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古詩詞中領(lǐng)略到了古人避暑消夏的雅趣,那古畫中消夏的場景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穿越“消夏”圖,感受古人夏日里的幸福情懷吧。
夏天烈日炎炎,如果能有一片遮天蔽日的樹陰,那便是乘涼的好去處。事實上,在古代,這是大多數(shù)人的消夏方式。
《靜聽松風圖》是南宋杰出畫家馬麟的山水畫代表作品。圖繪深山流水間有古松兩棵,兩棵蒼勁的巨松,構(gòu)成了畫面上的主體景物,遠山的倩影和近處溪邊的潺潺流水,更顯得山谷的空曠和幽邃。松樹下一老人頭戴紗巾,細目長須,袒露著胸襟,曲膝倚松而坐,表現(xiàn)出一種恬靜瀟灑的儀容。他正在側(cè)耳凝神地傾聽著從松陰間傳來的陣陣風聲,似乎已為這大自然播送出的美妙聲韻所陶醉。老人輕便的服裝,書僮手中的扇子,以及青翠的松針,都提醒我們這可能是炎炎夏日,他正在森林里乘涼呢。
馬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繪畫世家,南宋名畫家馬遠之子。擅長畫人物、山水、花鳥,用筆圓勁,軒昂灑落。
《槐陰消夏圖》描繪了一位文人閑適的消夏避暑生活:在盛夏的綠槐濃陰下,一男子袒胸翹足,仰臥在涼榻上,閉目養(yǎng)神,怡然自得。床頭立著一面屏風,上面繪有雪景寒林圖,雖是酷暑,也能給人一種清涼撲面的感覺。在他伸手可及的茶幾上,放著書卷、香爐、燭臺等物??梢娫谄奋宀?、閱覽書卷之后,一陣涼風襲來,這位文人頓覺困意,躺在涼榻上打起盹來。
這幅作品人物刻畫細致,設(shè)色古雅,行筆飄逸柔美,氣韻清新優(yōu)雅,流露出一種沉靜、安逸的韻味。人物和背景勾勒細致,烘染細膩,體現(xiàn)了畫家細致的觀察力和深厚的繪畫功底。
除了在樹陰下乘涼,蔥蘢的竹林也是納涼的好地方。
明朝畫家仇英的《竹梧消夏圖》,畫面遠處青山疊翠,起伏連綿;近處翠竹疏朗,山溪青青,潺潺而流。
竹林之中,有兩人相對而坐,但見他們長須拂胸,身穿寬袖長袍,仙風道骨,正侃侃而談。飄逸的人物和幽靜的環(huán)境融為一體,早已忘記了炎熱,猶如置身于清涼仙境。山溪之畔,一株梧桐樹挺拔參天,郁郁蔥蔥,樹陰下,一座涼亭屹立于溪水之上,亭閣三面通透,一面為山水畫照壁。亭中幾案上擺放著書卷,一人坐于凳上,手持羽扇,輕搖納涼,若有所思,好像在構(gòu)思詩文辭賦。整幅畫色彩鮮艷,結(jié)構(gòu)嚴謹,融山水、亭閣、林木于一體。在炎炎夏日,隔著畫布,人們似乎也能聽見竹濤陣陣,還有涓涓流水的輕快之聲。
河岸、池塘邊也是古人乘涼的好去處。
《四季仕女圖》展現(xiàn)了宮女四季游樂的畫面,其中夏圖部分生動表現(xiàn)了宮女們賞荷、浸伏的避暑場景,還有宮女在一旁制作冷飲。
畫中人物襟帶飄然,風度高雅,環(huán)境清幽,景色宜人。筆法細膩嚴謹,設(shè)色鮮艷明麗,為仇英青綠山水畫代表作。
仇英(約1498—1552年),江蘇太倉人,明代杰出畫家。時人把他與周臣、唐寅譽稱為院派三大家;后人又把他與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稱為“明四家”。
宋代宮廷畫家蘇漢臣的《荷塘消夏圖》中描繪了兩位在荷塘邊納涼的仕女,仕女衣著素雅,憑欄觀荷。荷塘中碧水漣漪,荷葉田田;岸邊垂柳依依,枝條拂弄水面,景色宜人。隔著畫面,似有一陣輕風拂過水面,頓時變得十分涼爽,并且伴著荷香,令人心曠神怡。
蘇漢臣(1094—1172年),汴京(今河南開封)人,北宋畫家。所繪人物、仕女及佛道宗教畫,用筆工整細勁,著色鮮潤。尤其擅長描繪嬰兒嬉戲之景和貨郎擔,情態(tài)生動。傳世作品有《秋庭戲嬰圖》《五瑞圖》《擊樂圖》《嬰戲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