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翠翠 王艷冰
摘 要:蔡文姬是我國古代的著名才女,一生充滿著悲劇色彩。其所作《悲憤詩》更是詳細描繪了一代才女悲慘的一生?!侗瘧嵲姟房梢哉f對蔡文姬的悲劇人生進行了總結(jié),同時反映出東漢末年時期女性的悲慘遭遇,有助于對漢末史實進行細致的研究。
關(guān)鍵詞:蔡文姬;《悲憤詩》;悲情主題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是我國東漢末年的女詩人。其父是我國著名散文家、辭賦家蔡邕。蔡文姬自幼受到其父親熏陶和影響,聰慧超群,在《后漢書》中有“中郎有女能傳業(yè)”的描述,《列女傳·董祀妻》稱贊蔡文姬“博學有才辯,又妙于音律”。由此可見,蔡文姬不僅有文采,又精通音樂。即便蔡文姬從小天資稟賦,但她卻生活在極度黑暗戰(zhàn)亂不斷的時代,也正是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使得蔡文姬的一生充滿著坎坷和悲劇。蔡文姬的《悲憤詩》是我國文學史上文人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詩,全詩一共540個字,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了漢末時期社會動蕩不安的悲慘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痛苦人生的控訴。
一、蔡文姬的悲慘人生
蔡文姬的一生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幼時,跟隨著父親一起流亡。她的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其丈夫就病死了。在興平二年,匈奴入侵,蔡文姬被俘成為左賢王的妃子。十二年后,蔡文姬拋下兩個孩子,返回了漢朝。當蔡文姬隨漢使周俊回到故鄉(xiāng)后,卻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滿目瘡痍。曹操為了讓恩師蔡邕的血脈得以傳承,又將蔡文姬嫁給董祀,但卻被董祀嫌棄。面對命運的一次次捉弄,蔡文姬內(nèi)心的苦悶,無法紓解。于是寫成《悲憤詩》,將自己悲慘人生留給后人評說[1]。
《悲憤詩》開篇言:“漢季失權(quán)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边@兩句詩對東漢末年社會矛盾激化的社會背景進行了真實的寫照。這一小節(jié)作為詩的前一部分,對當時中原動亂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描寫。
根據(jù)《三國志·董卓傳》的記載,“時適二月社,民各在其社下,悉就斷其男子頭,駕其車牛,載其婦女財物,以所斷頭系車轅軸,連軫而還洛,云攻賊大獲,稱萬歲”。這一段描寫了董卓部下無惡不作的場景。蔡文姬作為出身書香門第的千金,卻遭受被擄掠的苦難,其內(nèi)心非常慘痛。
《悲憤詩》如此哀婉動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悲憤詩》不是以旁觀者的角度描述戰(zhàn)爭對女性帶來的痛苦,而是詩人自己的實際經(jīng)歷,從切身感受出發(fā),運用女性細膩獨特的視角反映出戰(zhàn)爭中女性所受的蹂躪羞辱等?!氨松n者何辜,乃遭此厄禍?”一句更是向蒼天發(fā)出質(zhì)問,表達出對自己命運不公的控訴[2]。
“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迎問其消息,輒復非鄉(xiāng)里。邂逅徼時愿,骨肉來迎己。己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存亡永乖隔,不忍與之辭。兒前抱我頸,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這一段描寫了蔡文姬在被劫掠匈奴之后的生活場景,表現(xiàn)出蔡文姬對中原故土的無盡思念,以及歸漢時拋下親生骨肉的痛苦?!耙姶吮牢鍍?nèi),恍惚生狂癡。號泣手撫摩,當發(fā)復回疑。兼有同時輩,相送告離別。慕我獨得歸,哀叫聲摧裂。馬為立踟躕,車為不轉(zhuǎn)轍。觀者皆唏噓,行路亦嗚咽?!痹娙藢﹄x胡歸漢的場景進行描述,將與自己所生的二子離別的場景與被同時擄掠的婦女們送別的場景相比較,展現(xiàn)出一個女性的掙扎?!澳轿要毜脷w,哀叫聲摧裂”的場景,使整首詩的悲憤情緒更加濃烈,將整個悲劇推向高潮。
作者描繪“馬為立踟櫥,車為不轉(zhuǎn)轍”,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體會當時離別場面的悲愴,當事人所承受的痛苦要更甚于旁觀者。這種襯托的手法,更加凸顯了詩人內(nèi)心悲痛欲絕的心境。
“去去割情戀,遄征日遐邁。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既至家人盡,又復無中外。城郭為山林,庭宇生荊艾。白骨不知誰,從橫莫覆蓋。出門無人聲,豺狼號且吠?!弊髡呙鑼懙郊液髤s發(fā)現(xiàn)親人早已不在,甚至沒有剩下任何一個表親。對整個場景恐怖氣氛的渲染,展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深深的絕望。雖然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但是卻如同孤家寡人一般,充滿著孤獨無助之感,感覺自己的生命也沒有任何的存在價值。哪怕自己出身書香門第,卻也在這亂世之中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這其中的悲慘經(jīng)歷又有幾個人能知曉呢?
我國古代對女性的壓迫非常嚴重,女性在婚姻中處于絕對的被動地位。這種心理負擔也使得蔡文姬更加小心翼翼,擔驚受怕,最后詩人發(fā)出“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的感嘆。
二、突出悲情的藝術(shù)特色
任何一首優(yōu)秀的作品,都必須要有情感上的烘托。藝術(shù)手法能夠使得枯燥的文字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蔡文姬的《悲憤詩》之所以令人感同身受,絕不單純是因為她的悲慘經(jīng)歷,更在于她對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和對文字的錘煉。在整個《悲憤詩》中,主要采用騷體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運用借景抒情方式來描繪出被虜入胡一路上的艱辛,大量對胡地景物的描寫,讓人們能夠進一步感受到遠走他鄉(xiāng)的悲涼之情。尤其是在氣候、語言、習俗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使蔡文姬感受到非常明顯的不適。
《悲憤詩》全篇語言非常簡練,句式嚴謹,將自己坎坷的人生描繪得淋漓盡致,可謂字字珠璣,蔡琰入胡十二載所經(jīng)歷的事件非常多,但她卻裁剪了兩個最能夠打動讀者的場景,使得情感更加集中,并運用簡樸的語言進行描述。這種精煉的敘事風格,足以體現(xiàn)蔡文姬對語言的把控能力。
三、悲情之下蔡琰的品格
蔡文姬的《悲憤詩》屬于騷體詩,與《離騷》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屈原作為抑郁不得志的典型詩人,自身政治理想無法實現(xiàn)。蔡文姬命途坎坷,父親的遺愿也無法完成。她的《悲憤詩》,不僅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而且將自身的遭遇與整個時代背景相結(jié)合,體現(xiàn)出被侮辱、被摧殘婦女的悲慘命運,通過女性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出離亂之后內(nèi)心的悲痛。而蔡文姬作為女性,卻有著非常堅毅的品格。與其她女性作家相比較而言,蔡文姬所流露出的悲情色彩蘊含著濃厚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出她堅毅的品格。例如班婕妤《怨歌行》描繪的是宮中妃嬪失寵的內(nèi)心哀怨情緒,這種愁緒非常哀怨。蔡文姬將自己不幸的人生全部概括,在歷經(jīng)苦難以后依然頑強生存,這也展現(xiàn)了女性在遭遇困難挫折后積極面對生活的一種方式[4]。
蔡邕因為無子,將畢生的精力全部都放在培養(yǎng)蔡文姬的身上,而蔡文姬從小被父親精心教導,自幼博學多才,對苦難認知也更加深刻。蔡邕作為我國著名的散文家、辭賦家,對著書傳承文化有著執(zhí)著的追求。在父親去世以后,蔡文姬自然而然地就傳承了這種以書傳志的使命,盡管生活中遍布苦難,但是受到父親的影響,蔡文姬內(nèi)心深處強烈的生命意識和自覺使命意識,使蔡文姬擁有更加堅定的品格支撐,她勇敢地去面對各種艱難困苦。蔡文姬對家庭和親情非??粗亍km然蔡文姬從小就顛沛流離,但其父母卻始終陪伴在她的身邊,帶給她非常溫暖的童年。受到父母開明的教育,她也非常重視親情。當蔡文姬被劫掠到匈奴,她日日思念的親人亦早已不在,她所有的心靈慰藉都寄托在她自己的兩個孩子身上。但當知曹操將她贖回以后,蔡文姬又面臨著對親情和故鄉(xiāng)之間的抉擇。“悠悠三千里,何時復交會。念我出腹子,胸臆為摧敗?!痹E別時,兩個孩子不斷追逐她呼喚母親的場景,讓人肝腸寸斷。詩歌中每一件事情的描寫都體現(xiàn)出蔡文姬自身的親情觀念。
四、結(jié)語
蔡文姬的《悲憤詩》講述了一個時代女性的悲慘人生,更是以女性的視角對戰(zhàn)亂進行近距離的描述,這是旁人所無法體會的痛苦。蔡文姬的《悲憤詩》,將自身的經(jīng)歷和時代命運相結(jié)合,由個體轉(zhuǎn)向了群體,對主題思想進行了升華,具有非常高的文學價值,對中國古代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也奠定了蔡文姬在中國女性文學史上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樊娟莉,王穎輝.淺談一代才女蔡文姬[J].今古文創(chuàng),2020(20):81-82.
[2]宋展云.感傷亂離,追懷悲憤:蔡文姬及其《悲憤詩》[J].古典文學知識,2019(5):18-26.
[3]毋晗冰.蔡琰騷體《悲憤詩》的悲情色彩[J].北方文學,2019(18):50-51.
[4]閆紅.蔡文姬,被嫌棄的一生[J].小品文選刊,2019(1):22-23.
作者單位:
盤錦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