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弟 徐冬根 沈寶明 夏 培
(浙江省平湖市鐘埭街道農業(yè)農村辦公室,浙江 平湖314213)
鮮食大豆俗稱毛豆,豆莢飽滿、莢色翠綠[1],深受消費者喜愛,為浙北地區(qū)主要種植的豆類蔬菜之一。目前,市場上毛豆品種較多,種植戶對其產量、品質、適應性等了解不多[2]。為進一步提高當地鮮食大豆的產量和經濟效益,2020年我們對9個鮮食大豆品種(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提供)開展了比較試驗,以期篩選出適合浙北地區(qū)種植的鮮食大豆品種?,F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參試鮮食大豆品種有浙鮮12、綠領8號、浙農6號、開科源特早、開科源3號、衢春豆1號、浙鮮16、綠領9號、開科源12號,均由浙江省農業(yè)科學院提供。以浙農6號作對照。
試驗設在浙江省平湖市鐘埭街道忠林家庭農場。試驗地塊土壤為青紫泥,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前作為水稻。每個鮮食大豆品種為1個處理,每個品種種植667 m2,共9個處理。播種前,用苗菌敵拌種進行包衣處理;各參試品種均于4月2日播種,株行距為55 cm×22 cm,每穴播2~3粒種子,用種量5 kg/667 m2,留苗0.55萬叢/667 m2;播后2 d,噴灑15%精喹禾靈60 mL/667 m2、25%氟磺胺草醚54 g/667 m2封閉除草;根據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噴灑70%啶蟲脒30 g/667 m2、19%溴氰蟲酰胺15 mL/667 m2、70%安泰生30 g/667 m2防治;撒施三元復合肥50 kg/667 m2作基肥,開花期、結莢期各追施尿素10 kg/667 m2。
記錄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出苗期、開花期、結莢期和成熟期,調查株高、主莖節(jié)數、分枝數、總莢數、單株有效莢數、有效莢率、2~3粒莢率等植物學性狀,以及單株莢重、百莢鮮重、百粒鮮重、莢長、莢寬等產量指標。
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生育期見表1。
由表1可知,開科源特早鮮食大豆成熟最早,從播種至始收需84 d,較浙農6號(ck)早2 d;其次為浙鮮12、綠領8號、開科源3號,較浙農6號(ck)遲2~3 d;瞿春豆1號、浙鮮16、開科源12、綠領9號成熟較晚,較浙農6號(ck)遲5~7 d。
表1 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生育期
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植物學性狀見表2。
表2 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植物學性狀
由表2可知,綠領8號、開科源特早、開科源3號鮮食大豆的株高與浙農6號(ck)相近,浙鮮12、浙鮮16、瞿春豆1號的株高分別較浙農6號(ck)高3.4 cm、4.4 cm、5.2 cm,開科源12、綠領9號的株高分別較浙農6號(ck)高15.2 cm、17.2 cm;除綠領8號、開科源3號和瞿春豆1號的單株有效莢數少于或等于浙農6號(ck)外,其余參試品種的有效莢數多于浙農6號(ck),其中開科源12的單株有效莢數最多,較浙農6號(ck)多5.5個;浙鮮16的有效莢率最高(92.3%),較浙農6號(ck)高9.1%,綠領8號的有效莢率最低(76.2%),較浙農6號(ck)低7.0%;浙鮮16的2~3粒莢率最高(79.8%),較浙農6號(ck)高13.4%,開科源特早的2~3粒莢率最低(59.7%),較浙農6號(ck)低6.7%。
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產量見表3。
表3 各參試鮮食大豆品種的產量
由表3可知,除開科源特早鮮食大豆外,其余參試品種的單株莢均重于浙農6號(ck),其中開科源3號的單株莢最重(53.8 g);浙鮮16的產量最高(844.2 kg/667 m2),較浙農6號(ck)增產203.0 kg/667 m2,增幅為31.7%;開科源12和瞿春豆1號的產量分別為825.3 kg/667 m2、812.9 kg/667 m2,分別較浙農6號(ck)增產184.1 kg/667 m2、171.7 kg/667 m2,增幅分別為28.7%、26.8%。
試驗結果表明,浙鮮16和開科源12鮮食大豆的產量明顯高于其他參試品種,分別較浙農6號(ck)增產31.7%、28.7%,但熟期較晚,可作為春季露地中晚熟鮮食大豆品種推廣種植;浙鮮12的產量適中,較浙農6號(ck)增產19.1%,但早熟性好,綜合表現佳,可作為春季露地早熟鮮食大豆品種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