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云 郭子平 張求東 萬 利 顧 輝
(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 湖北武漢 430070)
湖北省沿江麥區(qū)是小麥赤霉病(Fusarium raminearum)常發(fā)區(qū)和重發(fā)區(qū)。近年來,由于春季降雨區(qū)北抬,造成北部麥區(qū)赤霉病發(fā)生頻率大大增加。此外,水稻玉米秸稈還田,造成田間小麥赤霉病菌源量急劇增加,導致小麥赤霉病在湖北重發(fā)頻率高。小麥赤霉病發(fā)生流行不僅直接導致小麥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影響小麥高產穩(wěn)產,而且病菌產生的真菌毒素還會污染麥粒,影響小麥商品及其制品質量安全,威脅人畜健康安全。為保障小麥生產和質量安全,推進科學防控,促進農藥減量增效,湖北省植保總站2021年在小麥主產區(qū)鄂北麥區(qū)和小麥分散產區(qū)江漢平原麥區(qū)創(chuàng)建了5個省級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控示范區(qū),重點選用新型高效低毒的化學農藥開展試驗示范。
開展示范的縣(市、區(qū))選取了襄州、隨縣、仙桃、松滋、鐘祥等地,是我省小麥主要種植區(qū)和小麥赤霉病常發(fā)區(qū)代表,各地試驗示范面積不低于33.33 hm2。供試小麥品種是各縣市的主要栽培品種,如鄭麥9 023、漯麥47、鄭麥7 698等。小麥播種期2020年10月15日-11月13日。每667 m2播種量10 kg-15 kg。
試驗藥劑麥田喜(15%丙唑·戊唑醇SC),由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勁興(48%氰烯菌酯·戊唑醇SC,)由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麥甜(20%氟唑菌酰羥胺SC)+麥甜伴侶(25%丙環(huán)唑EC),由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提供以及福滿美(40%咪銅·氟環(huán)唑SC),由安道麥輝豐(江蘇)有限公司提供。共設5個處理。前期病蟲按照湖北省植物保護總站下發(fā)的《2021年小麥病蟲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的要求統(tǒng)一進行防控,穗期赤霉病防控按照表1設計方案防控。
2021年4月1日-10日在小麥揚花初期第1次施藥,4月11日-15日前后再第二次施藥。兩次施藥器械均采用植保無人機進行飛防作業(yè),噴幅寬度3.5 m-4.5 m,作業(yè)高度1.8 m-2 m,每667 m2用水量1L,飛行速度4.5-6 m/s,葉面均勻噴霧。
仙桃市、松滋市、鐘祥市3月26日-4月25日雨日20 d-22 d,累計雨量146.1 mm-233 mm,平均氣溫15.25 ℃-16.5 ℃;隨縣、襄州區(qū)3月26日-4月25日雨日數17 d-19 d,累計降雨量131 mm-132.5 mm左右,平均氣溫14.4 ℃-14.6 ℃。氣候條件極利于小麥赤霉病的侵染。
1.5.1 調查方法
各地根據當地情況,在小麥成熟期,于5月10日-5月25日在收割前對小麥進行取樣,調查小麥赤霉病病穗率、病情指數、千粒重及理論測產。
采用5點取樣法,每點取20個穗頭,按0~7級分級標準進行病情調查。分級標準:0級:無?。?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3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5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7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1.5.2 藥效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Σ(各級病穗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穗數×7) ×100
防治效果(%)=(對照區(qū)病指-示范區(qū)病指)/對照區(qū)病指 ×100
經統(tǒng)計計算,4種新型藥劑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見表2。鄂北含襄州、隨縣,江漢平原含仙桃、松滋、鐘祥。
表2 各地示范點小麥赤霉病防治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2021年小麥赤霉病在江漢平原地區(qū)大發(fā)生,在鄂北地區(qū)為中等偏重發(fā)生。供試四種新型藥劑麥甜+麥田伴侶、麥田喜、福滿美、勁興在5個示范區(qū)對赤霉病的平均病指防效分別為84.71%、77.13%、75.75%、72.91%。其中麥甜+麥田伴侶、麥田喜的藥效在5個示范點穩(wěn)定。
從表3可以看出,麥甜+麥甜伴侶、福滿美、勁興、麥田喜在鄂北地區(qū)每 667 m2分別增產74.5 kg、61.5 kg、60.6 kg、49.45 kg,每 667 m2純收益分別為81.3元、97.4元、87.4元、73.7元,表明福滿美經濟效益最高,其次是勁興、麥甜+麥甜伴侶、麥田喜;麥甜+麥甜伴侶、福滿美、勁興、麥田喜在江漢平原地區(qū)每667 m2增產136.7 kg、95 kg、99.3 kg、93 kg,每667 m2純收益分別為46.7元、51元、47.3元、53元,表明麥田喜經濟效益最高,其次是福滿美、勁興、麥甜+麥甜伴侶。另外麥甜+麥甜伴侶、福滿美、勁興、麥田喜防治2次,每667 m2的農藥使用折百量分別為44 g、24 g、48 g、18-24 g,麥田喜和福滿美較低,勁興最高,其次麥甜+麥甜伴侶較高。
表3 示范點防治赤霉病后小麥理論產量及效益
襄州、隨縣、仙桃、松滋、鐘祥5個縣分別在小麥赤霉病為害定局后調查,試驗示范的四種藥劑田均無藥害,與對照區(qū)相比,后期葉色明顯青綠,熟相較好,籽粒飽滿,有明顯增產作用。
鄂北地區(qū)是我省小麥主產區(qū)和高產區(qū),今年赤霉病發(fā)生相對較輕,江漢平原地區(qū)是我省小麥分散產區(qū),今年赤霉病發(fā)生相對較重。兩個地區(qū)防治處理每 667 m2小麥增產幅度有一定差別。加上兩地小麥 667 m2產量、實際收購價和不同供試藥劑價格均有明顯差異,導致不同地區(qū)、不同藥劑處理的經濟效益差異明顯。鄂北地區(qū)增產效果麥甜+麥甜伴侶>福滿美>勁興>麥田喜,每667 m2純收益福滿美>勁興>麥甜+麥甜伴侶>麥田喜;江漢平原地區(qū)每667 m2增產效果麥甜+麥甜伴侶>勁興>福滿美>麥田喜,每667 m2純收益麥田喜最高,其次是福滿美、勁興、麥甜+麥甜伴侶。
綜合分析表明:福滿美、麥田喜、麥甜+麥甜伴侶、勁興在小麥赤霉病大發(fā)生年份,防效顯著,增產效果顯著,同時提高了小麥品質,值得在全省大面積推廣使用。各地可從小麥的綜合效益和農藥使用減量的角度出發(fā),合理選擇福滿美、麥田喜、麥甜+麥甜伴侶、勁興等藥劑,為延緩藥劑抗性的產生,建議交替用藥防治。
由于小麥赤霉病防控綜合效益受氣候條件、栽培管理、發(fā)病程度、防治方法、收購價格等綜合因素影響,不同年份間差異較大,本文結論有一定限局性,尚需進一步開展試驗示范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