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文題
所謂“我在”,是“我在場”,是我在看,在聽,在感受,在參與。你我都置身于這大歷史的現(xiàn)場。歷史的書寫者永遠是你我這樣的人。
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以“我與大歷史的現(xiàn)場”為主題,寫一篇國旗下講話的文稿,表達你的感受和思考。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榮幸能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淺見與感悟,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置身歷史,吾道不孤”。
在2021年的新年獻詞中,《南方周末》曾言:“哪怕世界在歷史的三峽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睕]錯,回望過去一年,意義非凡,“現(xiàn)實的戲劇性令任何大片都顯得蒼白無力,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觀眾,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這句話,正是我們在過去一年當中融入大歷史的真實寫照。
“我在”是一個沉重的字眼,因為它寄寓于每一個負重的存在之中。武漢“壯士斷腕”“封城”76天,醫(yī)護人員一句“不計生死,無論報酬”,是“我在”的職責與擔當;美國被大選撕裂,英國仍陷于脫歐“后遺癥”……這些事件,需要“我在”。我在看、在聽,但絕不能僅是袖手旁觀,我更要去感受,去參與,去付出,去承載,唯有如此,歷史才能因我而更加光彩,社會與世界才能美好前行。
“我”,只是一個人,“我在”,只是一份力,可無數(shù)個“我”形成的“我們”便能匯成磅礴之力。社會是一艘大船,人人都是水手,在漂流中,任何一個水手的疏忽,都會造成危險。我們必須盡己任,出己力,時刻都在,時刻奉獻,這艘大船方能克險歷艱,劈波斬浪。
格隆在其書《關于投資,關于家園》中提到:“這個社會的進步,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擔當,去負重前行?!焙唵蝸碚f,便是作為社會歷史的一分子,要“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當今世界聯(lián)系緊密,人類命運共同體日益加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為有害無益。核泄漏,森林火災,物種瀕危,饑荒戰(zhàn)亂……這些歷史中不可忽略的鏡像無時無刻不與你我有關,倘若冷眼旁觀,嗤之以鼻,做歷史的局外人,那么歷史也不會容納我們,“我”也會成為社會的遺忘者,必須去出力去愛護,去奮斗,去承擔,如此方能不負自我,不負社會,不負歷史。
不僅要盡己力,我們更要心系他人,心系家園,心懷社會,這樣,“我在”才具有更深的意義。試看武漢快遞員汪勇“芳草遞春風”,為醫(yī)護人員提供強力后勤;試看戍邊英烈以身抗敵,血灑祖國邊土;試看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院長跑贏時間,搶救病人……這些無畏的身影、無私的奉獻,感動中國,感動歷史。他們用“我在”去踐行使命,去保護他人,不負天地,不負自我。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你我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當下一些崇尚“喪文化”的“佛系”青年,當休矣!歷史的成果與發(fā)展,絕不是用來漠視的,而是激勵我們這些“后浪”更加蓬勃積極地去參與,去推動,去書寫,去創(chuàng)造,這需要每一個小“我”去“有一份熱便發(fā)一份光”,心懷家國天下。
木心先生說:“許多‘個人加起來,便是‘時代?!比缃裎覀冎蒙須v史,讓我們?nèi)η靶?,因為“吾道不孤”!只要每一個“我”不放棄努力,就能披荊斬棘,跨越千山萬壑,“我我”與共,共創(chuàng)一個更加美好的春天。
我的發(fā)言完畢,感謝大家的聆聽!
(指導教師:王廣清/編輯:于智博)
評點
考場佳作都是平時考生厚積薄發(fā)的具體呈現(xiàn),該考生顯然對作文命題的源文章《南方周末·新年獻辭》不只有所涉獵,而且有自己對文章的獨到內(nèi)省,這也說明對于宏大主題的素材,用高考視角進行省察才有現(xiàn)實寫作意義。本文題目即讓閱卷老師一見鐘情,主體部分緊扣材料核心關鍵詞“我在”進行生發(fā),不蔓不枝,層層推進,“我與大歷史現(xiàn)場”的關系闡釋較為深刻清晰。格隆、木心等名言的引用既切合主題,恰到好處,又自然地展示了與眾不同的閱讀積淀及備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