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民間俗語中有生活智慧,說的不就是“躺平”嗎?累了就躺,困了就睡,人之本能。奮斗時奮斗,躺下時躺下,這是正常的生命狀態(tài)。躺平為什么引發(fā)如此大的爭議,甚至形成代際、階層、城鄉(xiāng)間的分裂,一邊義憤填膺,堅定地要躺平,一邊痛心疾首,要把躺平的人拉起來,到底爭的是什么?
中間的分野可能在于,存在兩種“躺平”:一種是作為個人理性的躺平;一種是作為集體非理性的躺平。我并不反對前者,但旗幟鮮明地反對后者。
我并不反對作為個人理性的躺平。什么時候奮斗,什么時候躺下,追求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有誰比一個人更了解自己呢?每個成年人是自身利益最好的裁判者和決斷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如韋伯所言,活在自己編輯的意義之網(wǎng)中,知道自己在某個階段最需要什么,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最優(yōu)選擇。如果年輕人有時候主動選擇躺平,我們不妨相信這是他們的理性:有的是焦慮和壓力下的自我調(diào)整,有的是認(rèn)清現(xiàn)實后降低目標(biāo)和收斂欲望,有的是給自己營造一個免于焦慮干擾的舒適世界,有的是為下一步?jīng)_刺積蓄能量。
人的生命周期中不可能永遠(yuǎn)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tài),有時激情澎湃、躊躇滿志,有時低落惆悵、懷疑人生,起伏是常態(tài)。得意時信成功學(xué),失意時接受平凡學(xué)、躺平學(xué),何必把自己逼到死胡同中?雞湯,也不都是壞東西,在某種特定情境下雞湯能夠讓我們對自己溫柔一點,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學(xué)者許紀(jì)霖的一段話,很有啟發(fā)性。他說:你的三觀不能太單一,太單一的話很容易崩盤。最好有一種對沖,兩種相反的氣質(zhì)你都兼有,這樣的話你可以相對從容有余地面對人生不同的境遇。順暢的時候可以成為一個儒家,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但是到過不去的時刻,你也不要和自己過不去,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時候莊子會給你一些智慧。
成功和平凡就是可以讓我們應(yīng)對不同境遇的兩種“對沖氣質(zhì)”,不把自己逼上絕路,不讓自己崩盤。年輕氣盛,很容易在一條道上有執(zhí)念,當(dāng)然,卓越也是這種“執(zhí)”造就的,但問題也是“執(zhí)”帶來的。壓力太大,承受不了卓越帶來的焦慮,偶爾選擇躺平無可厚非,我們不必痛心疾首,大加指責(zé),要相信年輕人的自我調(diào)適能力,相信他們的生存理性。
我強(qiáng)烈反對的是作為集體非理性的躺平。也就是,讓別人躺平,對抗式躺平,撒嬌式躺平,逃避未來式躺平。想象出一個邪惡的他者,報復(fù)式躺平,我躺平了你就賺不到我的錢了,我躺平了你就割不到我的韭菜了。我尤其反感的是自己在努力,卻“讓別人躺平”的態(tài)度,讓在這個階段應(yīng)該去闖、去試、去拼搏的其他人去躺平。其實,躺平本身也是需要“資格”的,不是消極無為,而是努力后的停頓,過載后的調(diào)整,奮斗中的獎勵。沒有嘗試過努力,沒有品嘗過奮斗的果實,沒有咬過牙的堅持,就接受躺平,這叫自暴自棄。
那種“我不努力了,很多人的陰謀就別想得逞”“只要我不努力,老板就過不上他想要的生活”的想象,并不健康。這個社會有很多不公,你過得不好,不是那些過得比你好的人害的。用躺平這種非理性的方式去想象出一個“我不想好了,你也別想過好”的報復(fù)性后果,幼稚且無用。社會進(jìn)步,公平正義,不是一群人“不合作”躺出來的,是一起用手推動出來。
可以低欲望,但不要失去向上的追求。特別浮躁和迷茫時,就做好手中的事,理性地躺平后,更要驕傲地奮斗,全力地拼搏。畢竟,能成全你的,是奮斗,不是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