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娟 劉棟 王曉光
摘要:在小麥種植日愈機械化、集約化的今天,雜草問題也日愈突出,如何有效除草、科學用藥是重點所在。本文主要從三點切入,就小麥田除草技術應用及科學選藥施藥展開探究,以期探索出更多科學除草的有效辦法。
關鍵詞:小麥田;除草技術;選藥施藥
雜草無疑是影響小麥種植的一大因素,除草工作的有效與否直接關乎小麥的最終產量,可見抓好小麥田除草的關鍵性。筆者主要就相關技術要點加以淺析。
1 針對麥田雜草的物理治理技術
麥田雜草的物理除草方式主要有3種。首先是輪作倒茬,農作物種類不同,寄生其間的雜草也不同,考慮到麥田雜草所需的生存環(huán)境同小麥本身類似,所以,可以推行輪作倒茬模式。適時改變田間農作物的種植種類,便可以改變雜草的生存環(huán)境,可有效降低雜草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說可以按照“稻—麥—油”3種農作物輪換的模式種植,在防范雜草危害的同時也有助于強化田地土壤本身的肥力。其次是深翻整地,在深翻過程中將散落在田間地面的雜草種子埋入土層深處,讓其無法萌芽,并加大深翻頻率,把那些已經萌芽的雜草同樣埋入土層深處,或者將其根莖斬斷翻出,讓其置于太陽暴曬下也可以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最后是人工除草,以人工形式借助于人力將雜草一一拔出,也是治理雜草的有效途徑,但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時間,往往得不償失,所以目前主要使用化學藥劑進行雜草的清理。
2 針對麥田雜草的物理治理技術
化學藥劑是治理各類雜草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徑,一般可分為封閉處理和莖葉處理兩種。一是封閉處理技術。土壤封閉技術的適時應用能夠及時抑制雜草的生長,對其葉齡進行控制,也為后續(xù)雜草莖葉的處理打好基礎。從播種到雜草幼苗萌芽這段時間內,可以立足于田地情況選用噻吩磺隆、乙草胺、丙草胺等藥劑開展封閉除草,在萌芽階段便將雜草清理干凈。二是莖葉處理技術。冬小麥除草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即冬前化除和春季化除,冬前化除應當在小麥3葉后、氣溫大于5℃時開展,這是因為異丙隆、甲基二磺等藥劑在氣溫過低或者冷空氣前后使用,很可能致使小麥出現藥害問題,要有意識地避開這種情況,含唑草酮要單獨施藥,切忌不能同乳油類藥劑混合施用。春季化除一般在每年的2月下旬到3月上旬期間進行,要在小麥拔節(jié)前施藥,拔節(jié)過后不能再施用除草藥劑。另外,春天溫差較大,要在氣溫達到5℃以上的晴朗天施藥,方能最大程度發(fā)揮藥效,在低溫天氣施藥容易出現凍藥害問題。
3 注意選藥施藥的科學性
在藥物的選取和施用上必須講究科學性,在進行封閉式除草之前,要就溫度、濕度等自然因素做好細致剖析,實時觀察麥苗的生長狀況,繼而合理選定施藥時間,同時確保三溝的配套性,按時做好溝系的清理疏通,確保排水系統的暢通性。在具體藥劑的挑選上,則要基于田地實況挑選副作用最小的種類,通常而言,墑表比較差的田地一般選用乙草胺類藥劑,墑情比較好或者降水量充足的田地盡可能避開或控制好乙草胺類藥劑的使用。就目前來看,大部分小麥田地選用異丙隆為常用的施用藥劑,這一藥劑本身具備封閉性較強,可以發(fā)揮顯而易見的莖葉除草作用,同吡氟酰草胺一起混合施用,可以增強藥力,強化藥效。在施藥過程中,一定要配以車工組的水量,可以幫助藥劑生成密閉性更好的藥土層,以此強化除草成效。另外還需強調一點,就算土壤本身的濕度達到標準狀態(tài),也不可減少對麥田用水供給,在遇到降雨量不足亦或墑情比較差的狀況時,施用藥劑過程要適時增加用水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麥種植是農民創(chuàng)收的一大渠道,除草工作必須嚴格抓好,在除草過程中相關人員必須提高警惕,除了要正確應用除草技術,更要科學選用藥劑施用藥劑,以保證除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