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健身房里,24歲的涂藝正在做著力量訓練。他用左手扶著旁邊的欄桿,然后將布帶的一頭拴在健身器械上,另一頭套在自己殘缺的右肢上。他靠著布帶拉動身后的器械,來訓練自己右邊的肌肉。社交媒體上,涂藝的昵稱叫做“田坎上的夢”。
4歲那年,涂藝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右臂,小朋友們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楊過”。成長的過程中,涂藝慢慢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不同。那個時候的他,內向又自卑。直到遇到了體育,涂藝才慢慢地找回了自信?!霸瓉斫∪四茏龅降氖虑椋乙部梢宰龅?。”2012年,正值倫敦殘奧會,守在電視機前的涂藝被殘奧健兒們的事跡和精神所感動。哪怕當不了運動員,做一名教育工作者,或者體育老師也可以。
但追夢的道路并不會一帆風順,高考那年,涂藝因為斷臂,被心儀的學校退檔了:“當時特別迷茫,因為體育是我唯一的希望,也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p>
當時,貴州的一所殘疾人職業(yè)技術學校正在招生,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也為了給家人一個交代,涂藝來到這所學校就讀。新環(huán)境里,他結識了很多殘障朋友,學校的課外生活也很豐富,他漸漸地走出了高考的打擊。他還參加了自考本科,獲得了本科學歷。雖然沒有辦法成為一名體育老師,但涂藝覺得:“如果真正喜歡體育運動的話,那應該是一輩子的事。”
經歷過幾份不合適的職業(yè)后,涂藝從老家貴州輾轉來到“山城”重慶,找到了一份健身顧問的工作。工作之余,他開始系統(tǒng)性的健身訓練,他有了新目標:去參加健身健美比賽。每天晚上下班,涂藝都會留在公司訓練到第二天凌晨。
涂藝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他發(fā)布的健身視頻得到了健身領域多位大咖的點贊。但是在這個信息通暢的網絡時代,分享自己的生活,也意味著必須接受陌生人的審判。有人在視頻下評論:“像你這樣的,應該努力去掙錢。別搞這些健身的東西,留著力氣倒不如去搬磚?!?/p>
如果放在以前,涂藝一定會傷心難過。但是經過了生活的種種磨礪,他已經學會了和不同的聲音相處:“沒必要為了別人的話去證明自己。如果有一天通過健身,能夠讓我過上更好的生活,或者去影響更多的人,我相信他們會理解的?!蓖克囌f,“我是被體育改變的,我相信體育可以改變一個人?!?/p>
人物角度:江蘇省泰興中學 尹繼東
涂藝的故事,不僅讓我們讓看到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也傳遞出了一種平和而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身體的殘缺、人生的逆境,只有鼓起勇氣,努力地改變,才能讓生命更圓滿,讓內心更平和,讓精神更豐盈。人生的起點或許不同,沿途或許有許多風雨,但只要努力地向前奔跑,必將走得更遠,更從容。
學生運用示例
從“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海倫·凱勒,到“極限人生”的當代保爾朱彥夫,再到“原來健全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可以做到”的涂藝,他們讓我們看到了精神強者共有的特征:我命由我不由天,勇敢地面對人生的苦難,才能成為人生的贏家。他們的精神如大海燈塔,引領我們生命的航船駛上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