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娜 漆婭 葉品明 蔣昌杰 李桂娥 李志輝 羅燕英 黃連冬
摘要 對金花茶雜交新品種“瀲滟佳人”和“娜月紅顏”的選育進行研究,“瀲滟佳人”和“娜月紅顏”分別由崇左金花茶 (Camellia perpetua) ×杜鵑紅山茶 (C.azalea),“回歸”×防城金花茶(C.nitidissima) 雜交后代選育得到。結(jié)果表明,“瀲滟佳人”為多季開花,與親本的花期極為相似,花色表現(xiàn)雙親的中間性狀。“娜月紅顏”為垂枝型灌木,花色為雙色,兼具雙親的2種顏色,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關鍵詞 金花茶;多季茶花;雜交育種
中圖分類號 S 68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1)16-005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6.015??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Breeding of Two New Yellow ?Camellia ?Hybrid
HUANG Xiao-na,QI? Ya,YE Pin-ming et al
(Nangning Golden Camellia Park,Nanning, Guangxi?? 530022)
Abstract The breeding of two new yellow ?Camellia ?hybrid was studied. Two new hybrid varieties of yellow ?Camelli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progenies of ?C. perpetua × C. azalea ?and ?C. ‘huigui × C. nitidissima. The result showed that Lianyan Jiaren was a multi-season blossomed ?Camellia, and its flowering period was very similar to that of its parents,flower color showed the intermediate traits of parents.Nayue Hongyan was a pendulous branches shrub,it had the color of both parents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
Key words Yellow ?Camellia; Multi-season blossomed camellia;Hybridization
金花茶花朵中的黃色基因在培育茶花新品種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1],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世界的茶花愛好者利用金花茶遠緣雜交[2],培育了“冬月”“新黃”“黃達”等具有黃色花朵的雜交新品種,為茶花產(chǎn)業(yè)增添了優(yōu)秀的種質(zhì)資源[3]。
南寧市金花茶公園是以種植“茶族皇后”金花茶為主的茶花專類園[4],是國家金花茶種質(zhì)資源庫,從20世紀80年代開展以金花茶為親本,與多種茶科植物進行遠緣雜交育種試驗,并選育出10個雜交新品種,如“冬月”“金背丹心”“回歸”“冬陽之?!钡萚5],2008年以來在野外發(fā)現(xiàn)并引入多季山茶物種崇左金花茶[6],從廣東引入杜鵑紅山茶,并開展了多季茶花的育種研究。筆者對金花茶雜交新品種的選育進行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從金花茶公園基因庫選取地栽、健壯、長勢良好、開花茂盛的防城金花茶、崇左金花茶、杜鵑紅山茶和山茶“回歸”?!盎貧w”是由金花茶和紅茶梅雜交得到的F 1。
1.2 方法
在花期用常規(guī)授粉法,選擇花苞松軟且未開放的崇左金花茶、“回歸”山茶的花蕾,去雄,然后將父本花粉授予柱頭上,套袋標記,待花瓣脫落后可取下套袋,座果后用塑料網(wǎng)套住防止果實開裂種子掉落。當雜交果果皮成熟至開裂,將種子采收進行播種。崇左金花茶和杜鵑紅山茶盛花期為5—7月,防城金花茶花期為12月至翌年3月,“回歸”花期為10—12月。
2 結(jié)果與分析
2009年11月用“回歸”×防城金花茶雜交,2010年9月收種子一粒,編號為102,2017年開花,命名為“娜月紅顏”。
2010年4月用崇左金花茶×杜鵑紅山茶雜交,同年7月收種子一粒,編號為48,2017年8月開花,命名為“瀲滟佳人”。
2.1 “娜月紅顏”的形態(tài)特征
灌木,植株呈垂枝型,樹皮灰白色,嫩芽紅棕色,嫩枝紅棕色,有毛,老枝棕色,無毛。枝葉中等稠密。葉橢圓形,正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葉面革質(zhì),有光澤,中等厚度,先端窄短尾尖,葉基寬楔形,長7.2~8.6 cm,寬3.5~4.8 cm,葉片無毛,葉緣粗齒狀,葉柄長0.6~0.8 cm,上斜著生?;ㄑ恳干蝽斏嗥餐郀?,半圓形,黃綠色,5~6片,有毛;花冠直徑5.9~7.5 cm,半重瓣型,花瓣薄,9~11片,圓形,花瓣頂端中度褶皺,花脈明顯,花瓣復色,花瓣外端為青白色(RSH 157D),近基部為濃黃粉色(RSH 45D),最外層花瓣為淡青黃色(RSH 2D)雄蕊多數(shù),排列方式為筒型,無瓣化,雌雄蕊近等高,柱頭深裂,子房球形,光滑無毛?;ㄆ?—2月(圖1)。
2.2 “瀲滟佳人”的形態(tài)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植株呈半張開型,樹皮灰褐色,嫩芽淺棕色,嫩枝深棕色,無毛,老枝淺棕色。枝葉稍稀,葉片上斜著生。葉片倒卵形,正面深綠色,背面淺綠色,葉面無革質(zhì)。中等厚度,先端闊短尾尖,葉基楔形,長7.6~9.8 cm,寬3.4~4.5 cm,葉片無毛,葉緣有稀疏淺細齒,葉柄長0.9~1.3 cm。花芽頂生,萼片覆瓦狀,橢圓形,亮黃綠色,5~6片,無毛,花冠直徑7.8~9.5 cm,半重瓣型,花瓣 9~10片,花瓣中等厚度,倒卵形,花瓣頂端微凹,花瓣邊緣有中度褶皺。花脈明顯,花瓣顏色為濃粉色(RSH 49A),雄蕊多數(shù),排列方式為筒型,無瓣化,雌雄蕊近等高,柱頭深裂,子房球形,光滑無毛。盛花期6—8月(圖2)。
2.3 “娜月紅顏”與親本特征比較
“娜月紅顏”的母本是由金花茶和紅茶梅雜交得到的雜交品種“回歸”,灌木,花為粉紅色半重瓣花型,嫩枝有毛,葉片為中型,葉基寬楔形,能少量結(jié)實。父本是金花茶,系廣西野外收集的原生物種,小喬木,花為金黃色半重瓣花型,嫩枝無毛,葉片為大型,葉基寬楔形,結(jié)實較多。“娜月紅顏”在株型、葉基形狀、嫩枝有毛和花型上與“回歸”相似?;ㄉ珵殡p色花,但比親本的顏色要淺,花的大小和花瓣數(shù)量與親本相近,花瓣的褶皺都聚集在頂端且比親本更明顯(表1、圖3)。
2.4 “瀲滟佳人”與親本特征比較
“瀲滟佳人”的母本是廣西野外收集的原生物種崇左金花茶,該物種的花為金黃色半重瓣花型,花瓣橢圓形,花瓣無褶皺,葉片形狀橢圓形,葉尖漸尖,邊緣具細鋸齒。父本是在廣東收集的原生物種杜鵑紅山茶,該物種的花為鮮紅色單瓣花型,花瓣狹長倒卵形,花瓣無褶皺,葉片倒卵形,葉尖微凹,邊緣全緣。“瀲滟佳人”的花色為濃粉色,花瓣有中度褶皺,形狀呈倒卵形,葉尖闊短尾尖,這些形態(tài)與親本完全不同。而花瓣大小和數(shù)量介于2個親本之間,花期與親本相似,盛花期均為夏季,且多季節(jié)開花(表2、圖4)。
3 結(jié)論
通過利用金花茶與紅色山茶進行雜交,得到的后代花色改變,“娜月紅顏”的青白色花瓣和“瀲滟佳人”的粉色花瓣都是金花茶的花色基因起作用,然而親本中金花茶黃色的性狀并無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研究表明,金花茶花朵的黃色性狀是由淡黃色基因(Py)和黃色基因(Y1,Y2,…,Y5)組合疊加而成[7],這多個基因在后代沒有完全被遺傳并組合時,就顯現(xiàn)不出黃色性狀,而淡黃色基因為單基因,且相對白色花為顯性,在遺傳上比較容易穩(wěn)定遺傳,目前已知的有金花茶雜交品種“冬月”“新黃”“正黃旗”“黃的旋律”等[8],這些茶花基本上都是淡黃色,可見淡黃色基因在后代遺傳上比較容易,要想得到金花茶的黃色,在親本的選擇上如果有一方是金花茶,那么得到黃色花朵后代的可能性就會多一些[9]。
利用崇左金花茶為母本的多季茶花進行雜交,得到的雜交品種目前還鮮見報道,因為“瀲滟佳人”的雙親都為多季茶花,因此后代也為多季開花。并未能證明崇左金花茶的多季花期性狀是否能遺傳至后代,因此,在今后的雜交育種中,利用崇左金花茶與秋冬季節(jié)開花的茶花進行雜交,觀察后代是否為多季節(jié)開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10]。
參考文獻
[1] 趙世偉,程金水,陳俊愉.金花茶和山茶花的種間雜種[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8,20(2):44-47.
[2] 程金水,陳俊愉,趙世偉,等.金花茶雜交育種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1994,16(4):55-59.
[3] 洪永輝,林能慶,陳天增.金花茶組優(yōu)質(zhì)種質(zhì)資源雜交育種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20,48(21):119-122.
[4] 胡佩龍,和太平,文祥鳳,等.南寧市金花茶公園觀賞植物資源調(diào)查[J].南方農(nóng)業(yè)學報,2012,43(8):1164-1168.
[5] 李桂娥,蔣昌杰,李志輝,等.南寧市金花茶公園茶花引種保護與研究進展概況[J].現(xiàn)代園藝,2015(8):130-131.
[6] 梁盛業(yè),黃連冬.金花茶新種——崇左金花茶[J].廣西林業(yè),2010(6):33.
[7] 陳銀霞,唐山,趙松子.金花茶花色遺傳研究進展[J].南方林業(yè)科學,2015,43(6):39-41,55.
[8] 高繼銀,陳紹云,徐碧玉.世界名貴茶花[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28,141-142.
[9] 吳洪明,楊江帆,詹梓金.黃色山茶花栽培育種研究進展[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4,31(3):147-150.
[10] 尹麗娟,有祥亮,張冬梅.多季茶花育種現(xiàn)狀及公園綠地中的配置應用[J].園林,2019(1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