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蓓紅
現實生活中,有些女孩子容易出現嘴唇發(fā)白、多夢失眠、疲勞易困等情況,這些問題背后隱藏的很可能是貧血。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全球營養(yǎng)報告》當中明確指出,我國女性貧血人數居全球第二,貧血問題不容小覷。
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減少,血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導致氧氣不能有效的運送到各個組織和器官。紅細胞的成分很多,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成分缺乏就會導致貧血,這些營養(yǎng)素包括鐵、蛋白質、銅、維生素C和B12以及葉酸等,其中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
按照正常人每天所需的鐵來算,成人鐵的適宜攝入量為:男子12㎎/天,女子20㎎/天。缺鐵有以下幾種原因,如:
●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多見于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婦女。
●鐵吸收障礙,常見于胃大部分切除術后,以及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
●鐵丟失過多,如慢性胃腸道失血、月經過多、盲目節(jié)食和肺泡出血、血紅蛋白尿等。
●軟弱乏力、頭暈、頭痛、眼花、氣短等,面色蒼白。
●皮膚黏膜、瞼結膜、口唇、甲床蒼白是最常見的客觀體征。
●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食癖。
●兒童生長發(fā)育遲緩、智力低下。
●失眠多夢、耳鳴、記憶力減退、手足麻木。
●口腔炎、舌炎等。
俗話說:缺什么就補什么,缺鐵就補鐵。這話沒錯,不過它的難點在于要去發(fā)現和糾正基礎病因,還要能選出滿足患者需求的鐵補充劑。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通常有藥物治療和食補治療。補鐵治療首選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0.3 g,每日3次;或右旋糖酐鐵50 mg,每日2~3次。建議餐后服用,胃腸道反應小且易耐受。藥物治療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至少持續(xù)4~6個月,待鐵蛋白正常后停藥。
缺鐵性貧血的治療,除補充鐵元素以外,還應找到缺鐵的原因并進行改善,先治療原發(fā)病,才能徹底根治貧血。如月經過多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調理月經;嬰幼兒、青少年和孕媽媽營養(yǎng)不足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改善飲食;消化性潰瘍引起者,應抑酸治療;偏食、挑食及長期素食、過度減肥等,應先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
食補是輔助治療,不能替代必要的藥物治療。牛、羊、豬肉,肝、動物血、木耳、枸杞、大棗、菠菜、芝麻醬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元素。但是,單純的鐵含量高并不代表鐵吸收好。食物中的鐵主要是以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種形式存在。
血紅素鐵是豬肝、豬血及動物性食物所含的鐵,它與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中的卟啉結合,可被腸黏膜上皮細胞直接吸收,因而吸收率可高達20%~30%。
非血紅素鐵主要在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中,非血紅素鐵必須與結合的有機物(如氨基酸)分離,在十二指腸還原成二價鐵離子后才能被吸收,普遍吸收率不到10%。如菠菜雖然含鐵量相對于其他蔬菜較高,但由于含有鞣酸等鐵螯合劑,鐵吸收量反而較低。而糧谷類、蔬菜、蛋類等食物存在的磷酸鹽、植酸、草酸、卵黃高磷蛋白等與非血紅素鐵形成不溶性的鐵鹽反而會妨礙鐵的吸收。
●增加動物性食物攝入
預防缺鐵性貧血直接方法是增加膳食鐵的攝入量,主要是多攝入含鐵豐富的動物性食物:如豬肝、瘦肉、雞蛋、動物全血、禽類、魚類等。蔬菜中雖然也含有鐵元素,但不到10%能被人體吸收,故補鐵應以富含血紅蛋白鐵的肉類、雞肉、魚類等動物性食品為主,但同時要注意,動物性食物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大量攝入會帶來能量、蛋白質、脂類過量等問題,因此補充鐵的膳食一定要適量。
●增加維生素攝入
補充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可以改善膳食中鐵的吸收率。維生素A、維生素E、維生素B2對鐵的吸收有利。缺鐵性貧血往往和維生素A缺乏同時存在,給維生素A缺乏者補充維生素A,即使鐵的攝入量不變,營養(yǎng)狀況亦有所改善。
●選用鐵營養(yǎng)強化食品
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些鐵營養(yǎng)強化食品,也是鐵營養(yǎng)改善的有效措施,如鐵強化醬油、鐵強化面粉等。易發(fā)生鐵缺乏的人群,如孕婦、乳母、嬰幼兒、老人、消化道疾病患者等,可按需選擇。
●減少食用含草酸較多的食物
植物性食物中的植酸鹽、草酸鹽、碳酸鹽、磷酸鹽會影響鐵的吸收,在食用富含草酸鹽較多的蔬菜時,如番茄、菠菜、甜菜、大豆、香菜,可在沸水中焯一下再烹調,以減少蔬菜中的草酸含量;全麥谷物富含鐵,但它含有植酸,可用發(fā)酵的方法減少植酸含量。
●減少食用含鞣酸、多酚類物質的食物
茶葉中的鞣酸、咖啡、可可中的多酚類物質會影響鐵的吸收,嬰幼兒、孕婦、乳母、老人、消化道疾病患者等易發(fā)生鐵缺乏的人群,應不食用或者少食用上述食物。
●口服鐵補充劑治療
經過營養(yǎng)學評價并結合臨床特征、生理生化檢查后,確定微量元素缺乏并且日常膳食無法補充時,可適量服用營養(yǎng)補充劑,但應嚴格按照臨床醫(yī)生的醫(yī)囑,避免過量。鐵缺乏時,可采用硫酸亞鐵、右旋糖酐鐵、葡萄糖酸亞鐵、山梨醇鐵等鐵制劑口服補鐵。
健康提醒:出現貧血一定要引起重視,因為其背后可能隱藏著很多的疾病,比如營養(yǎng)不良、胃腸潰瘍等胃腸道疾病、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等。對于因疾病原因引起的鐵缺乏,應結合原發(fā)疾病的治療,及時補鐵。如果已經出現中重度缺鐵性貧血了,切勿盲目食補,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