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陽
樂震文作品《荷香滿溢》。
眾所周知,樂震文、張弛是海上實力派畫家的代表,在取法傳統(tǒng)的基礎上,注重發(fā)揮藝術上筆墨、線條和烘染的技法,融入明亮、開闊、變化的時代特色。近日,“宏約深美——樂震文、張弛作品展”在南京路朵云軒畫廊開幕,此次展覽以清新靜雅的江南園林和意趣橫生金箋小品為主,題材豐富,形式多樣,展現(xiàn)了這對藝壇伉儷匠心獨運,別具一格的藝術風貌。
作為當代畫壇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丹青大家,樂震文的作品繪畫功力深厚,筆墨揮灑自如氣韻生動,畫面布局壯闊,獨特的空間效果和韻味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相融合,更能夠以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視角回看中國傳統(tǒng)藝術,悉心傳承、推陳出新。從藝數(shù)十年來,樂震文從前賢汲取藝術養(yǎng)料,從生活找尋創(chuàng)作素材,筆歌墨舞,探索創(chuàng)新。經歷了“江南作品”時期的酣暢、靈秀和靜美與“黃土作品”時期的陽剛、磅礴和高爽,挾裹著幽谷、寒江、暮雪與煙村,留下了和靜、沉穩(wěn)、從容與坦蕩。如今,在他的畫中,大江南北,筆墨縱橫,早已融為一體,無論是江南抑或江北,蒼茫悠遠,開闊大氣,獨樹一幟。
誦讀山水,師法自然,一幀幀佳作宛如穿行于秀谷美林,留跡于水泊麗景,品味于日月星辰,出入于四季情結……在張弛的作品中,可誦山風空林,可悟云水流韻,可尋春江明月,可游精神家園,從中可以深刻感受她的水墨智慧。數(shù)十年來,大江南北,國門內外,張弛幾乎跑了個遍,她以水墨寫自然,以心靈觀宇宙,傾聽無言,對話寧靜,覓取意象,升華境界,讓筆下的自然景色流淌清雅,讓心中的美的感悟回歸自然。
毋庸置疑,樂震文與張弛這對伉儷的畫風,可謂和而不同,高標獨具,兩人皆由前輩大師張大千、吳湖帆、謝稚柳、陸儼少而上溯宋元前賢,最終呈現(xiàn)出柔美清靈,既具古意又不乏時代美感的藝術作品,各具風貌。上世紀 90年代,他們兩人先后東渡扶桑,海外世界的繽紛色彩,東鄰繪畫的細膩柔美,都促動著他們創(chuàng)作的欲望,令他們在以“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為自己座右銘的同時,以“構成”取代構圖,層層暈染、層層深厚,從博大沉雄的兩宋繪畫飛騰變化,滋養(yǎng)和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形成屬于自我的獨特風格。
在書畫領域,小品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書畫家們隨興創(chuàng)作的扇面、斗方、小橫幅等,各具形態(tài)。尺幅雖小而意境闊遠,著墨不多卻情趣盎然,藝術家往往創(chuàng)作時心境自然輕松,故而更能體現(xiàn)自身風格特點和思想情趣。書畫小品創(chuàng)作手法簡練,讓藝術家的筆墨技巧得以充分而自由的發(fā)揮,更注重意境情思的抒發(fā),給人以自然舒暢、輕快活潑、優(yōu)美恬靜的審美享受,也正是書畫小品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所在。
這次展出的小品都是樂震文、張弛利用系列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間隙,興之所至,直抒胸臆,意到筆隨而作。得益于畫家長期的寫生積累,其創(chuàng)作題材堪稱信手拈來,遠峰淺渚、秀木疏林、幽禽鳴棲、錦鯉游樂躍然紙上,雖言小品,實則包羅萬象。特制的灑金箋紙,對筆墨駕馭要求極高。藝壇伉儷化繁為簡洗去鉛華,用蕭散簡淡的構圖、爽利雋雅的筆法,寫出千峰碧色、晴麓煙云、錦鯉戲水、禽鳥合鳴,呈現(xiàn)一派自然和諧韻律。山水創(chuàng)作心得運以小品繪畫,展現(xiàn)小中見大、宏約深美之感。
展覽呈現(xiàn)有銘青銅鼎21件,自商代晚期至戰(zhàn)國,歷歷彰顯中國青銅時代之風貌。展品均為上海博物館1952年成立以來,受饋自社會各界人士慷慨義舉。其中潘氏家族捐贈的大盂鼎、大克鼎時隔17年再度在上博聚首,尤堪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