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到古代餐桌那些事兒,那我們自然要談一談那些我國經(jīng)典的美食!像什么八寶鴨、水晶蝦仁、松江鱸魚……看到這里,你們是不是已經(jīng)開始流口水啦?話不多說,現(xiàn)在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位于江南地區(qū)的上海菜吧!
上海位于長江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上海菜雖然沒有進入中國的八大菜系,但上海本幫菜和上海小吃全國聞名哦。
什么是上海本幫菜
提起上海菜,大家就會想到一個名詞:本幫菜。
什么是本幫菜呢?這就要從上海的歷史說起。唐代時,上海是一個小漁村,只有現(xiàn)在的松花區(qū)那么大,但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獨立的行政區(qū)劃。在宋代,“上海”的叫法正式出現(xiàn)了。元代,這里開始建城,由縣升級為府。到了明代,這里己經(jīng)是很發(fā)達的城市了。全國各地的人涌入上海,也帶來了各地的美食。每個地方的人都各自稱幫,這樣就有了京幫、津幫、豫幫、川幫、湘幫等,最多時達到十八幫。上海人是本地人,上海菜當然就被稱為本幫菜了。
現(xiàn)在,上海本幫菜在全國都有名氣,可是過去,本幫菜并不出色。因為上海是港口城市,所以船工、搬運工很多,他們喜歡重口味的菜,又油又咸,一來下飯,二來能補充體力和因流汗而失去的鹽分。當時,本幫菜用的是濃油赤醬,被其他精致又豐富的幫菜比了下去。
有腔調(diào)的上海菜
腔調(diào)在上海方言里是講究、高檔的意思。
清代嘉慶年間,有個想改變本幫菜面貌的上海人,他開了家講究的餐館,起名叫人和館。餐館分為樓上樓下兩層,下層是八仙桌加條凳,賣些傳統(tǒng)的本幫菜,包括咸肉煮豆腐、肉絲煮黃豆等。
八仙桌
在這里,小編想說說八仙桌。八仙桌是一種四方形的桌子,每邊可以坐兩個人,所以稱為八仙桌。而上海本幫菜通常是以八為單位,比如一場宴席,要有八道冷菜、八道熱炒、八道大菜,而且經(jīng)常用八仙桌。
人和館樓下賣的菜都在大鍋里煮著,客人隨到隨吃,配上米飯就可飽餐一頓,價格很便宜。吃這樣的本幫菜一般不用筷子,而是用湯勺,因為這些菜出湯很多。人和館的樓上也是八仙桌,把條凳換成了舒適的靠椅,菜單上是一些精致的菜式,而且四季分明。比如春天有春筍鱔糊,
夏天有爽口的糟菜,秋天的主角就是螃蟹,這里的蟹粉獅子頭很有名,冬天會有什錦大砂鍋和紅燒肉供應。
濃油赤醬
在烹飪手法上,還是保留了“濃油赤醬”的特色,不過加入了冰糖,改良了菜品的色澤,口感也變得濃郁甜潤,又不失鮮美。同時,用料也非常講究,比如魚下巴和魚劃水,都是非常軟嫩的部位,還有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的禿肺,據(jù)說是青魚的肝臟,有藥膳的作用。
從人和館開始,上海又陸續(xù)開了老正興、德興館等餐館,每家都有各自的絕活,還吸收了其他幫菜的特色,比如響油鱔糊,就采用了徽菜的做法。以人和館為首,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上海人的努力,最終形成了有腔調(diào)的上海本幫菜。
蝦子大
上海物產(chǎn)豐富,一年四季都有水產(chǎn)和蔬菜,上海人可不缺嘴。所以飯館要想吸引客人,就要在烹飪手法上下功夫,火候、刀功缺一不可。下面,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本幫大菜。蝦子大烏參是本幫菜中的頭道大菜,由本幫宗師級大廚楊和生首創(chuàng)。楊和生有一位經(jīng)營海味的朋友,在淞滬會戰(zhàn)期間,因為戰(zhàn)亂,烏參賣不出去,積壓在倉庫,這位朋友很著急。
楊大廚為了幫朋友渡過難關(guān),就琢磨起怎么用烏參燒制大菜。他和徒弟們一起鉆研了很久,終于做出了蝦子大烏參。這道菜功序極其復雜,僅漲發(fā)烏參就要用7天的時間。發(fā)好的烏參下油鍋爆炒,再加入蝦子、高湯勾芡,然后潑上滾熱的蔥油。裝盤上桌的烏參油黑發(fā)亮,入口后軟軟的,又很筋道,口味是典型的本幫醬香,里面的蝦子起到了提鮮的作用。
扣三絲
說到經(jīng)典本幫菜,就不得不提到扣三絲,這道菜原料簡單,但非??简灥豆ぁ?廴z出自十八幫菜之一的淮揚菜,是鮮咸口味。做法是把雞胸肉煮熟后切成細絲,金華火腿切成細絲,鮮筍切成細絲,這就是三絲。取一只碗,在碗底放入一枚去蒂香菇,把切好的三絲層層碼在碗里,要整齊并且緊實。把這碗三絲放蒸鍋蒸15分鐘,取出后倒扣在盤子里,
澆上湯汁,放幾片豌豆苗就大功告成了。
由于雞脯絲、火腿絲和筍絲相間,色澤很好看,做法中也有加入雞蛋絲的,故被稱作“金銀扣三絲”,而它的成品形狀像個山包,便又有了“金銀堆積如山”的說法。后來還有餐館推出了一人份的迷你扣三絲,用瓷杯代替碗,三絲切得像棉線一樣細,多達2000根呢!
種類繁多的糟菜
糟菜又叫糟貨,就是用糟鹵浸泡鹵制的菜,是江南一帶獨特的美食。糟菜在上海很受歡迎,特別是在炎炎夏日里。
糟菜的做法
糟菜歷史非常悠久。江南盛產(chǎn)稻米,所以釀酒業(yè)發(fā)達,用酒糟制作美食的做法,從宋代就出現(xiàn)了。用來制作美食的酒糟又稱香糟,香糟像泥巴一樣,捏碎后加入黃酒和鹽,以及香葉、桂皮等十余種香料,放置一夜自然發(fā)酵,第二天過濾出琥珀色的透明湯汁,這就是糟鹵。把槽鹵按比例兌入涼白開,放在容器中,想吃什么愛吃什么,扔進去就好啦。注意肉類要煮到斷生,晾涼后再放進糟鹵。
萬物皆可糟
食材的品類很豐富,幾乎什么好吃的都可以拿來糟一糟,比如肉類、蛋類、豆類,還有各種蔬菜。糟豬腳、糟豬肺、糟雞翅、糟鴨掌、糟毛豆、糟蝦、糟蟹都是有名的糟菜。糟菜淡淡的酒香和食材本身的味道搭配起來,變化萬千,口感爽滑,真是妙不可言。
在美食上,上海人很喜歡創(chuàng)新。有人把瓊脂化開,加入糟鹵中,這樣就形成了像水晶一樣的糟凍,入口即化。一到夏天,上海家家戶戶都要做糟菜,飯館也有現(xiàn)成的糟菜出售,種類繁多。
糟鹵還可以用來做熱菜,比如糟溜魚片,還有著名的上海本幫菜糟缽頭。糟缽頭這道菜傳說是一個鄉(xiāng)下農(nóng)婦發(fā)明的。農(nóng)婦家里比較窮,買不起豬肉,就買些便宜的豬舌頭、豬大腸等來解饞。豬下水腥氣很重,這位農(nóng)婦就把豬下水切成小塊,放在缽頭里,加入水、蔥姜和糟鹵,蓋上蓋子蒸半小時。出鍋后撒上青蒜,再倒勺糟鹵。農(nóng)婦制作糟缽頭時,全村人都聞到了香味,這樣的豬下水一點腥氣都沒有,非??煽?。糟缽頭傳到了城里,廚師又加入了高湯和黃酒,味道就更美啦。于是,糟缽頭成了上海本幫代表菜。
南翔小籠包
說起上海小吃,南翔小籠馳名中外。這種精致的小包子,以皮滑爽餡鮮美而聞名。上海話中并沒有“包子”這個詞,只有
“饅頭”,所以上海人管包子叫“肉饅頭”。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南翔鎮(zhèn)有位做肉饅頭很拿手的黃賢明師傅,他天天挑著擔子來到古猗園叫賣肉饅頭,很受食客的歡迎。
于是,在古猗園挑擔子賣肉饅頭的人越來越多。沒有“申請專利”的黃賢明很煩惱,于是決心讓自己的肉饅頭變個身。他用精白面粉做面皮,肥瘦相間的精豬肉做餡,用雞湯煮肉皮,做成肉凍放入饅頭餡里,還撒上研細的芝麻,這樣一來饅頭餡又鮮又香。肉饅頭的材料變精致了,身材也變小了,一兩面粉只能做
10只小肉饅頭。黃賢明還為可愛的小肉饅頭定制了一批小籠屜。
南翔小籠的吃法
在小籠中蒸熟的小肉饅頭皮薄餡大,像荸薺一樣小巧玲瓏,呈半透明狀。黃賢明給這樣的小肉饅頭起名為“南翔饅頭”,也就是南翔小籠(又稱南翔小籠包),并開了店鋪。這下,沒人再來山寨他的肉饅頭了……吃南翔小籠時,要用筷子配合湯匙小心地夾一只放在碟子里, 先戳個小洞吸吸湯汁,再把整只小肉饅頭吞進口中。有的食客這套動作做得行云流水,一提一吸一吞,最后露出滿足的表情,好愜意!
雞鴨血湯
城隍廟是上海著名的旅游景點,那里有很多上海小吃出售,雞鴨血湯是其中的人氣王。雞鴨血湯有100多年的歷史,最初由一個叫許福泉的小販首創(chuàng)。他使用很深的鐵鍋燒湯,這樣的鍋很特別,俗稱
“鐵?!?。許福泉對“鐵牛”做了一番改造,在鍋中間用鋁皮一分為二,有點兒像鴛鴦火鍋。“鐵?!币话胗秒u頭雞腳熬湯,另一半用來燙雞鴨血。
當有客人光顧的時候,
許福泉就在碗中放入一些提前煮熟切片的雞心、雞肝、雞胗、雞腸和雞蛋,加入雞湯,再來一勺燙熟的雞鴨血塊,配上小蔥,淋上幾滴雞油,再撒點兒胡椒粉。冬天來上一碗這樣的湯,渾身都暖和。由于雞鴨血湯價格便宜,味道又好,很快就在上海流行起來?,F(xiàn)在的雞鴨血湯有所改良,加入了豆腐、冬筍、粉絲等,讓雞鴨血湯“內(nèi)容”更為豐富。上海城隍廟的老店,到現(xiàn)在還在使用許福泉改良的“鐵?!薄?腿讼氤缘揭煌胝诘碾u鴨血湯,還要排隊呢。
擂沙圓
上海人喜歡甜味,上海小吃當然少不了甜食。
相傳在清代末年,有一位雷婆婆開了間賣湯圓的小鋪子,她的湯圓非常好吃,遠近聞名。有一次,一位食客在品嘗雷婆婆的湯圓后贊不絕口,很想帶給家人嘗嘗,可是路途遙遠。雷婆婆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她把煮熟的湯圓從鍋中撈出,取出做紅豆餡湯圓的紅豆粉,把湯圓放在紅豆粉中滾了幾圈,沾上紅豆粉的湯圓不用湯水也能保持美味,還很好攜帶。這位食客把滾過紅豆沙的湯圓拿回家,家人品嘗后連說好吃,于是雷婆婆的“擂沙圓”就這樣出名了。
小編已經(jīng)沉浸在上海的美食里無法自拔,大家如果去上海的話,不要忘記品嘗上海的美食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