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富
摘 ? ?要:藏柏以其耐瘠薄、生長快的特性,已成為石灰?guī)r山地、白云石質(zhì)砂石山地等難造林地的先鋒樹種。藏柏裸根苗造林由于受到季節(jié)、氣候等因素的影響,造林成活率低,效果不是很好。使用藏柏容器苗造林,能極大地提高難造林地的造林成活率,使人工造林提早郁閉成林。重點闡述了藏柏容器育苗及造林的技術方法及注意事項,以期在植樹造林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藏柏;容器育苗;造林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1-008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791.41 ? ? ? 文獻標志碼: B
藏柏又名西藏柏木,屬柏科柏木屬樹種,產(chǎn)于藏東南。其樹形優(yōu)美、挺拔蒼翠、材質(zhì)優(yōu)良、用途廣泛,生長速度明顯高于近緣的鄉(xiāng)土樹種,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和推廣利用價值,可作為石灰?guī)r山地、白云石質(zhì)砂石山地等難造林地造林綠化的先鋒樹種[1]。多年的生產(chǎn)實踐證明,使用藏柏容器苗上山造林,能極大地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提早郁閉成林。
1 ? 藏柏容器苗培育
1.1 ? 苗圃地選擇及作床
苗圃地應選擇在地勢平緩、交通便利、有澆灌水源、排水條件好的耕地或林間空地,作床之前應提前對選擇的苗圃地進行清理,翻耕耙細、平整備用。以東西向開溝或順地形開溝作床為宜,苗床寬1~1.2 m、高5 cm,長度按地形狀況因地制宜確定,步溝寬30 cm,床面平整、適當壓緊。播種前用30%惡霉靈1 000倍液細致地噴灑苗床土壤進行消毒,預防苗木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木病害的發(fā)生。
1.2 ? 基質(zhì)配制及裝袋
基質(zhì)配制成分為生黃土50%、腐殖土30%、火燒土18%、復合肥2%,加入適量惡霉靈、辛硫磷等農(nóng)藥充分整細、拌勻堆放,用塑料薄膜覆蓋2~3 d消毒備用,基質(zhì)含水量保持在10%~15%。將配備好的基質(zhì)裝入容器袋中均勻壓實,基質(zhì)高度與容器口齊平或略高,一邊裝袋一邊將容器袋碼放在苗床上,避免二次搬運損壞容器袋。將容器袋碼放整齊、緊密排列,床邊覆土與容器袋高度持平,以保證容器袋水分及溫度,同時可防止容器袋傾倒。容器袋規(guī)格以(6~8 cm)×12 cm為宜,材質(zhì)以無紡布或其他可降解材料為宜,在造林植苗時可不去掉容器袋直接造林。
1.3 ? 播種
采取直接將種子點播到容器袋的方法進行播種,省去了芽苗移栽、緩苗的過程,可有效提高容器苗的裝袋成活率,節(jié)省人力、物力和苗木生長時間。播種期一般選擇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種前用40~50 ℃的溫水浸種24~48 h,再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0.5 h,然后撈出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后進行催芽,待種子即將露白時進行播種,這時播種不會損傷種子的胚根。播種時用小湯匙柄端在裝好基質(zhì)的容器袋中間插個小孔,然后用小湯匙將催芽后的藏柏種子放入孔中,順便用湯匙柄挑土覆蓋在孔上。播種深度1 cm左右,每個容器袋播種5~8粒。播種時應做到不漏播、不重播,播種后及時澆水,澆水量以基質(zhì)濕潤為宜。澆水時不能用水管直接沖灑容器袋,宜采用噴灑的方式澆水。
1.4 ? 苗木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容器育苗的主要工作,是育苗成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田間管理質(zhì)量直接影響苗木產(chǎn)量和質(zhì)量。田間管理主要有遮陰、定苗、除草、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及時、有效的田間管理,能生產(chǎn)更多的優(yōu)質(zhì)壯苗。
1.4.1 ? 遮陰
遮陰是容器育苗的必要技術措施,苗木出土前必須搭建好遮陰棚,防止日灼損傷苗木。遮陰棚高一般以2.5 m左右為宜,用透光率為50%~60%的遮陽網(wǎng)搭蓋遮陰棚。注意加固棚架、綁牢遮陽網(wǎng),防止大風損壞遮陰棚,有損壞的要立即修復。
1.4.2 ? 定苗
定苗是培育優(yōu)質(zhì)壯苗的基礎,容器苗一般分兩次定苗。幼苗種殼脫落后即可進行第1次定苗,每袋保留兩株幼苗,選擇健壯、長勢好的幼苗定株保留,其余苗木全部拔出,同時進行查漏補缺,對缺失苗木的容器袋進行補植。第2次定苗時間把握在第一次定苗后30 d,在除草時一并拔除多余的幼苗,每袋保留1 株幼苗,再次進行查漏補缺,對缺苗的容器袋進行補植。定苗時先拔除雜草,注意不要損傷苗木,定苗、補植后及時澆水。
1.4.3 ? 除草
除草是容器育苗的日常工作,貫穿整個育苗周期,要抓住有利時機除早、除小、除了。除草時應將草根一并拔出,不留斷根。斷根萌發(fā)的小草更難拔出,且拔出時極易損傷苗木。第1次除草安排在幼苗出土前,此時正是雜草發(fā)芽生長期,要及時除草,以免影響幼苗生長。以后根據(jù)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除草,一般需除草5~6次。
1.4.4 ? 水肥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苗木出土后,每隔10~15 d噴灑1次透水;旱情嚴重時可適當增加澆水次數(shù);旱情特別嚴重時,可采取漫灌的方式進行澆水。漫灌時水面略低于容器袋,以1次灌透為原則,灌透后及時排水、不留積水。第2次定苗后即可追肥,前期用0.1%~0.3%磷酸二氫鉀和0.3%~0.5%尿素噴霧進行葉面施肥,每15 d左右葉面追肥1次。在葉面追肥的同時可加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霧,預防枯萎病、立枯病等病害,有蟲害發(fā)生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2 000倍液噴霧進行防治。苗木生長中后期用復合肥、尿素等撒施追肥,每次用量為375 kg/hm2,視苗木生長情況確定追肥次數(shù)。追肥宜在傍晚進行,注意施肥要均勻,撒完肥料后用掃帚或樹枝將苗木上的肥料掃落,避免燒傷苗木。
1.4.5 ? 煉苗
9月中下旬視天氣情況及時揭去遮陽網(wǎng),讓苗木逐漸適應自然環(huán)境,停止追施氮肥,適當追施磷、鉀肥,促進苗木木質(zhì)化,增強抗逆能力。經(jīng)過1個生長季的培育,苗木平均苗高可達40 cm以上,平均地徑0.5 cm以上。
2 ? 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是將培育好的苗木移植到造林地的過程,藏柏容器苗造林一般有起苗、運苗、整地、植苗、撫育追肥等工序,選擇在冬春季節(jié)造林較為適宜。
2.1 ? 起苗及運苗
起苗是影響造林成活率的一大因素,也是植樹造林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藏柏容器苗經(jīng)過一年生長期,主根有穿袋的現(xiàn)象,起苗時用鏟刀沿容器底部斷根,能輕松提起苗木,且不會傷及容器內(nèi)苗木根團,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運輸時最好將苗木放置于塑料框或竹框內(nèi),保持容器及根團完好。不能將其散裝堆放在車箱里面,以免相互擠壓,造成燒苗、容器袋損壞、苗木根團損壞,影響造林成活率。
2.2 ? 造林季節(jié)及密度
藏柏容器苗一年四季均可造林,但最好選擇在冬春季節(jié)造林,以1—2月為最佳造林季節(jié),栽植時間選擇在小雨或雨后的陰天最佳。干旱地區(qū)也可選擇在雨季進行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
藏柏冠幅小,造林宜密植,能提早郁閉。造林密度以4 440~5 130株/hm2為宜,株行距宜為1.5 m×(1.3~1.5 m)。
2.3 ? 整地及植苗
整地是改善幼苗生長環(huán)境的一道工序,合理的整地方式可節(jié)約造林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苗木生長。整地前對造林地進行清理,根據(jù)造林地的實際情況可采取全面清理、帶狀清理、塊狀清理等方式清除造林地上的雜灌草。整地的方式多種多樣,結(jié)合生產(chǎn)實際,藏柏容器苗造林一般采用穴狀整地的方式,整地規(guī)格為40 cm×30 cm×30 cm,根據(jù)地形順著等高線排列成行。種植穴挖好后立即回填保濕保墑,表土回填到下層,心土回填到上層。植苗時,在種植穴中心挖一個比容器袋稍大略深的坑,將藏柏容器苗放入坑內(nèi),保持苗木正直,周圍填細土側(cè)向踩實壓緊。栽植深度以容器袋頂部低于穴面1~2 cm為宜,踩實壓緊后再覆松土3~5 cm。植苗時注意不要損壞容器袋,保持容器袋及幼苗根團完好。當天不能及時栽完苗木,可在造林地陰涼處放置,必要時可適量噴水保濕[2]。
2.4 ? 撫育及追肥
撫育是促進幼樹生長、加速幼林郁閉成林的重要技術措施,能有效提高人工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對提高造林質(zhì)量、加快郁閉成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藏柏容器苗造林當年6—7月進行一次撫育,第2~3年每年撫育兩次,第1次撫育時間安排在5—6月,第2次撫育時間安排在8—9月。可采取全面撫育、帶狀撫育、塊狀撫育等方式。①全面撫育:全部砍除造林地上的雜灌草,然后對幼樹進行松土除草。②帶狀撫育:按造林行順等高線砍除雜灌草,帶寬80~100 cm,然后對幼樹進行松土除草。③塊狀撫育:以幼樹為中心、以50 cm為半徑,砍除幼樹周邊的雜灌草。
無論采取哪種撫育方式,均需對幼樹進行松土除草,松土半徑20~30 cm,松土深度8~10 cm,松土時注意不要損傷幼苗及苗木根系。有條件的可結(jié)合松土追施復合肥,每株幼樹每次追肥量0.05~0.1 kg,追肥后要對肥料進行覆土掩埋,以免雨水沖刷浪費肥料。新造林地經(jīng)過3年撫育管理,基本可郁閉成林。
3 ? 結(jié)束語
藏柏以其適應性強、生長快的特性,已成為石灰?guī)r山地、白云石質(zhì)砂石山地等難造林地的主要造林樹種,通過采取容器育苗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石灰?guī)r山地、白云石質(zhì)砂石山地等難造林地造林成活率及成林率,在難造林地造林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 1 ] 張承芬,汪萍珍.藏柏、墨西哥柏引種造林試驗[J].貴州林業(yè)科技,2001(2):14-17.
[ 2 ] 麻建強,徐奎源,賴江,等.柏木容器育苗造林技術[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0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