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愛平,北京市平谷區(qū)夏各莊鎮(zhèn)魏太務村一位普通農家女,鄉(xiāng)親們響亮地贊美她:孝星“一枝梅”。她是個棄嬰,在醫(yī)院出生后一個月零三天,梅媽媽從小床上抱起了這個無辜女嬰,收養(yǎng)為自己的女兒。接下來幾十年的歲月里,母女演繹了一場至親至愛的人間大戲。
少年時屢遭波折
她原本不姓梅,姓俞,那是養(yǎng)父的姓。養(yǎng)父給她起了個好聽的名字:俞愛平。養(yǎng)母養(yǎng)父疼愛她如掌上一朵姣花。5歲那年,俞愛平的腳被自行車車輪絞傷,白骨頭露出來了。媽媽抱著她去醫(yī)院醫(yī)治,辭去了工作,天天背著她進進出出,她腳疼哭,媽媽心疼她哭。
8歲那年,小愛平的人生經歷了一次不小的波折。父親想有自己親生的孩兒,跟母親提出離婚。記事的小愛平眼睛溜溜望著媽媽,心突突亂蹦,她生怕媽媽離開她,小手攥著媽媽的衣襟:“我要媽媽?!比胄W時,小愛平改隨了媽媽的姓,梅愛平的名字就此登記在了入學花名冊上。
自此,母女生活陷入了困境。母女失去了房子,搬到十里外安固村姥爺家。母親離婚前兩年,就已患了類風濕病,最初中指節(jié)疼,后來胳膊關節(jié)、膝蓋疼。加上這次感情上的折磨,病越發(fā)嚴重。母親干不了重活,一家四口生活,僅靠姥爺種桃賣桃維持。
命運多舛,12歲,正是學習成績漸長需要母愛的年齡,梅愛平卻遭遇了人生第二次波折。患病的母親,冰雪天出門摔倒了,大胯摔折了,躺在床上,一只腿吊掛,身子紋絲動不得。小愛平挑起了一家四口做飯的擔子。
媽媽的病越發(fā)嚴重,渾身關節(jié)痛,身子變了形。小愛平開始學電視節(jié)目教的樣子,給媽媽刮痧、拔火罐、按摩、烤艾灸,小手常常被火燙傷,可她忍著,一聲不吭,她怕媽媽見了心里難受。
高中畢業(yè)了,梅愛平不想去參加高考,要留在家里照料媽媽,照料這個家。話剛出口,媽媽就跟她急了:“閨女,咱家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你不去考,媽就不認你啦!”在媽媽一再堅持下,梅愛平終于考上北京一所大學。費用靠姥爺和親戚資助,更靠自己早早晚晚在學校打工。每個周末,她都要回家,照料母親。
帶著病母出嫁
畢業(yè)后,梅愛平與魏太務村青年劉曉維戀愛了,談了六年。這期間,媽媽完全癱瘓了,全靠梅愛平喂飯喂水,接屎接尿……媽媽既為女兒有了心上人高興,又為她即將離開自己生一絲憂慮,可又怕擾亂女兒的愛情。梅愛平看懂了媽媽的心。晚上,燈光熠熠,她對媽媽說:“媽啊,閨女結婚了,也絕不會離開您,您放心。”母親說:“閨女,媽不能送給你金銀首飾,只能用一輩子送給你一個‘愛字。媽當初抱養(yǎng)你,不是讓你只為了伺候媽活著,而是為了讓你活得更幸福,活出自己一輩子的愛?!泵窅燮綔I眼婆娑:“您給閨女一輩子愛,閨女更懂得還您一輩子愛,孝敬您一輩子?!?/p>
婚后,新婚小夫妻把癱床的媽媽接進了新家。新姑爺幫著梅愛平照顧岳母,婆母也常過來幫忙。
后來,他們有了兩個心愛的小女兒。女兒相貌跟媽媽一個樣,一個大梅梅,一個小梅梅。
點點滴滴閃星光
2019年,梅愛平連續(xù)當選為“夏各莊鎮(zhèn)孝星”“平谷榜樣”,2020年榮獲“北京榜樣提名獎”。這期間,她心中的“孝”在不斷升華,內涵在延展。
因為抗擊疫情,表彰大會沒有如期舉行。但梅愛平的宣講沒有中斷,通過視頻,她真情講述自身對孝的體會。在村里,她一身兼五員,會計助理員、農商行協(xié)管員、電腦錄入員、網格員、安全員。防疫,值守村卡口,天天堅持到晚上十點鐘,天寒地凍,她從不找借口離崗。做農商行協(xié)管員,分不得時晌。老人們來取款機前取款,總說:“愛平哇,你來幫咱取,咱信得住你?!?/p>
整天忙忙碌碌不得閑,臥床的媽媽見了心疼,問:“閨女,累嗎?煩躁嗎?”梅愛平一笑:“媽呀,閨女把這些瑣瑣碎碎都看成了愛,孝的星光,就閃爍在這些點點滴滴上?!彼胗米约旱男袆有v好每一個“孝”的故事。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