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喜,于少芹
(1.煙臺市奇山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2;2.煙臺海港醫(yī)院,山東 煙臺 264002)
導致慢性肝病發(fā)生的原因有許多,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人體肝臟會逐漸發(fā)生結構性改變,同時功能也會受到一定損害,程度越深,改變越大,損害越重。目前在醫(yī)學臨床中,主要將肝硬化疾病和慢性肝炎疾病視為慢性肝病,這兩種類型的肝病在發(fā)生后都將對患者的肝臟功能造成嚴重損害,在中后期隨時可能發(fā)生癌變,進而使生存得不到保障[1]。通過近幾年臨床對肝病的研究發(fā)現,慢性肝病問題在出現早期若能夠得到有效確診,并接受積極的治療,患者肝臟出現的纖維化和硬化等異常改變情況是有可能得到逆轉的,同時癥狀較輕的患者接受治療后,更容易獲得良好預后[2]。因此,對于慢性肝病,臨床始終堅持認為早期診療對病情的控制具有積極影響。近幾年,各種影像學技術在臨床疾病診斷環(huán)節(jié)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彩色多普勒超聲的應用非常廣泛,其不僅具備二維超聲結構圖像的優(yōu)勢,而且實施后還能夠準確獲得受檢者門靜脈系血流動力學信息,為疾病分析提供有力的數據依據[3]。同時,這種檢查方式不會產生較高的費用,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研究分別選取了40 例慢性肝炎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和40 例健康體檢者,以比較的形式對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在慢性肝病臨床中的診斷價值進行探討,內容如下。
研究從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到院進行肝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的患者中共抽取80 例(慢性肝炎患者40 例、肝硬化患者40 例),另擇取同期到院進行健康體檢(體檢項目包括肝臟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40 例,分別設為A 組、B 組、C 組。A 組(慢性肝炎):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2~75 歲,平均(47.76±5.44)歲。B 組(肝硬化):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2~76 歲,平均(47.88±5.63)歲。C 組(健康人):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2~75 歲,平均(47.91±5.25)歲。三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較小,P>0.05。
三組體檢過程皆針對肝臟開展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設備為本院影像科配置儀器,受檢者均保持8h 以上空腹狀態(tài),檢查前需先向患者講解體位和檢查中相關注意事項,教會其正確配合超聲檢查的方式;其次需要預設儀器參數,探頭運用2~5MHz 頻率;檢查中可選擇的體位包括左側臥位、仰臥位,找到肝臟所在后于對應皮膚表面先以常規(guī)二維從多切面予以掃描,就肝包膜狀態(tài)進行觀察,獲得肝臟內部實質回聲狀態(tài)等信息。此外針對受檢者門靜脈主干、脾靜脈、肝靜脈內徑、門靜脈血流速等指標進行測量,取3 次測量結果的平均值進行比較。120 例受檢者的檢查均安排同一位醫(yī)生完成,影片閱片則安排2名或以上專業(yè)醫(yī)生協同進行。
①對比三組門靜脈血流速度、脾靜脈血流速度。②對比三組門靜脈主干內徑、肝左葉內徑、脾靜脈內徑、肝靜脈內徑。
使用SPSS 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組門靜脈血流速度、脾靜脈血流速度對比中,C 組高于A 組、B 組,A 組高于B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三組門靜脈血流速度、脾靜脈血流速度(,cm/s)
表1 對比三組門靜脈血流速度、脾靜脈血流速度(,cm/s)
三組左葉上下徑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 組與C 組門靜脈主干內徑、脾靜脈內徑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內徑測量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三組門靜脈主干內徑、肝左葉內徑、脾靜脈內徑、肝靜脈內徑(,cm)
表2 對比三組門靜脈主干內徑、肝左葉內徑、脾靜脈內徑、肝靜脈內徑(,cm)
慢性肝?。孩俾愿窝祝褐傅氖歉闻K在各種因素影響下發(fā)生的炎癥或組織壞死情況,時間>6 個月,通常以其病因進行命名,例如乙肝病毒感染或丙肝病毒感染的感染型肝病、長期酗酒導致的酒精性肝病、藥物肝損傷副作用導致的藥物性肝病等。對于這種慢性肝病,臨床主要通過聯合體征變化觀察、癥狀觀察以及肝生化檢驗指標分析等進行診斷[4]。患者的病程往往呈持續(xù)性進行或者波動性進行,在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的情況下,皆有可能發(fā)展為肝硬化。②肝硬化:各種類型的肝病進展到終末階段則會形成肝硬化,在肝臟出現纖維化改變之初,其纖維間隔還沒有完全改變肝小葉結構,但若這種纖維化改變的情況無法得到有效遏制,終將完全改變肝臟微循環(huán)結構和肝小葉結構,促使假小葉形成,即轉變?yōu)楦斡不痆5]。目前國內肝臟疾病調查數據顯示約16%為肝硬化,主要集中于20~50 歲人群之中。肝硬化發(fā)生早期的癥狀可能并不明顯,直到后期出現門靜脈高壓和肝功能不全問題之后,才會引起較多的體征改變和癥狀改變[6]。
龐大的人口基數使我國成為肝病大國,肝硬化致死或肝癌致死的病例數已經超過40 萬/年,是社會公共健康必須關注的重要問題[7]。研究表明,由于肝炎向肝硬化轉變之間存在一個動態(tài)過程,在此期間,如果能夠準確掌握患者肝臟纖維化改變的實際情況,通過纖維化程度的評估結果,可對肝臟惡性病變的發(fā)生做出重要提示,有利于臨床及時采取適當措施干預疾病的進展,避免其向肝硬化或癌癥方向轉變[8]。因此,對于慢性肝病患者,針對其肝臟纖維化改變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對病情的評估、治療效果評價皆存在重要意義[9]。
影像學檢查技術近些年在醫(yī)學臨床中獲得飛速發(fā)展,在眾多疾病診療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輔助價值[10]。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專業(yè)的設備儀器,針對身體內部各臟器和組織結構的病變情況進行掃描和探查,將所得影像交由專業(yè)醫(yī)生進行分析,是病情判斷的重要依據。而針對肝臟疾病的檢查所開展的影像學技術以超聲為主,在近些年相關技術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彩色多普勒超聲在疾病臨床的價值表現越發(fā)突出[11]。這是一種操作非常簡單的檢查方式,可應用于全身多部位疾病檢查,對患者無創(chuàng)且不會產生較高的檢查費用,實際應用中容易被患者接受[12-13]。通過研究可知,肝病慢性發(fā)展過程中,患者病灶處發(fā)生的纖維組織增生改變,容易阻礙門靜脈血流的暢通,引起門靜脈高壓現象,進而擴大主干內徑,對周圍靜脈血流同樣具有一定影響,而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掃描,可以清楚地觀察到患者門靜脈血管分布情況和血流暢通情況,對門靜脈高壓的存在與否有著重要提示[14-15]。
本研究中三組接受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肝臟的患者、健康體檢者中,通過對比發(fā)現三組的門靜脈血流速度、脾靜脈血流速度皆存在明顯差異,三組左葉上下徑、肝炎患者和健康體檢者的門靜脈主干內徑和脾靜脈內徑對比差異較小,其他內徑測量結果對比,三組差異明顯。說明健康狀態(tài)、肝炎狀態(tài)和肝硬化狀態(tài)下,肝臟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圖表現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可對疾病鑒別診斷做出重要提示。
綜上所述,慢性肝病的準確鑒別意義重大,臨床通過利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技術,可以清楚掌握受檢者門靜脈血管和相關血流參數,通過分析有助于篩查慢性肝病的存在和鑒別慢性肝病類型,其診斷意義重大,需要提高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