個主要交通站相繼遭受嚴重破壞,史稱“南委事件”。周恩來和南方局領導斷然決定,“南委”機關撤銷,工作停止,“南委”書記方方離開南方去延安。行前,方方指定李班為“南委”聯(lián)絡員(實際上是閩粵贛邊地委書記),負責閩西南和潮州、梅州黨的聯(lián)絡工作。
1945年2月,在李班的領導下,成立了梅州抗日游擊隊韓江縱隊,李班任縱隊負責人。
越南高層的“中國通”
1945年日本投降后,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在河內發(fā)動了“八月革命”,宣布成立臨時革命政府。消息傳來,李班萬分激動,他向組織上提出返回祖國參加越南革命的要求。1946年7月,中共中央批準他返回越南。
到達河內后,李班得知,洪水也回到了越南,改名叫阮山,是越南南方抗戰(zhàn)委員會主席。不久,李班出任越南民主共和國華僑司司長和印度支那共產(chǎn)黨的華僑工作委員會主任。
1946年11月,法軍向河內進攻。1950年初,因為始終擺脫不了被動地位,胡志明決定尋求中國的支持。胡志明派遣李班作為越共中央代表,前往中國和中共中央建立直接的聯(lián)系。
李班作為越南高層的“中國通”,先后十多次出使中國,為越南從中國獲得大量軍事和經(jīng)濟援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摘自《黨史博采》202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