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畫人
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汴京上空忽然彩云飄浮,18只仙鶴飛鳴于皇城上空,久久盤旋,不肯離去。更神奇的是,另外有2只仙鶴竟落在宮殿左右兩個高大的鴟吻之上。路過的行人紛紛仰頭觀看,對這一景象驚嘆不已。
原本這樣的奇景應該被史官以文字的形式記錄在冊,但巧合的是,當時在位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書畫皇帝宋徽宗。據稱,徽宗親睹此景興奮不已,認為是祥云伴著仙禽前來帝都告瑞,是國運興盛之兆,于是欣然提筆,將目睹的情景繪于絹素之上,并題詩一首。這幅傳世的畫卷名叫《瑞鶴圖》。
先來看看徽宗在題跋中對這次事件的描述:1112年上元節(jié),即元宵節(jié)后那天的傍晚,端門(皇城正門,即“宣德門”)上忽然升起了祥云。不一會兒,空中又飛來了一群唱著歌的白鶴,其中兩只立在“鴟尾”(屋脊兩端的獸飾),剩下的白鶴則來回飛翔,好不快活。過了許久,群鶴才戀戀不舍地往西北方向離去,只剩下城樓下目瞪口呆、仰望到頸椎病發(fā)作的眾人。
徽宗是一個狂熱的道教徒,看到皇城上發(fā)生了這樣的異象,很自然把它當作上天降給自己的“祥瑞”。殊不知,他口中所謂的“祥云”,極可能是上元節(jié)燈市大量不環(huán)保的花燈引起的一次重度空氣污染,而湊巧出現的仙鶴,則很可能是有人早已暗中準備就緒的表演。
選自《傳奇故事·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