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
某天,我到朋友家做客。聊得正歡的時候,她家的孩子跑過來,指著電視問:“媽媽,主持人剛才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什么意思呀?”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特別是對一個剛上小學的孩子解釋,確實有點復雜。朋友思考了一下,說起一個故事——
20世紀90年代,在劍橋大學的一次考試中,一個學生突然對老師說:“請給我一份點心和啤酒?!?/p>
這是什么無理的要求?老師當即拒絕了。考生卻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份劍橋大學校規(guī)的復印件。這份校規(guī)是學校在幾百年前用拉丁文制定的,名義上永遠有效。其中有一條是:參與考試的所有考生,有權(quán)在考試過程中得到點心和啤酒。
見此情況,老師二話不說,很快就買來可樂和漢堡包作為替代品。學生拿到了食物,得意地繼續(xù)考試。就在學生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時,劍橋大學卻給了他一個罰款處分,理由是:他在考試過程中,沒有按照那份校規(guī)要求,攜帶佩劍。
說完,朋友循循善誘道:“我們能從這件事里看出什么?”
“這個學生膽子真大!”孩子感嘆道。
“這所學校真幽默!”我也感嘆道。
朋友立刻無視了我們的回答:“這件事告訴我們,享受規(guī)則帶來的自由,也要遵守規(guī)則帶來的約束。法律也是如此。在它面前,每個人都享有它確認的權(quán)利,但也要履行它規(guī)定的義務(wù)。人人如此,人人平等?!?/p>
孩子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又跑去看電視了。
我看著朋友。
朋友露出一副得意表情:“你是不是想夸我的回答既通俗易懂又妙趣橫生?”
我搖搖頭,真誠建議道:“你還是讓孩子換個電視頻道看吧!再這么看下去,她的下一個問題,可能你就解釋不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