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爽
白巖松曾在《白說》中提到他理解的幸福。他說,幸??梢詿o限地接近,但不能真正地擁有。意思是說,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是有不順心的事發(fā)生時,總能在不經意間聽到一些抱怨,但卻很少見到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而開心和感激。相反,我們在生活中也會與美好的人、景或是事相遇,但不會立刻察覺到自己身處幸福,更不會有些許的滿足感。
而我,在這之前從未想過,幸福是什么,我幸福嗎?后來,我想了許久,想了我自己、想了我的家庭、想了我的學校、想了我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我感謝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給了我一個有愛的家,讓我在需要被呵護的時候給我力量;我感謝我的學校,它讓我認識老師、同學,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讓我學會了知識;我感謝這個社會,它改變了我的認知,讓我明白我不僅是自己的、父母的,更是社會的,無論我遭遇怎樣的困境和疾病,它都不會放棄我。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覺得我是幸福的,我的生活也是幸福的。生活,它更是一本書,有著和其他書一樣的共性,也有不同的章節(jié),酸、甜、苦、辣。但它更有自己的特殊性,我們都是這本書里的主人公,我們都親自梳理著每一個關于自己的情節(jié)。
我的家在甘肅,我在這里長大,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著別樣的情感。仍記得小時候曾因為考試沒有考好而將試卷放在外側貼有“閑人免動”的盒子里,惹得家里人至今記得我當年淘氣的情形,每逢過節(jié)便拿來逗樂;更記得春季誤掰果樹孕育的幼種,被母親責備了一整個春天,還不忘提醒果樹結果少吃幾個果子,算是對錯誤的彌補……生活的細節(jié)歷歷在目,有時候當時的淘氣或是懲罰行為,總能為日后的生活添加樂趣。以前認為長輩對待自己的錯誤過于刁鉆,還因為一兩句的責罵耿耿于懷,好幾天對父母的呼喚置之不理。現在想想,這可能就是生活的過程,若是沒有小時候的經歷,我便沒有現在這般理解生活。
小時候年幼,不明白父母因為生活而奔波的苦。隨著年齡的慢慢增長,遇到的困難多了,我也懂了每一份責任的重要,每個人的生活不易。漸漸地,日子變得好起來了,家里的水果不再需要自家果樹上的補給就可以滿足,每每一口脆甜的果子咬在嘴里,我總能想起那年春天掰掉果樹上嫩芽的愚蠢行為。可能也正是因為那一次的經歷,讓我明白了果樹生長,冬季天寒掉光了葉子,來年春天長出嫩芽的不易,日后吃果子時不再浪費一丁點兒的果肉。父母曾教導,每一個行為都是一個獎勵,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不會有多大的收獲,但是日子長了,總有能學到的東西。
是的,生活可能本身就是幸福,只是埋怨的人多了,也就顯得不那么幸福了??赡苓^個幾年,也許埋怨也就成了幸福呢?即便不是,其實,生活的調侃也是一種小小幸福呢。
(作者系南昌工程學院學生)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