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紅樹梁煤礦首采面智能巖移觀測站設計研究

2021-08-17 10:25
煤炭工程 2021年8期
關鍵詞:紅樹觀測站接收機

張 建

(準格爾旗宏豐運銷有限責任公司紅樹梁煤礦,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100)

大多數(shù)礦山開采沉陷監(jiān)測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觀測方法,即采用全站儀測平面坐標,電子水準儀觀測高程,在地形起伏較小的平原區(qū)其平面和高程均可達到毫米級,但對于地形起伏較大的丘陵和山區(qū),采用傳統(tǒng)觀測方法不僅觀測十分困難而且效率極低[1-3]。

近年來隨著北斗/GPS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在開采沉陷觀測領域也在嘗試其應用研究,中國礦業(yè)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研究在地表巖移觀測站關鍵位置布設2~4組(以三個獨立GPS接收機為一組)自動實時監(jiān)測點,以求取概率積分法采動過程中的超前影響角、下沉速度、時間等動態(tài)參數(shù),該方法雖然部分提高了觀測效率,但因采用多組獨立的北斗/GPS雙頻接收機,特別野外無電的情況下,需采用太陽能光伏供電,占地大、布設困難,費用高,一般是傳統(tǒng)觀測站造價的2~4倍,且其他絕大部分測點仍采用傳統(tǒng)方法設點與觀測,從而實現(xiàn)觀測站部分自動化監(jiān)測。近年來隨著北斗/GPS一機多天線技術的發(fā)展,性價比及精度的不斷提高,在水庫大壩、橋梁、邊坡等監(jiān)測進行了應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7];但將北斗/GPS一機多天線技術研究應用于煤礦巖移觀測站智能觀測,在國內還屬空白,該項技術研究與應用,可實現(xiàn)巖移觀測站的自動化、無人化和智能化,并隨著北斗/GPS、5G技術、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智能巖移觀測站建站及監(jiān)測運營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良好的應用推廣前景。

1 首采工作面基礎地質條件

1.1 首采工作面自然概況

紅樹梁煤礦位于鄂爾多斯高原東北部,地形總體趨勢是西北高、東南低,地貌為黃土丘陵切割類型,黃河從井田東側由北向南流過,受黃河支流房塔溝向源侵蝕的影響,區(qū)內的“V”字型沖溝十分發(fā)育,呈樹枝狀分布,形成溝壑縱橫、峁梁散布、支離破碎的地形特點。

紅樹梁首采工作面對應地表起伏較大,最大高差在130m左右,如圖1所示。

圖1 紅樹梁煤礦首先工作面井上下對照

1.2 首采面地質采礦條件

紅樹梁煤礦建設規(guī)模為5.0Mt/a,設計將井田劃分為一個主水平和兩個輔助水平,其中主水平主要開采6號煤組,主水平標高為+978m(為副斜井見6號煤落底標高)。在4號煤設置第一輔助水平,主要開采4號煤;在5號煤設置第二輔助水平,主要開采5號煤。

礦井初期布置一個6號煤盤區(qū),一個回采工作面保證礦井設計生產能力。首采盤區(qū)為6號煤一盤區(qū)。首采工作面是位于井底附近的6102工作面,其走向長1237m,傾斜長260m,傾角2°~14°,煤層自然厚度3.25~12.70m,平均厚度為7.25m,采用綜采放頂煤開采,全部陷落法管理頂板,設計機采高度為3.5m,放煤高度平均為3.75m,采放比平均為1∶1.07;放煤高度最大為9.2m,采放比最大為1∶2.6。地面標高+1058~1178m,最大落差120m;根據(jù)首采面上方BK-8、BK-15、BK-22、BK-25四個鉆孔資料計算分析,6煤層煤層埋深75~130m,平均102m。第四系、第三系平均厚40m,6煤層上覆基巖厚度平均為62m。首采面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紀,地層由新至老分別為:

1)第四系、第三系:主要由風積沙、黃土、第三系磚紅色粘土巖組成。

2)二疊系山西組:主要由中、粗粒砂巖、高嶺質泥巖、粉砂巖、炭質泥巖、砂質泥巖組成。

3)石炭系太原組、本溪組:主要由高嶺質泥巖、中、粗粒砂巖、細砂、粉砂巖、煤、炭質泥巖、砂質泥巖組成;主采煤層六煤層就賦存于太原組上部。

2 巖移觀測站設計參數(shù)選取與計算

2.1 移動角選取

該工作面為首采面,其移動角參數(shù)只能參照鄰近和國內類似的礦區(qū)地表移動觀測站實測數(shù)據(jù)綜合分析確定,考慮到該首采面含煤地層為石炭二迭系,近水平煤層,且有一定厚度的第四、三系松散覆蓋層,最終分析確定巖移觀測站設計角量參數(shù)為:沖積層移動角45、走向、上山及下山移動角65°。

2.2 觀測線長度計算

首采工作面采深相對較淺,工作面沿走向和傾向方向均達到充分采動,因此本次觀測站采用走向和傾向方向設置半盆地移動觀測線方式,其走向和傾向半盆地測線長度計算:

Lz=h·cot(φ-Δφ)+(H-h)·cot(δ-Δδ)

Lq·上=h·cot(φ-Δφ)+(H-h)·cot(γ-Δγ)

Lq·下=h·cot(φ-Δφ)+(H-h)·cot(β-Δβ)

式中,Lz為走向觀測線終采線或切眼外側長度,m;Lq·上為上山觀測線開采邊界外側長度,m;Lq·下為下山觀測線開采邊界外側長度,m;h為松散沖積層平均厚度,m;H為開采煤層平均采深,m;φ、δ、γ、β為沖積層、走向、上山、下山移動角,(°);Δφ、Δδ、Δγ、Δβ為計算觀測線長度煤礦測量規(guī)程調整值,參見《煤礦測量規(guī)程》表44。

本次取值為φ=45°,δ=γ=β=65°,Δφ=5°,Δδ=Δγ=Δβ=20°,依據(jù)h=40m、H=102m,分別求得Lz=110m、Lq·上=110m、Lq·下=110m。

3 智能觀測方法及巖移觀測站設計研究

3.1 智能觀測方法研究

巖移觀測方法近30年來發(fā)展很快,20世紀80年代采用水準測量高程,鋼尺量邊及經緯儀測角求取平面變形;之后發(fā)展至今,水準測量由光學水準發(fā)展為高精度自動觀測電子水準儀,測角量邊發(fā)展為全站儀和全自動機器人;與此同時隨著GPS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的發(fā)展及應用,特別是我國自主組網北斗系統(tǒng)的成功應用,為全面應用全球衛(wèi)星定位技術解決大地測量問題提供新的高可靠、高精度、智能化觀測方法[8-11]。

紅樹粱礦首采面地面為黃土丘陵地形,沖溝十分發(fā)育;采用傳統(tǒng)的走向和傾向線布置,因受地形限制無法實現(xiàn),必須采用沿現(xiàn)有農村道路進行布設,根據(jù)上述觀測線長度計算,將測點布置在沉陷影響區(qū)域以外適當距離,以準確捕捉到開采沉陷邊界,求得邊界角;考慮到首采面走向和傾向長度均大于1.4H,已達充分采動,且煤層近水平,因此可考慮僅設置走向和傾向半盆地測線各一條,即可滿足規(guī)程相關要求。本次采用近走向和傾向方向沿農村小路布設方式(見圖1),由于道路坡陡、彎曲,通視條件較差,傳統(tǒng)水準及全站儀測量,測點布置受限,觀測難度大,耗時又耗力;采用北斗/GPS靜態(tài)觀測,投入設備和人員多,一次觀測費用高,且無法獲得連續(xù)、實時、高精度三維觀測數(shù)據(jù),特別是高程精度很難達到毫米級精度要求,難已獲得采動過程中的開采沉陷變形規(guī)律。

綜上分析研究,本次選用北斗/GPS一機多天線實時觀測技術,進行首采面巖移觀測站設計走向和傾向共用一個雙頻GPS基準點,走向和傾向分別設置一機6天線兩組雙頻GPS接收機,測點天線間距20~25m。

3.2 基于一機多天線技術的巖移觀測站設計研究

一機多天線技術是將一臺北斗/GPS接收機與多個天線相結合,在不改變已有GPS接收機結構的基礎上,通過一個增設的GPS信號分時器連接開關,將多個天線與同一臺接收機連接,實現(xiàn)一臺接收機監(jiān)測多個測點三維變形的目的。一般一臺接收機可帶4~16個天線,但天線與接收機間信號傳輸受距離的限制,一般隨距離增加GPS信號衰減明顯;試驗研究表明,采用低損耗電纜或者光纖傳輸,最大間距一般控制在100m以內;若要再增加距離,則需增設GPS信號放大器。根據(jù)巖移觀測站設計規(guī)程,測點間距在20~30m,同時考慮到一個測點天線要連續(xù)觀測2h以上,才能通過后臺大數(shù)據(jù)處理,獲得毫米級三維觀測精度,因而一機多天線以控制在一機帶12個天線為宜;也即一組一機多天線接收機,可觀測200m范圍;巖移觀測線長度一般在400~800m,巖移觀測站采用該技術可采用4~8組接收機即可實現(xiàn)所有觀測點的實時監(jiān)測,同時一個觀測站只需設1~2個基準點控制點,無需象過去傳統(tǒng)測量觀測站需設置4~8個控制點。一機多天線獲得的觀測數(shù)據(jù),通過4G或5G網絡,傳至GPS專業(yè)監(jiān)測大數(shù)云平臺,通過數(shù)據(jù)處理獲得所需要的變形值,同時還可根據(jù)需要設置相應的報警值,所測成果可通過網絡傳輸給指定的用戶終端手機或電腦,實現(xiàn)巖移觀測站的智能監(jiān)測。按照目前GPS一機多天線購置價格,一個觀測站建站費用在30~50萬元,包括兩年的運營費用。隨著北斗/GPS、5G技術、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巖移觀測站建站及監(jiān)測運營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一機多天線系統(tǒng)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一機多天線系統(tǒng)結構

3.3 一機多天線監(jiān)測精度

經過多次試驗研究,一機多天線精度與觀測頻率相關[12-15],某公司提供的一機多天線,在觀測條件良好的情況下,不同測量頻率的測量精度見表1。

表1 一機多天線精度表 ×10-3m

4 紅樹梁首采工作面智能巖移觀測站設計

根據(jù)紅樹梁礦首采面地質采礦條件和地面地形情況,選擇采用沿胡蘆村村道設置半傾向觀測線,測線長260~300m,選擇布設一機帶6天線北斗/GPS雙頻接收機兩組,測點天線間距20m~30m,測線及測點布設詳見圖1。走向觀測線設為半盆地線,布設于終采線上方,沿山中小路布設,同樣布設一機帶6天線北斗/GPS雙頻接收機兩組,測點天線間距20~30m,測線長260~300m(見圖1)。在不受采動影響區(qū)設觀測站基準點(控制點)兩個,位于傾向觀測線西端?;鶞庶c及一機6天線接收機均為雙頻,自帶光伏板電源,以保證接收機長期供電。四臺北斗/GPS雙頻接收機實時接收的數(shù)據(jù),通過4G互聯(lián)網傳至監(jiān)測云平臺,經過專業(yè)軟件的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獲得各測點的三維實測數(shù)據(jù),并將實時成果發(fā)給客戶指定終端手機和計算機上,實現(xiàn)無人、自動、智能觀測與數(shù)據(jù)計算分析。

5 結 語

1)紅樹梁煤礦地貌為黃土丘陵切割類型,溝谷縱橫,常規(guī)觀測站觀測點布設和觀測難度大、效率相對較低,采用北斗/GPS一機多天線技術,可實現(xiàn)巖移觀測站無人化、自動化、智能化觀測與數(shù)據(jù)分析,降低了觀測難度,提高了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2)北斗/GPS一機多天線技術設置的智能巖移觀測站,可獲得連續(xù)、實時、高精度三維觀測數(shù)據(jù),是常規(guī)觀測站無法實現(xiàn)和獲得的,為進一步研究采動過程中的開采沉陷變形規(guī)律奠定了基礎。

3)北斗/GPS一機多天線智能巖移觀測站,目前其觀測站設置及運營成本已與常規(guī)觀測站基本持平,今后隨著北斗/GPS、5G技術、云計算技術的發(fā)展,巖移觀測站建站及監(jiān)測運營成本還將進一步降低,北斗/GPS一機多天線智能巖移觀測站將具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良好的應用推廣前景。

猜你喜歡
紅樹觀測站接收機
基于高頻GPS的沂沭斷裂帶兩側震時位移分析
功率放大器技術結構及在雷達接收機中的應用
四川省甘孜州:航拍四川稻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紅樹林誕生記
GNSS接收機FLASHADC中比較器的設計
會“上”樹的魚
會“上”樹的魚
基于頻率引導的ESM/ELINT接收機的設計與實現(xiàn)
荷蘭 哈林維利特水閘 “TIJ”蛋形鳥類觀測站
一種寬帶低功耗四合一接收機設計
理塘县| 扬中市| 澄江县| 稻城县| 新建县| 唐海县| 南华县| 达州市| 玉山县| 林周县| 互助| 乐山市| 徐州市| 浦县| 湘西| 孝义市| 深泽县| 宁晋县| 双鸭山市| 淅川县| 东兰县| 定陶县| 乐陵市| 台前县| 牡丹江市| 平原县| 信丰县| 齐齐哈尔市| 界首市| 基隆市| 合肥市| 贡嘎县| 广德县| 油尖旺区| 东方市| 斗六市| 龙海市| 蓝山县| 攀枝花市| 大荔县| 甘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