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曉煥 馮振華
(1.北礦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2628;
隨著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銅礦資源的短缺和精銅需求的快速增長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廢雜銅原料的再生利用具有能耗低、工藝相對簡單、綜合效益高等特點[1],可極大彌補銅資源的不足,進口廢銅仍是目前中國再生銅行業(yè)的主要原料來源,約占三分之二左右[2]。其中含銅低于90%的中低品位廢雜銅由于來源廣泛,成分復雜其綜合利用能力較薄弱[3],主要包括報廢的銅廢件、電子或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廢料、銅粉、銅渣、含銅煙塵、銅灰、廢舊電線電纜等銅基合金[4]。
在利用廢雜銅冶煉精煉銅過程中,鐵對氧氣的親和力大,造渣性能好的特點使其能迅速且較完整地除去。但對含鐵量>3%的雜銅而言,火法精煉時,鐵先氧化形成氧化亞鐵與石英形成硅酸鹽爐渣[5],同時放出大量的熱量使爐溫急驟上升,從而造成爐子嚴重腐蝕的后果。另外在電解過程中,不同價態(tài)的鐵離子會在陰陽兩極來回氧化放電,降低電流效率[6]。因此,為了更好地指導冶煉生產,亟需建立一種適用于測定廢雜銅中鐵含量的檢測方法。
廢雜銅基體復雜,干擾因素眾多,目前針對廢雜銅中鐵含量的測定沒有相關的國家和行業(yè)標準方法,現(xiàn)行的《銅及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GB/T 5121—2008)中鐵含量的測定范圍為0.0001%~0.0020%,而實際樣品中如銅粉、銅渣中鐵含量遠超此范圍,因此該方法對較高含量的鐵不適用。
本文采用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分解樣品,氨水沉淀生成氫氧化鐵與雜質元素分離,將其應用于廢雜銅試樣分析,準確度高,結果滿意。
鹽酸、硝酸、氫氟酸、高氯酸、氯化銨、氨水、過氧化氫均為分析純,實驗用水為去離子水。
二氯化錫溶液:稱取5 g二氯化錫于40 mL鹽酸(1+1)加熱溶解后,用水稀釋至100 mL,混勻。
硫-磷混酸(15∶15∶70):將500 mL濃硫酸在攪拌下慢慢加入2 000 mL水中,冷卻后加500 mL磷酸攪拌均勻。
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稱取4.389 7 g預先在140~150 ℃烘2 h的重鉻酸鉀(基準試劑),于500 mL燒杯中,加300 mL水溶解后移入2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此溶液1 mL相當于2.5 mg鐵。
鐵標準溶液的配制:稱取2.50 g純鐵至500 mL錐形燒瓶中,慢慢加入35 mL鹽酸(1+1),加熱至溶解,冷卻后少量多次加入5 mL過氧化氫氧化溶液,加熱至沸,分解過剩的過氧化氫,移至1 000 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1.00 mL該溶液相當于1.00 mL的標準重鉻酸鉀溶液。
氯化銨-氨水洗液:25 g氯化銨溶于500 mL熱水中,加20 mL氨水混勻。
三氯化鈦溶液(1+14):移取2 mL三氯化鈦溶液15%~20%(m/V)用鹽酸(1+5)稀釋至30 mL,現(xiàn)用現(xiàn)配。
鎢酸鈉溶液(250 g/L),二苯胺磺酸鈉溶液(5 g/L)。
稱取3.00 g試樣(分篩樣品按篩分后的質量比合稱,精確到0.000 1 g)于300 mL燒杯中,加少量水潤濕試料,加入10 mL鹽酸、15 mL硝酸,難溶樣品滴加氫氟酸助溶。蓋上表面皿,置于電熱板低溫處緩慢加熱至反應停止。用滴管少量多次沿杯壁緩慢滴加5 mL硝酸,繼續(xù)溶解至試料分解完全,將燒杯取下,稍冷后加入10 mL高氯酸,繼續(xù)加熱至冒白煙并回流4~5 min,用水吹洗表面皿和杯壁。待溶液充分冷卻至室溫后,轉入250 mL容量瓶中(如有黑渣需過濾做補正),加水稀釋至刻度,充分搖勻后靜置。移取25.00 mL溶液于300 mL燒杯中,加水至75 mL,向溶液中加入4~5 g氯化銨固體,加熱至氯化銨固體完全溶解且溶液微沸,取下稍冷卻。用氨水中和至氫氧化鐵沉淀完全并過量10 mL。加熱微沸3~5 min,用定性快速濾紙過濾,用熱的氨水洗液洗滌燒杯和沉淀各3~4次,用熱水洗燒杯和沉淀各1次。
將沉淀用熱鹽酸(1+1)溶解于原燒杯中,用熱水和熱鹽酸交替洗至濾紙為白色,溶液體積控制在100~125 mL,加入5 mL鹽酸酸化后加熱至燒杯底部有小氣泡,趁熱用氯化亞錫將溶液還原成淡黃色。冷卻后,加入2~3滴鎢酸鈉溶液,用三氯化鈦還原至“鎢藍”出現(xiàn),用稀重鉻酸鉀(1 g/L)調節(jié)溶液至無色后(不計入體積)加入15~20 mL硫磷混酸,4~5滴二苯胺磺酸鈉指示劑,用重鉻酸鉀滴定至溶液呈紫色為終點。
回渣做補正的實驗方法:將過濾后的濾紙置于聚四氟乙烯的燒杯中,用少量水潤濕后加入10 mL鹽酸、15 mL硝酸、2 mL氫氟酸、2 mL高氯酸,蓋上杯蓋,置于電熱板上加熱至樣品完全分解,繼續(xù)加熱蒸至近干后取下稍冷卻,用水吹洗杯壁,加入10 mL鹽酸和少許水,加熱至溶液微沸,冷卻后將溶液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搖勻。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ICP-AES)法測定鐵的含量。依據(jù)儀器的靈敏度和抗干擾性,選擇259.940 nm為鐵的最優(yōu)譜線。儀器參數(shù)見表1。
表1 儀器測量參數(shù)
隨同試料做空白實驗,在用氯化亞錫溶液還原前,立刻用單刻度移液管加1.00 mL鐵標準溶液,并按上述滴定步驟滴定,記下該滴定體積為V0,該滴定的空白值為V2=V0-1.00。
式中:
F——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對鐵的滴定系數(shù),mg/mL;
V1——滴定試液消耗的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V0——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的重鉻酸鉀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
m——稱取試樣量,g。
廢雜銅中的元素主要有Cu、Pb、Zn、Fe、Al、Mn、Ni、As、Sb、Si、Au、Ag等[3]。采用不同溶樣方法分別對1#、2#、3#、4#樣品進行實驗,考察樣品溶解情況(表2)。
表2 溶樣方法的選擇
由表2可以看出,采用方法1溶解樣品,四個樣品均殘余大量的不溶物。由于廢雜銅樣品基體復雜,本文采用稱大樣的方法解決樣品不均勻問題,受稱樣量影響,方法1硝酸加入量過少,以銅為基體的試料不能充分溶解。方法2和方法3對2#和3#樣品溶解不充分,有黑渣殘余。過濾后回渣做補正,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方法實驗結果比較
從2#和3#樣品的結果來看,利用方法2溶解兩個樣品補正值均較低,說明樣品溶解較為徹底,少量不溶黑渣中殘留的鐵含量很低。方法3的兩個樣品補正值均較高,說明樣品溶解不徹底。方法2相比較方法3可以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采用方法2作為溶樣方法。
氨水沉淀分離法中通常加入NH4Cl等銨鹽,增大溶液中的NH4+,使大量的NH4+作為抗衡離子,減少氫氧化物對其他離子的吸附,有效促進膠體沉淀的凝聚。準確移取10.00 mL鐵標準溶液(鐵含量為25 mg)5份,分別置于300 mL燒杯中,加入不同量的氯化銨,按實驗方法進行測定,實驗結果見表4。
結果表明,加入2~8 g的氯化銨,測定結果沒有明顯的差異,回收率均可得到滿意的結果,綜合考慮氯化銨的作用,實驗選擇氯化銨的用量為4~5 g。
表4 氯化銨用量對測定鐵的影響
為使氫氧化鐵沉淀完全,需要加入過量氨水,移取10 mL鐵標準溶液(鐵含量為25 mg)5份,分別置于300 mL燒杯中。按實驗方法進行測定,加入氨水使氫氧化鐵沉淀完全后,再分別加入不同量的過量氨水,結果見表5。
表5 氨水過量的體積
氨水過量時,不溶性物質轉化成絡離子溶解,從而與氫氧化鐵沉淀分離,氨水過量2~15 mL時測定結果沒有明顯的差異,實驗選擇加入氨水過量10 mL。
滴定前加入硫磷混酸,一方面是保持溶液強酸性,以確保重鉻酸根的強氧化性;另一方面利用磷酸根具有強的配位能力,加入H3PO4使終點更加敏銳。移取10 mL鐵標準溶液(鐵含量為25 mg)5份,分別置于300 mL燒杯中,按照實驗方法進行測定,比較不同硫磷混酸的加入量對終點的影響,結果見表6。
表6 硫磷混酸的加入量
由結果可知,硫磷混酸的加入量影響終點的判斷和終點溶液顏色。磷酸的加入與 Fe3+生成可溶性無色配離子,降低Fe3+濃度,使Fe3+/Fe2+的電位降低,化學計量點附近的突躍范圍增大,終點誤差減小,同時降低了Fe3+的黃色,更有利于終點的觀察[7],提高測定結果的準確度。實驗選擇加入硫磷混酸15~20 mL可使終點敏銳,保證測定結果的準確。
選取4個廢雜銅試樣,按上述實驗方法進行11次獨立的測定,結果見表7,試樣的相對標準偏差在0.38%~0.95%,該方法的精密度較好。
表7 精密度實驗
選取1#和4#兩個廢雜銅試樣進行加標回收實驗,按照實驗方法進行鐵的加標回收實驗,結果見表8,由表8可知加標回收率在99.4%~100%,滿足方法的準確度要求。
表8 加標回收實驗
通過實驗表明,采用鹽酸、硝酸、高氯酸溶解樣品-重鉻酸鉀滴定法測定廢雜銅中的鐵含量,樣品分解完全,氨水沉淀分離能夠消除雜質元素的干擾。同時優(yōu)化了前處理條件和滴定時硫磷混酸的用量。方法穩(wěn)定、精密度高,分析結果準確可靠,能滿足廢雜銅中鐵含量的測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