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就是一位不會講普通話的普通老師,也一直十分享受這一身份。
在窗明幾凈的書齋泡上一壺好茶,攤開一本好書,一人細品烏龍靜讀書,是我的人間至樂。要是能無拘無束地胡思亂想,再把自己所思所感寫成文章,與兩三知己切磋分享,那更是讓我進入了人間天堂,如莊子所說“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
原打算在武漢湯遜湖邊買房,退休后在那里讀書、寫作、休閑,順便也翻譯一點自己酷愛的英文隨筆小品,當然更要玩轉(zhuǎn)自己想玩而未玩的國家和景點。盡管青絲早已成雪,可自覺身體還算健康,記憶力也和年輕時沒有什么兩樣,至今比有些研究生的記性還好,搶記可能比他們還快。
近十年來,我的文化隨筆和社會評論雖然擁有許多讀者,2012年還被網(wǎng)易評為“十大博客名家”,但讀者范圍畢竟小眾。三年前我的教學視頻在網(wǎng)上廣泛傳播,使我這個書齋里的書生成了“公眾人物”,帶來社會聲譽的同時,也帶來許多煩惱。最大的煩惱就是不得安寧,各種媒體采訪、團體邀約、社會活動,有些無法拒絕和逃避,不僅完全打亂了我日常的作息習慣,還不得不“勉為其難”做一些我既不善也不愿的事情。
工作節(jié)奏打亂,整塊讀書時間喪失,眼見“日月逝于上,體貌衰于下”,生命就在庸庸碌碌中耗費了,從很不習慣到十分恐慌,希望生活盡快回歸常態(tài)。
2019年9月9日,《光明日報》發(fā)表了一篇采訪我的報道,文章標題是我的原話——《戴建業(yè):一個人不能紅得太久》。這次采訪中我對記者說:“一個人不能紅得太久,太久可能就毀了。任何人要是一直在聚光燈下,什么事也干不成?!?/p>
紅久了人就容易忘乎所以,且容易煩躁和浮躁,無法深入思考。我曾在今日頭條的微訪談中說“鐵因冷卻而變硬,人被冷落才清醒。越是不被人關(guān)注,越是容易深入思考,被社會冷落的人,也許是最有深度的人”。
元好問稱道陶淵明“豪華落盡見真淳”,俗話也說“平平淡淡才是真”,高名盛譽是一個人臉上的脂粉,洗去了這些脂粉才能露出真容。被人們“相忘于江湖”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被社會過分關(guān)注是生活的變態(tài)。我希望洗去妝容,盡早回歸從前的生活形態(tài)——讀自己想讀,說自己想說,做自己想做。
到那時,我的衣著還像從前不衫不履,寫作還像從前無所顧忌,議論還是像從前尖銳犀利……那時,我就沒有“長恨此身非我有”之痛,就更有底氣對大家說,“我是戴建業(yè)”!
(摘自《我的個天》,上海文藝出版社,有刪改)
【素材運用】在戴建業(yè)教授的身上,凸顯著“童真、灑脫、睿智”,童真體現(xiàn)在時刻沒有消散對生活的探索與熱情,以積極之心觀己、觀世;灑脫在不為虛名纏身,將其視為身外之物;睿智于生活節(jié)奏的把控,自我的認知,如實而不迷于世,天下莫能與之爭。當生活偏離自我所想,他即刻醒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速用名言】
1.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王粲 《登樓賦》
2.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笏肌对伿钒耸住罚ㄆ湮澹?/p>
【適用話題】傲骨;對待名利;自知
(特約教師 趙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