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一天,小齊家長向我求助:“老師,孩子在家拖拖拉拉,起床、寫作業(yè)、吃飯都特別慢,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用,已經(jīng)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家長心急如焚,崩潰感如一陣陣巨浪向我襲來。我安撫好家長的情緒,并答應第二天去教室看看情況,再想辦法解決。
早上,我和往常一樣來到教室,不經(jīng)意間,我發(fā)現(xiàn)平時寡言少語的小齊時而低頭動筆寫幾下,時而抬頭偷瞄一眼值日生。恰巧,我捕捉到他“巡視”的目光,一瞬間,小齊的眼里充滿了惶恐和不安。我心里犯了嘀咕:這孩子在搗鼓啥?
我輕手輕腳地走到小齊的座位旁,一眼就瞥見了他藏在語文書下的家庭作業(yè)。還沒等我開口,組長宣宣就憤憤不平地說:“他今早一來就在趕作業(yè),拖拉著不交作業(yè),搞得我們組的作業(yè)比其他組都交得晚!”看著宣宣怒氣沖沖的樣子,我輕聲安慰她:“別著急,老師來處理。”
辦公室里,我看著小齊拿著沒有寫完的作業(yè),有些生氣地問他:“你打算怎么辦?”小齊掃視了一下辦公桌上的戒尺,木然地把手伸出來,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這孩子,難道被打成了條件反射?
“伸手干什么?”
“作業(yè)拖拉,我爸就會打我。”
聽了這話,我心里微微一顫,心想,爸爸用打都不能解決的問題,難道老師就能用打解決?看著小齊稚嫩的小手,我心生一計:“老師不打你,我們來做一個約定,如果你做到了,老師還會給你獎勵。”
“?。俊毙↓R一臉驚愕,睜大眼睛,半信半疑地望著我。
于是,我們約定:當天布置的作業(yè),小齊必須利用空余時間,到我辦公室里來寫,我定時定量,以10分鐘為一個單位計時,完成得好,給予獎勵。最初幾天,小齊寫作業(yè)摳手指頭、玩橡皮擦時,我就在旁邊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記得我們的約定啊。”小齊立馬放下手里的“玩具”,埋頭認真寫作業(yè)。第一周,小齊在5次計時作業(yè)中,有3次達標,取得了小小的進步,得到了他的獎勵——一些學習用品,拖拉的習慣也有所改變。第二周,小齊明顯有些懈怠。原來,他是一個“物資充沛”的孩子,家里人給他準備了充足的學習用品,老師的小獎勵起不到作用。
這可怎么辦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小齊對我說:“老師,我也不是所有事都拖拉的。”“哦?說來聽聽?!毙↓R一下子來勁了。“以前跑步時,我拖拉懶散,特別慢。爸爸就指著家里的小黑狗歡歡,說我連歡歡都比不上。我當時就生氣了,我還比不上一條狗?”原來,爸爸給小齊找了一個對手,這個對手激起了小齊的好勝心,小齊開始經(jīng)常跟歡歡比跑步,不知不覺中,小齊改變了跑步拖拉的習慣,成了我們班的短跑“飛毛腿”。
突然,我有了靈感:何不給小齊找個“對手”?
小齊一直“看不慣”班上的小豪,還曾說過:“憑啥小豪能當組長,我就不能?”我抓住這個契機,對小齊說:“其實你除了作業(yè)拖拉,很多方面不比小豪差,要是你改掉拖拉的毛病,一樣可以當組長?!睕]想到,這招還真管用,小齊還真把小豪當成了對手,總是怕小豪超過自己,就連課間時間也在學習。
幾個星期下來,小齊有了明顯的進步,我趕緊“趁熱打鐵”,在班級的文化欄《七星少年》版面貼上了小齊的照片,還貼上了一個響亮的標簽“效率之星”。仰望文化墻時,小齊的眼中閃爍著一種從未有過的光芒。(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云夢縣黃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