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研是檔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稒n案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檔案館應當配備研究人員,加強對檔案的研究整理,有計劃地組織編輯出版檔案材料,在不同范圍內發(fā)行。這從法律層面確定了檔案館應當開展編研工作。在實踐中,除了綜合性檔案館之外,專業(yè)檔案館和檔案室都會做這項工作,因為單位級別、工作人員研究能力等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編研工作取得的成果在數(shù)量和質量上也產(chǎn)生了比較大的差異。在各類檔案機構中,開展編研工作最為典型的是綜合性檔案館,故本文選擇檔案館的編研工作作為研究對象。
傳統(tǒng)的編研工作,主要由檔案館工作人員利用館藏檔案資料完成。近些年來,編研工作呈現(xiàn)出社會化的發(fā)展趨勢,編研主體、方法等發(fā)生了比較大的改變,不再局限在館內,而是與社會有了更多的交集。部分研究者也對編研社會化做了分析和研究,但數(shù)量比較少。在知網(wǎng)檢索題名中含有“檔案編研”并含“社會化”,可以檢索出八篇文獻,最早的一篇是朱榕在2000年發(fā)表的《淺議檔案編研的社會化與大眾傳媒化》[1]。楊青云的《檔案編研的社會化與大眾傳媒化》[2]與朱榕的文章在結構、論述上存在極大的相似性,故忽略不計。有價值的七篇文章,主要關注的都是編研社會化的意義、方式等方面,而沒有注意到,檔案館編研活動以檔案館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展,呈現(xiàn)出層次性。本文將對此試作論述。
一、編研主體社會化的層次性
檔案編研社會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編研主體的社會化。這也是已有的研究關注最多的方面之一,比如,李紅霞、王運彬專門寫了一文章,來論述合作編研對檔案編研社會化的影響[3]。對檔案館而言,在編研工作社會化過程中,編研主體將擴大為以下幾個層次。
1.上下級檔案館和本地文化教育機構
綜合性檔案館都設有專門負責編研的部門。開展編研工作,是以負責的部門為主,其他部門協(xié)助。檔案編研主體社會化,必然要突破檔案館的限制。與一個檔案館有比較多的業(yè)務聯(lián)系和合作的上下級檔案館、本地文化教育機構,最有可能成為編研主體。上下級檔案館之間合作推出編研成果,已經(jīng)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做法。筆者所在的諸城市檔案館是一個縣級檔案館,曾多次為省、市檔案館開展編研工作提供了素材,協(xié)助后者編寫相關的編研著作。檔案局、館分離之后,檔案館仍然需要承擔指導轄區(qū)內各部門單位開展檔案工作的任務。檔案館與檔案室之間雖然不是上下級關系,但二者之間存在著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檔案館在編寫《大事記》等編研著作時,需要轄區(qū)內單位檔案室提供相關素材才可以完成。
檔案館是一個公共文化機構,與本地的其他文化機構也存在比較多的業(yè)務聯(lián)系與合作?!稒n案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單位保存的文物、文獻信息同時是檔案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可以由上述單位自行管理。檔案館與前款所列單位應當在檔案的利用方面互相協(xié)作,可以相互交換重復件、復制件或者目錄,聯(lián)合舉辦展覽,共同研究、編輯出版有關史料。這一條表述的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合作編研方式。除此之外,其他專門性的文化機構經(jīng)常會有在某一個方面的研究水平非常突出的專家,而檔案館并不具備這樣的人才,這也為檔案館與本地文化教育機構合作編研提供了條件。筆者所在的檔案館就與當?shù)囟鄠€文化機構合作籌備過展覽和文化活動。此外,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學等機構,也是檔案館開展編研工作潛在的合作對象。這種類型的合作編研活動已經(jīng)比較常見,比如南京市檔案館與院校合作拓展愛教基地功能[4]。
2.無業(yè)務關系檔案館和外地文化教育機構
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檔案工作體系,國家、省、市、縣都建有綜合性檔案館。除綜合性檔案館外,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專業(yè)檔案館和單位檔案室。上下級檔案館之間因為工作關系,聯(lián)系比較多,不同地區(qū)檔案館之間則很少產(chǎn)生交集。但各地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都有自己的短板,編研水平也參差不齊,因而不同地區(qū)無業(yè)務關系的檔案館仍有合作開展編研活動的需求。筆者就曾邀請青島市檔案館的專家到諸城市檔案館鑒定老照片,并開展交流。
與無業(yè)務關系檔案館情況類似的,是外地的文化教育機構。一個檔案館與本地的文化教育機構會有比較多的聯(lián)系,但與外地的同類機構就很少有交流了。但是對于一個檔案館而言,外地的文化教育機構也是有可能成為編研主體的。尤其是對于基層和偏遠地區(qū)的檔案館而言,本地缺少水平較高的文化教育機構,在針對珍貴檔案資料開展編研活動時,更需要與大城市的紀念館、博物館、高校等機構合作,才能推出真正有價值和影響力的編研成果。
3.研究人員和愛好者
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者并不在文化教育機構任職,有可能在企業(yè)工作,或者是自由職業(yè)者。同時,民間還有相當多對歷史文化研究感興趣的愛好者。他們都有可能成為檔案編研活動的主體。諸城市檔案館與很多這樣的人士有比較密切的聯(lián)系,其中一名攝影家對檔案館的編研工作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協(xié)助翻拍了大量檔案資料,并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老照片。此外,教堂牧師、高校研究生等也對檔案館研究整理歷史檔案提供了比較大的幫助。這些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檔案館的編研工作,成為了檔案編研主體社會化的一部分。
4.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
互聯(lián)網(wǎng)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將全世界連城了一個整體。通過網(wǎng)絡,檔案館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溝通和交流,數(shù)以億計的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也就成了檔案館開展編研活動潛在的主體。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有部分檔案館已經(jīng)嘗試在檔案網(wǎng)站上開展編研活動,讓廣大的網(wǎng)民參與進來,比如,將無法辨認年代和內容的照片發(fā)布到網(wǎng)上,由網(wǎng)友來幫忙辨認。我國的省檔案館已經(jīng)普遍建立了檔案網(wǎng)站,設立了公眾號,市、縣兩級檔案館也有很多設立了線上平臺,這都為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參與檔案館的編研活動提供了條件。由于語言、訪問限制等原因,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參與編研,將以本國用戶為主。
5.全社會
從理論上說,全社會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檔案館開展編研活動的主體。不僅國內的人可以成為編研主體,國外的人同樣有可能成為編研主體。諸城市檔案館保存有民國時期瑞典傳教士留下的瑞典文檔案資料,因為語言的原因,一直無法展開編研。幾年前,傳教士的幾個后代來中國,到諸城市檔案館查閱其先人留下的檔案。檔案館為他們提供了復制件,并委托精通中文的一名傳教士后代代為翻譯。諸城當?shù)亟烫媚翈熞呀?jīng)轉交了一部分翻譯成果給檔案館。這也成為了一次檔案館與外國人士合作編研的成功案例。
二、編研客體的層次性
在編研工作社會化的過程中,編研主體會呈現(xiàn)由內及外、范圍逐步擴大的趨勢,從而表現(xiàn)出層次性。相應地,編研客體也會產(chǎn)生層次性。從大的方面說,可以劃分為館內檔案資料和館外檔案資料,后者又可以劃分為多個層次。
1.館藏檔案資料
檔案館開展編研工作,利用的是客體首先就是館藏檔案資料。各地檔案館都保存著數(shù)量眾多、種類多樣、歷史跨度很大的檔案資料,是檔案館開展編研工作的寶藏。這方面的工作,各地檔案館都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有的還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例如,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浙江省龍泉市檔案局利用龍泉市檔案館保存的司法檔案,整理編選《龍泉司法檔案選編》,成為中國法制史、社會史、區(qū)域史等領域的珍貴檔案史料,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對于國內外學者研究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法律乃至社會、人文、民間風俗等具有重要意義[5]。
2.館外檔案資料
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盡管非常豐富,也很有價值,但還有數(shù)量更多、價值更大的文化遺產(chǎn)保存在博物館、紀念館、方志館等文化機構。這些機構保存的文化遺產(chǎn),與檔案館保管的檔案資料經(jīng)??梢曰パa。因而檔案館非常有必要利用館外檔案資料開展編研,或者參與到其他機構的文化活動中去,共同開發(fā)后者保存的文化遺產(chǎn)。按照有無業(yè)務聯(lián)系、距離遠近等,館外檔案資料可以劃分為多個層次??梢詤⒖紮n案編研主體社會化的層次性,不再贅述。
諸城市檔案館曾多次參與本地黨史研究室、紀念館、民間藝術協(xié)會等開展的文化活動,共同籌辦展覽,并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館外檔案資料,也包括了線上檔案。筆者長期關注和研究法國檔案事業(yè),曾對法國海外國家檔案館線上公開的與中國云南有關的檔案做過研究,并寫成了《法國海外國家檔案館的云南記憶》一文,分析了檔案中記載的中國人民反抗英國侵占云南片馬的歷史事件[6]。
三、編研成果傳播的層次性
檔案館在完成編研成果之后,就要向外界推廣。只有讓廣大公眾接受,編研成果才會真正實現(xiàn)其價值。編研成果的傳播,同樣也有層次性。
1.館內傳播
我國各地檔案館,有相當一部分都已經(jīng)建設了新館。新館獨立辦公,面積很大,具有比較先進的設施設備,可以承辦文化講座、展覽等各種活動。因而,檔案館在完成編研成果之后,選擇在館內傳播就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選擇。比如,各地檔案館在館內設立永久性和臨時性展覽,在館內發(fā)售和贈送編研著作,就都屬于這種傳播方式。
2.館外傳播
檔案館具有比較強的封閉性,而且目前全社會的檔案意識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檔案編研成果在館內傳播,受眾面比較窄,產(chǎn)生的影響也就比較小。工作人員走出檔案館,去傳播編研成果,效果會更好。比如,到街上、學校等地方舉辦巡回展覽,產(chǎn)生的效果就好于館內舉辦展覽。還有的檔案館已經(jīng)將展覽舉辦到了國外,比如,2016年10月26日至l1月2日,蘇州市工商檔案管理中心就在法國巴黎西郊高邁伊市的達蓋爾博物館舉辦了為期8天的 “中國蘇州絲綢檔案精品展”[7]。編研著作進入書店公開發(fā)行,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受限于著作的水平和潛在讀者較少,并不是所有的編研著作都能夠進入書店。有的檔案館探索出了新的傳播方式,比如,廣東海豐縣檔案館將編研成果免費郵寄給外地檔案館,就極大地擴展了編研成果的傳播范圍。諸城市檔案館就收到了該館郵寄來的著作。
3.傳統(tǒng)媒體傳播
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也是檔案館傳播編研成果的有效載體。檔案類的報刊大多設有專門的版塊,用于刊登編研類文章。比如,《中國檔案報》設有“文化版”,刊登了大量檔案編研成果,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筆者也曾撰寫過多篇編研類文章,在報紙和檔案刊物上發(fā)表。有的檔案館與電視臺合作,推出了檔案解密類節(jié)目,也獲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4.線上傳播
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檔案工作中,線上傳播檔案編研成果,已經(jīng)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做法,各地檔案館建立的網(wǎng)站,大多設有介紹和展示編研成果的版塊。比如,山東檔案信息網(wǎng)設有“檔案文化”版塊,包括檔案編研、網(wǎng)上展廳、山東檔案(雜志)、檔案公布四個小版塊。而伴隨網(wǎng)絡用戶由計算機向手機端轉移,很多檔案館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在手機端推送和發(fā)布檔案編研成果,也就成了新的選擇。只要內容足夠新穎,更新也比較即時,就能吸引到公眾的關注。還有的檔案館開設線上商店,出售編研的著作和根據(jù)館藏檔案制作的紀念品,這也是線上傳播檔案編研成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8]。
總之,檔案館編研工作的社會化,呈現(xiàn)出從館內到館外、由線下到線上拓展的趨勢,范圍逐步擴大。檔案館并非在每一次編研活動中都居主導地位,作為協(xié)助單位時,也應主動向中心位置靠攏。檔案編研社會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個層次的擴展,都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檔案館必須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工作,在充分考慮各種制約因素和風險的基礎上去探索編研社會化。
參考文獻:
[1]朱榕.淺議檔案編研的社會化與大眾傳媒化[J].檔案與史學,2000(4):76-80.
[2]楊青云.檔案編研的社會化與大眾傳媒化[J].檔案時空,2004(4):25-26.
[3]李紅霞,王運彬.合作編研對檔案編研社會化的影響[J].檔案天地,2017(7):32-34+37.
[4]梅正亮.南京市檔案館與院校合作拓展愛教基地功能[N].中國檔案報,2019-9-5(1).
[5]國家出版基金重大項目《龍泉司法檔案選編》出版.[EB/OL].[2021-04-08].http://www.gov.cn/xinwen/2019-11/15/content_5452436.htm?_zbs_baidu_bk.
[6]王增強,霍萌萌.法國海外國家檔案館的云南記憶[J].云南檔案,2015(12):34-36.
[7]甘戈,卜鑒民.檔案海外展覽展示工作初探[J].中國檔案,2017(12):26-27.
[8]王增強.法國省級檔案館在線商店研究[J].檔案學研究,2019(6):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