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點撥
一、符合情境
近年來,高考作文題多為情境作文,要求考生根據(jù)情境選擇文體完成任務。不同的應用文體,表達方式不同。如語體分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談話語體包括日常談話、演講、辯論等;書面語體分為文學語體、政論語體、科學語體等。它不僅與語言形式相關,也和人的思想水平、道德修養(yǎng)、知識背景、情感氣質(zhì)等因素有關。因此考生在寫作中要注意情境的制約,使用的詞句應處在全篇或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中,只有根據(jù)特定語境選擇恰當?shù)脑~句才能準確地表達意思。
考生要恰如其分地敘事寫景、表情達意、釋物明理,同時還要符合文題要求的身份、環(huán)境,正確地運用稱呼。在不同場合采用不同的文體形式、語言形式。如演講稿是念給人聽的,要多用短句、口語,不用容易引起歧義的詞和生僻的詞等。
二、準確表達范圍、程度及心理
1.精確選用詞語。
在選用詞語方面,尤其是動詞、形容詞、副詞,不要使用諸如“可能”“大概”“也許”“左右”等不確定的詞來表明態(tài)度與觀點;多使用“堅決反對”“完全錯誤”“決不能這樣”等詞語來表明自己的鮮明態(tài)度。在表達自己不同的態(tài)度與感情時,可以通過選擇詞義的褒貶來實現(xiàn)。感情色彩鮮明的褒貶義詞語可以增強語言表達的效果,那些感情色彩不鮮明的中性詞,只要結(jié)合好語境,同樣也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度。表達時如果能做到色彩鮮明,也可以突出事物特征。因為顏色可以給人以最大的刺激,也是最富有感情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2.選用恰當?shù)木涫健?/p>
一定的句式表露一定的感情,句式變了,句意也會產(chǎn)生變化。如用肯定的語氣來表明觀點,可以選用雙重否定;再如反問句式可以加強語氣,使自己觀點的表達更加鮮明而強烈。注意整句與散句的使用。整句形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意義鮮明,適合于表達豐富的感情,給人以深刻而鮮明的印象。另外,如能恰當?shù)厥褂梅磸?、排比、對偶,也能增強語言的鮮明度。
3.運用合適的修辭手法。
考生在作文中要選擇那些具體的、形象的、新鮮的、內(nèi)涵豐富的和能夠調(diào)動人的感官體驗的修辭手法。如比喻使人或事物更形象生動;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使描繪對象色彩鮮明、生動形象,表意豐富;排比可加強語勢,充實內(nèi)容,強化感情;反問是為了強調(diào);夸張是為了強調(diào)和突出,以加強語氣,烘托氣氛,增強表達效果;對偶是為了增強表達的音樂美,或表意凝練,或抒情酣暢;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增強聯(lián)想。
文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人民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先后有290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zhàn),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xiàn)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歷時一年的捐獻武器運動,募得的捐款可購買3700多架戰(zhàn)斗機。2年零9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zhàn),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wěn)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校團委舉行“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的主題征文活動。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說說你的感受與思考。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試題分析
這道作文題定位高,以宏大的歷史事件為選題角度?!般懹洑v史,迎接挑戰(zhàn)”可選擇的談論角度不多,不容易從多角度入手。對歷史的認識深刻和對國家民族現(xiàn)在及未來的思考多的考生,和經(jīng)過多年的廣博讀書和思考,能夠厚積薄發(fā)的考生相對更容易創(chuàng)新立意。我們都學過這段歷史,在實際作文的時候很容易下筆。人人都可以寫,但不容易出新。因此,寫這道作文題的關鍵是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和高度。題目看似平凡,僅僅是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想法、看法和思考,但由于是關于國家民族歷史與未來的思考,所以其實并不容易。從立意和內(nèi)容上說,該文題主要考查如何銘記歷史與迎接未來挑戰(zhàn)。所給材料和寫作任務以“銘記歷史,迎接挑戰(zhàn)”為主題組織,考生審題立意、構思行文都應該緊扣這個中心,可以表達共識,提出愿望,同時深入思考如下問題:歷史為什么值得銘記?你對這段歷史有多少了解?為什么要以此精神來迎接挑戰(zhàn)?當今世界有哪些重大挑戰(zhàn)?歷史和挑戰(zhàn)之間的關系如何?校團委代表的是青年一代,青年一代更應承擔起怎樣的責任?
參考立意:
1.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
2.迎接當下和未來的挑戰(zhàn)需要從歷史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
3.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4.抗美援朝精神永垂不朽;
5.青年一輩要繼承前輩傳統(tǒng);
6.繼往開來,當好接班人。
教師下水
自信包容開放,再鑄民族輝煌
朝鮮,一個與中華民族命運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地方。1950年,朝鮮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剛剛擺脫了百年屈辱、遍體鱗傷從內(nèi)戰(zhàn)烽火中站起來的人民共和國,毅然出兵,最終逼和對手。十數(shù)萬華夏兒女血灑疆場,終贏得世界的尊重。這一仗打出了東北亞幾十年的和平局面。中華民族終于開啟了再次輝煌的征程。
回首公元1894年,面對日本軍隊,幾十萬清軍一路敗退回鴨綠江邊,進而丟失遼東半島,隨后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然而歷史上,我們何曾遭受如此屈辱?公元1592年,在史稱“壬辰倭亂”的明朝萬歷援朝戰(zhàn)爭中,面對幾十萬日軍入侵,幾無立錐之地的朝鮮國王向大明求援。碧蹄館一役,六千明軍面對四萬三千日軍的圍攻毫無懼色,誓死血戰(zhàn)逼退對方。兩次援朝戰(zhàn)爭,中方不惜代價,終于擊碎了日本征服大陸的幻想。再上溯到公元663年,唐朝、新羅聯(lián)軍與日本、百濟聯(lián)軍大戰(zhàn)于朝鮮白江口。面對數(shù)倍于己的對手,大唐以少勝多。經(jīng)此一戰(zhàn),基本奠定此后一千年東北亞的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格局。
這幾次朝鮮戰(zhàn)爭就像一面面鏡子,照見了我們民族歷史進程的方向。大唐白江口一戰(zhàn)贏得了中國在東北亞的穩(wěn)固地位。大明萬歷援朝戰(zhàn)爭雖艱難血戰(zhàn)逼退了對手,但無法改變中華民族在東北亞日益衰落的狀況。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在朝鮮一敗涂地。究其原因,戰(zhàn)爭的勝負是國運的體現(xiàn)。國運的上升則有賴于國家民族自信、包容、開放的心態(tài)。自負、狹隘、封閉的心態(tài)注定導致國運的衰落。我們要銘記歷史,銘記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和平發(fā)展機會。同時,我們要迎接挑戰(zhàn):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大唐的自信、包容、開放,使得我們民族在那個時代贏得世界尊重;而明清的自負、狹隘、封閉使得中華民族在近代以來西方開啟的工業(yè)化“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沉寂了百年。新中國的抗美援朝,不僅打出了人民軍隊的聲威,也奠定了中國夢再次騰飛的基礎。
當面對七十年前數(shù)十萬志愿軍將士用鮮血鑄成的抗美援朝豐碑的時候,當面對眼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候,我們當自信包容開放,再鑄民族輝煌!
【李民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