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舯昊
美好的青春年華,奏出了強勁而又動人的樂章。
20世紀70年代初,蘭州煉油廠運銷處(現(xiàn)蘭州石化公司油品儲運廠)的159原油卸車棧橋上活躍著一支青年女子團隊。31名年輕女工主動請纓,自告奮勇地組成了“鐵梅”卸油排(后改名為卸油班)。
“鐵梅”卸油班所從事的工作,是將鐵路槽車裝運進廠的原油接卸到儲罐當(dāng)中。當(dāng)時,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艱苦和物資的匱乏,原油接卸這項工作在很多人看來幾乎就是苦、臟、累的代名詞,很多男同志望而卻步。
“男同志能干的事我們也能干?!?970年9月1日,周淑蘭、齊萍等20位十六七歲的姑娘,中學(xué)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運銷處。一進廠,這些年輕姑娘們?nèi)勘话才旁谛队蛵徫唬湍型疽粯痈善鹑珡S最臟最累的工作。
當(dāng)時,蘭煉是連隊建制。這些姑娘被編成一個排。由于她們的年齡和樣板戲《紅燈記》中的“李鐵梅”相仿,于是被人冠名為“鐵梅”卸油排。周淑蘭任排長,齊萍任副排長。
1971年,又有7位剛走出校門的姑娘被分到“鐵梅”卸油排,其中有5人來自上海。1972年4月,蘭煉取消連隊建制,“鐵梅”卸油排于是成為“鐵梅”卸油班。但是,大家仍習(xí)慣沿用“鐵梅”卸油排這個稱呼。1973年,第三批人進入“鐵梅”卸油班,有7位姑娘,其中有幾個是征地工。1975年,王春花等12人分到“鐵梅”卸油班。她們當(dāng)中一些人是上山下鄉(xiāng)后回城的知識青年,另一些是中學(xué)畢業(yè)生。她們是最后一批進入“鐵梅”卸油班的青年女工。
20世紀70年代初,卸油臺被稱為蘭煉的“西伯利亞”,工作環(huán)境差,油污遍地,雜草叢生,野兔和青蛇時常出沒。卸油是室外作業(yè),夏季火辣辣的太陽下,槽車溫度達五六十?dāng)z氏度,卸油膠管被曬得燙手。冬天寒風(fēng)凜冽,卸油管凍得硬邦邦的,對車接管特別困難。卸油作業(yè)是個力氣活。男職工對車,一手提卸油管,另一手對接頭就行,開關(guān)閥門容易得多。對女職工來說,就十分費勁。
艱苦的工作條件,沒有嚇倒“鐵梅”卸油排的姑娘。她們不怕臟,不怕累,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卸油時,一只手提不動管子,就用雙手把沾滿油污的管子抱在懷里對車。一個人對不了車、開不了閥門,幾個人一起上。遇到突發(fā)情況,她們迎難而上。
1974年五一節(jié)前的一天晚上,卸油班姑娘們當(dāng)班,一輛槽車因閥門損壞引起了原油泄漏。說時遲,那時快,周淑蘭、侯春珍、王蘭英、周小於、易成美等人抱起卸油管就往上沖。原油噴到她們臉上、身上,但沒有一個人退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卸油管終于接到槽車的卸油口上,原油順利地流進了貯罐。姑娘們頭上噴得滿是黑乎乎的原油,不得不用汽油清洗。姑娘們頭發(fā)結(jié)成了硬塊,好幾天都散不開,連耳朵兩三天都聽不清聲音。
五四前夕,“鐵梅”卸油班接到通知,第二天廠里組織青工到五泉山去游玩。聽到這個消息,愛美的小“鐵梅”們在心里計劃著第二天要如何準備。這時,棧橋上進了一批油罐車,大家馬上投入到各自的崗位上開始卸油。突然,由于瞬時壓力升高,一根卸油皮管被巨大的壓力崩掉,原油一下子從管口噴涌而出。正在操作的周淑蘭、易成美、馮珠珠等沒有退縮,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用自己的身體封堵著奔涌而出的油漿。剎那間,原油從頭到腳噴散在她們每個人的身上。在大家的努力下,噴吐的“油龍”最終被制服了。她們卻成了名副其實的“黑油人”——全身上下只剩一雙閃爍的眼睛,其他全是黑的。
“呀,這可怎么辦,明天還要去五泉山呢?”“洗,怎么都要洗干凈再去。這才是咱‘鐵梅’卸油班的女工!”可原油很“頑強”,在清洗了4個多小時后,還是有部分原油難以徹底清除。最后,大家用汽油才把頭發(fā)和衣服清洗干凈。
第二天去游園時,大家頭發(fā)十分扎眼。因為用汽油清洗,頭發(fā)一時很難柔軟下去。愛美的“鐵梅”們,就將豎直亂炸的頭發(fā)扎成一根根麻花小辮,成為盛開在那個特殊時代的“梅花”。
1975年夏季的一天,暴雨如注,有6批120多臺槽車進廠。“鐵梅”卸油班的姑娘們冒雨作業(yè),堅持卸完了所有槽車。卸車后,姑娘們一個個被雨淋得像落湯雞似的。有些姑娘凍得受不了,找來毛氈裹住身子取暖。1977年冬天的一個夜班,發(fā)生了一起槽車泄漏的險情。緊急關(guān)頭,馮珠珠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用自己的身體封堵卸油口,強大的油流一下子將她擊倒。她爬起來,再一次奮不顧身地沖上去,拼命頂住卸油口。等到伙伴們關(guān)好閥門時,黑乎乎的原油已經(jīng)把她渾身上下澆透了。她除了牙齒是白的外,全身全變成了“黑油人”。后來,大家稱她為“黃繼光式的卸油工”。
除了卸油外,“鐵梅”卸油班的姑娘們在各項工作中積極爭先。那個時候三天兩頭義務(wù)勞動,什么“元旦起步”“五一勞動”“國慶獻禮”等活動,不管種地、拔草還是別的活兒,男同志能干的,“鐵梅”卸油班的姑娘們搶著干。
卸油臺的工作既臟又累,可是“鐵梅”卸油班的姑娘們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工作中她們吃苦在前、勇挑重擔(dān),生活中她們愛唱、愛笑、更愛美。不管工作多累多苦,她們每天下班都要梳洗干凈、打扮利索。她們喜歡唱歌。上白班的日子,她們總是早上5點鐘左右起床。到食堂吃過飯時,大家一起唱著歌進廠。卸油臺有一間小房子,是她們的活動室。工余時間,姑娘們常常坐在這里,一起引吭高歌。她們最愛唱的歌是:《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南泥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其他業(yè)余活動,比如打靶、賽跑、歌詠比賽等,姑娘們也都踴躍參加。“鐵梅”卸油班人人要求上進,先后有6人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由于工作的需要,1980年7月,運銷處解散了“鐵梅”卸油班,同時為姑娘們重新安排了工作。周淑蘭被分配到鐵路車間當(dāng)行政員。她從“鐵梅”卸油排成立一直擔(dān)任排長,直到解散那年才結(jié)婚成家。那時她已27歲。除了王春花繼續(xù)留在卸油崗位外,“鐵梅”卸油班的姑娘們先后走上新的工作崗位,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許多同志當(dāng)上了標兵,被評為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廠區(qū)內(nèi)外處處留下了“梅花”的芳香。
有幾位“鐵梅”走出蘭煉。其中,易成美被提拔為共青團甘肅省委組織部長。走上不同崗位上的“鐵梅”卸油班的成員,在工作中保持了過去敬業(yè)、吃苦、潑辣、頑強的作風(fēng),贏得了尊重?!拌F梅”卸油排從成立到解散,歷經(jīng)10年。10年里,在卸油臺這個平凡的崗位上,“鐵梅”們?yōu)樘m煉的發(fā)展奉獻了美好的青春年華,奏出了強勁而又動人的青春樂章。2009年9月,中央電視臺《見證》欄目專程采訪“鐵梅”卸油班。
點 評
愛崗敬業(yè) 勇于擔(dān)當(dāng)
一群年輕漂亮的女子,不怕苦、不怕臟、不怕累,巾幗不讓須眉,真實展現(xiàn)了那個年代青年女工們學(xué)鐵梅、做鐵梅的精神風(fēng)貌。鐵梅精神體現(xiàn)的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拼勁,其本質(zhì)是愛崗敬業(yè)的態(tài)度、吃苦耐勞的作風(fēng)、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鐵梅精神和本質(zhì),必將在新時代的中國石油女工身上繼續(xù)傳承、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