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祥
“警察同志,麻煩你給我開個證明,證明一下我是我。”原來看到這樣的報道不太在意,一笑置之,沒成想,我也碰上了這種既可笑又無奈的事。
前幾天去銀行取十多年前存的兩萬元錢,柜臺里正襟危坐的小伙子要我的身份證,他看看身份證,再看看我;再看看身份證,再看著我:“這是你的身份證嗎?你存款時的身份證照片不是這樣的。”我拿出軍官退休證給他看,告訴他:“我存款時的身份證是2001年部隊統(tǒng)一辦的,去年派出所通知我,部隊辦的身份證有的地方不能用,要辦一個新的身份證。你看,新證與舊證的姓名、出生年月、號碼、住址都是一樣的?!薄翱擅婷灿行┳兓?,衣服也不一樣。”我說:“十九年了,從中年到老年,有點變化是正常的。至于衣服,有十九年只穿一件衣服的嗎?”“可我還是懷疑,你怎么證明你是你?”“我有身份證呀,如果身份證不能證明,那還怎么證明我是我?”“去派出所開證明吧!”
后來里面出來一位經(jīng)理,告訴小伙子查湖南公安網(wǎng),在那個網(wǎng)上找到了我的電子身份證,與我的新身份證相同,才辦理了取款手續(xù)。
雖然事情辦了,但我還是有些郁悶?;貋砗笊暇W(wǎng)一查,才發(fā)現(xiàn)銀行要顧客證明“我是我”具有普遍性,還有要求證明“我媽是我媽”“我爸是我爸”的。此類奇葩證明難度極大,與證明“1+1=2”有得一比。河南省洛陽市安樂鎮(zhèn)村民李某耗費二十多天,往有關(guān)部門跑了二十多次,也沒能證明“我是我”。
雖然這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從上至下開展“奇葩證明”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一些地方,不該開的證明還在開,一些人仍在無奈奔波,有的甚至痛苦地呼喊:“蒼天啊,誰來幫我證明我是我?”
如同很多人都知道“1+1=2”,卻不能證明“1+1=2”一樣,很多人都知道“我是我”,卻難以證明“我是我”,所以要科學(xué)地證明“我是我”,需有大數(shù)學(xué)家陳景潤那樣的才氣和毅力。
我沒有陳景潤那樣有才,但毅力有一點,被銀行要求證明“我是我”之后,近幾天便頭懸梁,錐刺股,三更燈火五更雞,苦苦研究如何證明“我是我”,初步摸到了一點門道,現(xiàn)披露一二,以饗讀者。
自證法。因為“我是我”,所以“我是我”;因為其他人不是我,所以“我是我”;因為我是人世間的唯一,所以“我是我”。如果您不解其中味,就請與我一起去醫(yī)院,用我的DNA證明“我是我”。
反證法。只要你在我對面,很容易證明我不是你。因為你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你應(yīng)當(dāng)肯定我不是你,而是我。這有點像“白馬非馬”的邏輯,你不是我,我不是你,所以“我是我”。
照鏡子法。去銀行時帶面鏡子,若柜員要你證明“我是我”,你就照鏡子,告訴他(她):鏡中人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與我完全相同,鏡中人與本人相似度百分之百,所以鏡子可以證明“我是我”。
哲學(xué)解釋法。我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今天是一個我,明天是另一個我,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個我。如果把時間單位縮小到秒的級別,“我”就更多了,會有無限個“我”。但歸根結(jié)底,我是無限的,也是有限的,我就是我。
凡此種種,在需要用“奇葩證明”證明“我是我”時,這些奇葩辦法都不妨一試。這叫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如果還不管用,那就只有等“潮信”了!《水滸傳》中魯智深有句名言:“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逼诖俺毙拧痹缛盏絹?。
【原載《雜文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