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部書稿的前世今生

2021-08-27 13:56趙麗宏
民主 2021年2期
關(guān)鍵詞:平治趙麗宏書稿

2017年5月某日,收到寄自河南安陽的書信,來信者是與我素昧平生的張平治先生。他在信中告訴我,多年來,他一直在關(guān)注研讀我的詩歌,并正在構(gòu)思撰寫一本評論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書。張平治先生年逾八旬,20世紀50年代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是一位著述豐富的文藝評論家。他隨信寄來了他的很多著作,其中有幾本談美學(xué)的書,如《美學(xué)趣談》《美學(xué)有什么用》《情詩與審美》等。他在信中告訴我,他曾為臺灣詩人席慕蓉寫過一本《席慕蓉評傳》,深得席慕蓉贊賞。他希望我像席慕蓉一樣,也會欣賞他寫的書。

我和張平治先生通電話,但他聽力不佳,交流不暢。我們通了幾封信,我寄了幾本書給他。我在信中感謝他的心意,也談了我的一些看法。他開始準備以“大陸的余光中”為命題寫這本書,我不同意。他雖然感覺遺憾,但還是撤回了最初的想法。

我和張平治先生之間的幾次通信,都是通過平治先生的女婿趙艷民先生的電郵往來傳達,我把給平治先生的回信發(fā)到趙艷民先生的郵箱,趙艷民先生將我的信打印出來給他岳父看,平治先生再給我寫回信。我沒有用箋紙手寫書信給平治先生,覺得很對不起他,便寫了一首詩用毛筆寫在宣紙上快遞給他,既是向他致意,也是表達自己的心情。和張平治先生最后一次通話,是在2017年8月間,他在電話中曾這樣對我說:

這本書,我一定會寫出來,會寫好的,請您等著!

此后,我們之間便沒有再聯(lián)系。我想,一位80多歲的老人,寫這樣的書,太累,實在讓人過意不去。如果他放棄不寫,我會感覺釋懷。我曾打過一次電話去他家問候他,得知他身體欠佳,住進了醫(yī)院。我想,寫書的事,應(yīng)該是作罷了。

2019年初秋的一天,趙艷民先生來電話,告訴我一個不幸的消息:他的岳父前幾天去世了。他告訴我,平治先生生命的最后兩年,一直在寫評論我詩歌的書。他去世前告訴家屬,書已基本完稿,但來不及示人了。趙艷民先生說,他會把張平治先生的遺稿快遞給我,由我處置,如不能出版,就送給我留一個紀念。幾天后,我收到一個快遞來的大紙包,里面裝著厚厚的一疊手寫的書稿。

展讀平治先生的書稿,看著那些寫在方格稿紙上的端正的字跡,不禁感慨萬千。這部書稿,凝集著老先生生命最后兩年的心血,是非常珍貴的文字。平治先生對我的詩歌,有很多細致精到的研讀,這部書稿,從審美的視角,評論了我早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并生發(fā)出對詩歌美學(xué)的很多見解。我知道,這樣一部在體弱病痛中寫成的書稿,也許并未充分展現(xiàn)作者的才思,并未全部完成作者最初的構(gòu)想。這是一個學(xué)者留給世界的一份遺產(chǎn)。對我而言,這本書稿更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這是一位素未謀面的朋友留給我的珍貴友情。

我把平治先生的書稿交給靜安區(qū)圖書館濮麟紅館長,希望他們收藏這部珍貴的手稿,并作為一個課題,整理這部書稿,可以考慮編印成冊,作為文學(xué)研究的一份資料。濮麟紅館長收到書稿后,很快給我答復(fù),她認為這本書稿很有價值,應(yīng)該出版。圖書館安排姚曉昕負責(zé)整理編輯書稿,并聯(lián)系上海文藝出版社,申報了出版選題。經(jīng)過精心的編輯整理,這本書稿終于通過了出版社的審讀,正式列入出版計劃。這樣,張平治先生的這部書稿,終于有了和讀者見面的機會。

為此書寫這篇序言時,我找到了寫給平治先生的兩封信,信中的內(nèi)容,是我和平治先生對這本書的構(gòu)想的交流。將兩封信附錄在此,可以讓讀者對此書的緣起和我們之間的交往有一點了解。

致張平治書信之一:

平治先生:您好!

您快遞來的書信都收到了,謝謝!

讀您的信,讓我感動感慨。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用筆書寫這么長的信了,20世紀80年代,或者更早的時候,朋友之間有時會書寫長信,也有不少讀者給我寫過長信,現(xiàn)在幾乎沒有了,電子郵件有時可以寫得很長,但那和用筆寫在信箋和稿紙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少了親切的氣息。我現(xiàn)在寫信基本都用電郵,也大多寫得簡短。本想和您在電話中交談,但卻無法暢談。只能寫信,本應(yīng)對等地在信箋上給您回信,但還是在電腦上寫了,乞望諒解。

我們雖尚未謀面,但您的信卻如老朋友談心,熱情、誠摯、懇切,直袒胸臆,肺腑相見。您有那么多曲折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對文學(xué)理想的追求卻始終未放棄,而且有那么多著述,讓人敬佩。對我而言,您是長輩,所以知道您為了解研究我的創(chuàng)作花費了那么多時間精力,很感動。確如您所說,這大概也是緣分。這數(shù)十年中,評論研究我的創(chuàng)作的文字不計其數(shù)了,有些評論家和我認識,有些因為寫評論而成為朋友,有不少評論者我不認識,也沒有機會見面。像您這樣寫長信坦誠自薦,像老朋友一樣談心的評論家,我還是第一次遇到,而且還是一位經(jīng)歷坎坷的長者。從您的信中,我可以感知您的品格學(xué)識和襟懷。謝謝您給我這樣的關(guān)注和信任。

關(guān)于您構(gòu)思中的評傳,一切尊重您的想法。我曾擔(dān)心您這樣的高齡,寫這類工作量很大的理論書稿會過于勞累,很過意不去,希望您量力而行,不必勉強。從來信中得知您身體很好,對自己的寫作計劃很有信心,我當然很高興。希望寫作也能為您的生活帶來愉悅。

對書稿的提綱,我不想提具體的意見,您完全可以根據(jù)您對我的文字和人生經(jīng)歷的了解和分析,表達您的看法。您的論述,一定是獨特而對人有啟迪的。這是您的著作,雖是寫我,但是您的獨立見解,是您的自由思想。就像當年您寫席慕蓉,和她本人沒有一點交集,出書后給了她一個驚喜。您以“審美五題”為書名甚好,您構(gòu)思中的書稿上半部中,以我和余光中做對比,這我沒有意見,這樣的比較也會很有意思。但希望不要把題目做成“大陸的余光中”,我和余光中,還是有很多不同。您如此標題,也許會有一些人不認同,對岸余先生也未必喜歡。當然,怎樣表達,是您的自由,旁人怎么說都無所謂。

我昨天也用快遞寄了一些我的書給您,書目如下:

《趙麗宏和他的文學(xué)世界》,是一本研究我的文學(xué)生涯的合集。由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楊揚和他的一位研究生聯(lián)合主編,其中有關(guān)于我的人生經(jīng)歷、文學(xué)活動和各種評論。此書2006年出版,所以書中的資料都是此前的。

《我在哪里,我是誰》,是前兩年出版的一本詩歌選集。其中的詩歌,也許您大多都讀過。

《誰能留住時光》,這本書您已有,不說了。

《疼痛》,這是我新近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詩集,都是近年新作。此書出版后有較大反響,已有十幾篇評論發(fā)在全國各地報刊上。2016年10月出書后,已有英文譯本在美國出版,塞爾維亞譯本在塞爾維亞出版,保加利亞文譯本也即將出版,西班牙文和法文的譯本正在翻譯中。

《趙麗宏散文》,這是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散文選集,印得精美,其中有我的手稿書畫。

《趙麗宏書房》,這是上海靜安區(qū)圖書館今年(2017年)4月為我開設(shè)書房而印的一本小冊子,其中有我比較完整的著作目錄,可供您了解。

另外,附上我近日為《詩探索》關(guān)于我的研究專題寫的《詩歌是我的生命史》,還有楊煉、褚水敖和楊志學(xué)的對《疼痛》的評論以及另外兩篇評論。供您參考。

對您即將要面對的這本書稿的寫作,我還是心存擔(dān)憂,擔(dān)心這件事會給您帶來的辛苦和勞累。一開始那種擔(dān)心和過意不去,依然存在,畢竟這是一個工作量很大的計劃。所以還是懇請您量力而行。請多多保重!

用電腦打字回復(fù)您的手寫書信,再次乞望見諒。過一天我會用毛筆寫一幅字快遞給您,以彌補我的懶惰和不敬。

暫此并頌夏安!

趙麗宏

2017年6月3日于四步齋

致張平治書信之二:

平治先生:您好!

兩次來信并致余光中的詩收到了,謝謝。

您書稿的標題中,我希望不要出現(xiàn)余光中的名字,您若改成“趙麗宏是余光中型的詩人”,那和原先的標題大同小異,甚至不如原題。還是希望不要出現(xiàn)余光中的名字。余先生我認識,雖未謀面,但有過書信交往。臺灣作家中,有我更熟悉敬重的人,如黃春明、洛夫、痖弦,都是我非常好的朋友,人品和詩藝都不在其下。當然,如您堅持自己的判斷和構(gòu)想,我也尊重您,因為此書是您的獨立創(chuàng)作,怎么寫都是可以的。謝謝您費心寫了致余光中的詩,這是您的創(chuàng)作,我當然不能冒名移用。我也不想以詩謬托知己。謝謝您,也請您理解。

關(guān)于您準備寫的這本評傳,一切由您定,這是您的思索和創(chuàng)作,我不會再多說什么,只是期待看到您作為一個美學(xué)家對我的批評和指點。希望如當年席慕容看到您對她評論時一樣產(chǎn)生驚喜。

您已經(jīng)有了我的詩選和文集中的兩本詩集,加上我去年新出版的《疼痛》,這樣基本上可以了解我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全貌。這40多年一共寫了多少詩,我自己也無法計算了,因為每次編詩集,都是從當時的發(fā)表的詩中遴選一部分,未入集的,大多手稿和剪報都沒有保留。以后再編選集,也只是從曾經(jīng)入集過的詩作中選,所以遺漏是大量的。我現(xiàn)在還常常會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20世紀80年代發(fā)表的詩被貼出來,而我自己并無保存。不過看選集中的詩作,每個時期的代表作都在其中,對我的創(chuàng)作可以有較全面的了解了?!拔幕蟾锩敝幸矊戇^一些應(yīng)時的詩,不堪卒讀,但也不是什么恥辱,那個時代,人人都這樣認識,這樣寫,少有人逆反潮流超越時代。那時我還年少,對詩歌和文學(xué)是真心熱愛,這種熱愛是我的“救命稻草”。那時,我更多地是在日記中寫著對自己傾訴的詩,那是我早期詩作的主題,也是真正寫得摯切動情的文字,詩選中的早年作品,便是這類。以后我或許也會像邵燕祥先生一樣編一本《人生敗筆》,將沒有入集的少時應(yīng)景文字編成一本,讓人了解那個讓寫作者人格分裂的時代,也讓文人記住教訓(xùn)引起警戒。

關(guān)于愛情詩,我寫過不少,但沒有為此出過專集。您在我的每本詩選中都可以找到它們。

我再寄幾本書給您:

五本詩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詩151首》《挑戰(zhàn)羅布泊》《滄桑之城》(其中《挑戰(zhàn)羅布泊》已是孤本,可能的話,讀后還我吧)。

《趙麗宏散文詩選》,我的著作目錄中的幾本散文詩中的作品,大多在其中。

《月光和古玉》,是我談古典詩詞的散文集。

另外,寄上我昨天寫的一幅字,是我臨案口占的一首詩,由您信中的真率語辭而生出的感慨,也是贈您的詩:

半世求索目眍 ,人海渺茫一飛鷗。

詩壇喧嘩如集市,文苑繁華實荒丘。

鬧中取靜情獨立,濁里求清心自由。

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

此詩如標題,應(yīng)為《讀張平治先生書簡有感》。未能手寫信箋回復(fù),就用宣紙筆墨補償吧。聊供一笑。

敬頌夏安!

趙麗宏

2017年6月19日

斯人已逝,遺文長存。張平治先生這部遺稿的出版,會成為文壇的一個讓人感動的故事。平治先生在天有靈,也會因此而感到欣慰吧。

附 錄

《趙麗宏詩歌審美散論》后記

梧桐掩映的新閘路上,坐落著一幢風(fēng)格簡潔但卓爾不群的英式老建筑。這里曾是建于1935年的海關(guān)圖書館。如今它已成為靜安區(qū)圖書館的一部分,向公眾敞開了大門。

2017年4月23日,在第22屆世界讀書日這一天,古老的海關(guān)樓里迎來了一座全新的“趙麗宏書房”。受靜安區(qū)圖書館的邀請,趙麗宏先生欣然將自己的書房“四步齋”延伸至這里。從此,這里不僅是一間文人書房,一方藏書之地,更成為了圖書館里一扇閱讀推廣的窗口,一個讀者能親近文學(xué),感受文學(xué),與作家近距離交流的空間。

2019年,趙麗宏書房收到了一部沉甸甸的手寫稿件,正是張平治老先生的這部遺稿。對于收到稿件的我們來說,張老先生的身份是雙重的,他既是一位發(fā)表過諸多文章、出版過多部作品的散文作家、美學(xué)研究者,同時又是一位特殊的讀者,向我們捧出了這部他花費了生命最后階段全部精力的作品:《詩人趙麗宏的詩審美五題》。12萬字的手稿,凝結(jié)了許多心血、許多故事、許多期盼。

在與趙麗宏先生溝通之后,我們決定對手稿展開整理工作。

張平治老先生對中國古典詩詞、中國現(xiàn)代新詩、文藝美學(xué)理論等都頗熟稔,也有自己的理論研究。在此基礎(chǔ)上,手稿針對趙麗宏早期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進行了賞析品評。內(nèi)容涵蓋寫作背景介紹、意象內(nèi)涵分析、用典出處的拓展、語言修辭以及與其他藝術(shù)門類(主要是音樂方面)的關(guān)系等多個方面。

在整理過程中,我們最深刻的感受是,張老先生作為書稿的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感性的讀者,在閱讀時思緒飛揚、神馳八荒的心境,一種自由而愉悅的精神歷程。恰如趙麗宏先生在書房建成之時所談及的,“讀書寫作,其實只需半席之地。在書房里活動飛翔的是精神,精神是不受空間束縛的”。

在對書稿做最小程度的必要修訂之后,我們盡力保留其原貌、全貌,最后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就是這部《趙麗宏詩歌審美散論》。雖散但有一以貫之的內(nèi)核所在。它不是嚴肅的文論,而是一位熱愛文學(xué)、敬重文學(xué)的引導(dǎo)者,一路帶著我們在詩的世界暢游,欣賞文學(xué)的美好,領(lǐng)悟藝術(shù)的相通,不僅普及許多文學(xué)藝術(shù)的常識,更深深體會歷經(jīng)滄桑的人生況味。

“靜安區(qū)圖書館里,趙麗宏書房只是小小的一個格子,就像一盞小燈,輻射光亮,給讀書人照明?!薄@是王安憶女士為趙麗宏書房所題寫的賀詞。

這部書稿留存在我們的書房中,便也將成為一盞永遠為閱讀而點亮的小燈。

猜你喜歡
平治趙麗宏書稿
我的鄰居趙麗宏
科技書稿的邏輯性審查方法歸納
我的鄰居趙麗宏
平治
建筑類書稿“齊、清、定”之細談
為二維碼識別的獻禮之作——評測平治二維碼門禁讀卡器
談?wù)剷逯杏嘘P(guān)偽滿洲國表述的幾個問題
關(guān)于《中國雜文》(百部)答問(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