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安成
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三年級習作起步時,學生開始嘗試寫周記。筆者在指導學生寫周記的過程中,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挑選主題,讓學生敢寫。寫作主題要源于生活。學生只有寫真實的事情才會有話說,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有感染力。春天到來,筆者會在某個周一帶學生到操場上尋找春姑娘——用眼睛搜尋哪里的風景最美,調動一切感官迎接春天,回到教室后,引導學生討論描寫春景的詞語。周一到周三,筆者讓學生放學后仔細觀察——解凍的溪流、金燦燦的油菜花、歡快的鴨子、春耕的農(nóng)民……每一處都洋溢著春意。周四,筆者批改學生的周記。周五,展示學生的習作,并評價。一周寫一篇文章,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觀察、去構思、去修改,習作效果很好。比如寫春天,根據(jù)地點不同,可以寫春天的校園、春天的菜園、春天的果園、春天的田野等,每一處景色都不相同。除了寫四季,筆者還會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寫身邊的人和事,比如《說說我們班》《我的家》《我最難忘的那道菜》《最感動我的那件事》等。寫作范圍從校內到校外、從學校到家庭、從教室到餐桌,每一個有故事的地方都是習作的內容。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愿寫。小學生生活范圍小,閱歷也不夠多,可寫的素材有限。這時候,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有事可寫就顯得尤為必要?!案改傅膼邸边@個主題已經(jīng)不新鮮了,如果換個角度寫“如何感恩父母(親人)”就新穎很多。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家庭作業(yè)——給最愛的人洗一次腳,并寫一篇周記。雖然這份作業(yè)是學生在家里完成的,具體實施的情景筆者沒有看見,但是從周記的內容來看,學生的作業(yè)完成得很好:有寫勸說家長洗腳趣事的,有寫洗腳的具體過程的,有寫洗腳后深刻感受的,還有的寫因為給奶奶洗腳后爺爺不高興了,所以又給爺爺洗了一次。學生從這份特殊的家庭作業(yè)里感受到了家長的辛苦,懂得了感恩。
學生觀看了4月份戲曲進校園活動后,筆者組織學生寫周記。《有趣的變臉》《猴王駕到》《包青天來了》《領略楚劇魅力》等一篇篇精彩的周記橫空出世,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令筆者驚嘆。有一次的周記主題是《眼睛》,學生在日記里寫道,“露珠是荷葉的眼睛,路燈是街道的眼睛,旋渦是大海的眼睛,星星是天空的眼睛”,有一名學生說“我是奶奶的眼睛”。筆者詢問原因后得知:她的奶奶失明了,她將自己看到的美麗世界介紹給奶奶。多么美好的童心啊!
細致評價,讓學生愛寫。有效的評價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并讓學生愛上寫作的重要手段。
每次周記,筆者修改時按照A、B、C三類來劃分等級。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為C類;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文采飛揚的為B類;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文采飛揚、字跡端正、錯別字少的為A類。筆者會逐一標示出寫得好的詞句,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在周記分享課上,筆者會選出A類作文10篇,C類作文2篇,先表揚周記得A的學生,然后請他們上臺朗讀自己的作品,再請其他學生談一談自己最喜歡哪篇周記,原因是什么。通過教師的批閱和其他同學細致的點評,得A的學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對于得C的作品,筆者會和學生一起討論修改意見,從構思的角度到謀篇布局,逐字逐句認真修改,最后請原作者來朗讀修改后的作品,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獲。
(作者單位:安陸市煙店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 孫愛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