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學生立場的教育求索

2021-09-05 17:20:20孫劉華
中小學德育 2021年8期
關鍵詞:育人家長學校

孫劉華,鹽城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首批教育家型校長培養(yǎng)對象、江蘇省骨干教師培育站主持人、江蘇省網(wǎng)絡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江蘇省道德與法治課程基地主持人、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個人,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教師、江蘇省婦聯(lián)家庭教育特聘專家。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一百多篇,主持多項省重點課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我似乎天生為教育而生,每天都激情滿懷,不知疲憊。也許正是基于這樣的性格,剛走上教育崗位的第一年,我就接手了八個班的政治課教學任務,且樂此不疲。那時,分配到鄉(xiāng)村學校的大學畢業(yè)生特別受學生崇拜和追捧,這讓初為人師的我早早就產(chǎn)生了桃李滿天下的感覺。而今,我的教學生涯已延續(xù)了近三十個年頭,期間的辛酸苦樂幾乎融進了每個日子,自不必細說,而最讓我欣慰的,是自己始終堅守學生立場,努力激發(fā)每一個孩子奮進的力量,讓他們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文化創(chuàng)生,讓學生找到最優(yōu)秀的自己

學校文化是什么?成尚榮先生曾經(jīng)說過:“學校文化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受得到?!被凇凹ぐl(fā)每一個孩子成長的力量”的核心辦學理念,我一直思考著怎樣把學校真正辦成學生的學校,而不是校長的學校。為此,我在鹽城開發(fā)區(qū)實驗學校新校組建之初,就組織師生提煉了“大氣謙和,博雅人生”的校園文化主張。我認為,站在學生立場的文化創(chuàng)生,最顯著的特點應是學校到處都是“師生自己的文化”。而這也是我們這么多年來始終追求的目標,不過分注重形式,而讓學生盡情感受文化的魅力,實現(xiàn)以文化人。

作為現(xiàn)代學校,文化主張應是靈魂所在,因而,沒有學生參與的文化布設是沒有生命活力的。2009年,我們在校園宣傳欄里設置了“感動中國人物”介紹,一年后準備換上新一批人物時,我在十個班做了調查,發(fā)現(xiàn)竟然沒一個學生能完整說出三個以上感動中國人物的故事。為什么學生對每天必經(jīng)之地的大幅宣傳會熟視無睹?校園里到底有多少大張旗鼓的教育元素能影響到學生?我沒有找到確切答案,但卻得到了很大啟發(fā)。從此,我們的“感動教育”首先都會以班會課的形式展開,讓學生自己介紹候選人,每人遴選10人并說明理由。而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我們都會組織全校學生收看。從此,一個有趣的表達方式出現(xiàn)了——學生們在看到候選人出場后,紛紛叫嚷著“這個人是我選的”“這個人也是我選的”。而在平日里,你總會看到感動教育長廊經(jīng)常聚集著一些孩子,他們沉浸在那些感人的故事當中。教育就是這樣,看似深奧難測,其實奇妙無比,而其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讓學生參與其中。如此,當教育與學生發(fā)生關聯(lián)時,其強大的育人力量自會源源而出。

杜威說:“如果我們沿著過去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學生,那么我們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未來。”我深以為然。校園里同樣一句標語,同樣一排櫥窗,育人的功能卻千差萬別。曾有來訪老師問我,餐廳里那句“健康美麗基于營養(yǎng)”有沒有什么故事?的確有故事——實際上,在我們學校,類似這種標語的背后都有特定的故事——有一段時間,食堂反映可口的紅燒肉學生竟然不吃,原因是學生認為吃了要長胖。很顯然,學生的認識有偏差。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實際牽涉著學校教育的理念,政教主任因此在一次主題活動中“嚇唬”學生說,不吃肉的女生29歲前就會成為“黃臉婆”。沒想到學生們居然在嘻笑中接受了這個沒有科學依據(jù)的觀點,其實他們更多地是體會到了老師們的良苦用心。學校類似的標語很多,如“門前一堵墻,轉彎好多路”,這是我為學校心理咨詢中心而題寫的,目的是讓那些心情低落的學生盡早振作起來。又如“宿舍不只是睡覺的地方”,這是一個學生在宿舍文化創(chuàng)建時提出的,讓更多的同學懂得了宿舍也是相互包容、彼此尊重、紀律嚴明、助人為樂的公共場所。

打造師生“自己”的校園文化,是我一直主張的學校文化布置的基本思想。當師生在校園里隨處可見自己的照片、事跡在墻壁或櫥窗里展示,那該是一種多有正能量的激勵方式。語文組長張老師說,今年有幾個“學校形象大使”的讀書介紹是老師硬加上去的,這幾個學生平時不太愛閱讀,可在“發(fā)書推薦”欄里卻寫著他們愛讀書。問及他們?yōu)槭裁匆疤摌嫛?,老師們說學生愛不愛讀書,關鍵看怎么評論他,如果大家都說他愛讀書,他就真的會成為一個愛讀書的人。櫥窗里展示了幾百人,其中雖有公認的佼佼者,引來不少同學擁躉,但其實每個展示者最關心的都是其本人。這也是這幾年學校文化環(huán)境布置的獨特之處——喚醒一個學生,激勵一個學生,一個櫥窗只為一個學生,一個活動對準一個學生。學校處處有著學生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激勵著許多學生,但最大的受益者無疑還是故事的主人公自己。

課程架構,讓學生擁有成長的營養(yǎng)

課程是學校辦學的靈魂,是學生人生發(fā)展的軌道,更是學生成長的營養(yǎng)。如何為學生架設更為寬廣的人生橋梁?所謂格局有多大,發(fā)展空間才可能有多大,我想,學校教育的出發(fā)點,必須是站在高位的,只有以“遠望”的姿態(tài),才能看得見更遠的未來。

2017年,我們開始與復旦大學附屬五浦匯實驗學校合作辦學,他們的課程架構給了我很大啟發(fā)。別看他們的學生參與了那么多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卻依然能在學業(yè)上勤奮努力,并擁有強烈的“強國有我”的責任擔當。這讓我燃起了要為學生架構起豐富的課程的念頭。

課程架構從何入手,如何讓學生參與到課程設計中來,使課程真正豐富學生的成長?由此出發(fā),我們的課程建設經(jīng)歷了從無序雜亂到整體架構,從單一學科到跨界融合的探索過程,最終確立了基本的理念——“全科育人,每門學科都重要;全員育人,人人都是課程的建設者;全域育人,處處有課程,事事皆課程”。

基于學生立場的課程建設,我始終堅持“四問”,即:學生在哪里?教師在哪里?教材在哪里?評價在哪里?考慮到國家對校本課程建設的要求是服從和服務、豐富和拓展,我提出了“學科+”的基本思路,即課程圍繞學科開展,讓學生在課程建設中學會設計,找準與學科關聯(lián)的資源,形成服從于學科教學的校本體系。學生最喜歡什么和學生成長最需要什么,也就是核心素養(yǎng)中提及的“通過自主發(fā)展和社會參與,培養(yǎng)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我們課程建設的基本思想。

由此出發(fā),2018年以來,學校各學科都有了自己的序列化的課程,如語文學科的“語文+游學”課程,開辟了“跟著名著去游學”的專項課程;“語文+播音主持”課程,開設了“實校好聲音”主持人年選;“語文+鹽阜小記者”課程,寫作納入了“慧玩課程”等。在所有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活動和資源查找均由學生負責。五年級以上由學生負責設計方案,學校組織評審團答辯通過后組織實施。對于音樂、美術、體育等學科,我們則采用了“學科+項目”的方式,讓學生自由選擇,通過“因趣走班”的形式,讓“一人一項目”助推每個學生真正實現(xiàn)體育藝術“2+1”,即擁有兩項體育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皩W科+”課程體系的建立,充分發(fā)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解決了課程建設中的標準問題、師資問題、評價問題等。

2020年,我主持申報了“江蘇省道德與法治課程基地”,學校課程架構開啟了又一種新的形態(tài)。課程目標更加聚焦核心素養(yǎng),課程內容更加側重綜合實踐,課程實施更加注重體驗探究,課程評價更加凸顯多元發(fā)展。課程基地的建設讓課程找到更多的物型依托,尤其是基地場館的學科性育人功能因此被激發(fā)。道德與法治課程基地共設九個場館,包括模擬法庭、心靈驛站、生態(tài)創(chuàng)客、法制走廊、東蘺菜園、食品安全教育基地、家校共育會客廳、紅色展區(qū)、國學館等,九個場館分別對應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的某塊內容,由學生根據(jù)分配的項目對教材相關內容進行解讀。每個班級在不同場館輪流安排講解員三人,或在基地場館安排相應課時教學?;貓鲳^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進行深層次探究學習,推進課程育人走向高質量。基于學生立場的課程創(chuàng)新,我們又帶著學生開始了“跨界+融合”的課程建設,并對課程創(chuàng)建組提出了“六個跨界”的要求,即跨學科、跨行業(yè)、跨區(qū)域、跨學界、跨學段、跨學校。

實踐告訴我們,要培育適應未來社會要求且具備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就必須關注孩子,關注課程。同時,因為每一個孩子都與眾不同,我們就須順應孩子的個性,創(chuàng)設自由成長的育人空間,開設適合孩子自然生長、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發(fā)展需求的課程。

課堂變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時空和土壤。課堂決定了學生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和怎樣的速度去達到成長的目標。2007年,我曾向全校師生發(fā)放各類調研表,通過這種“問計于民”的方式,讓學生回歸到課堂中央,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為此,我和師生們共同確認了我們的課堂要求,即把自主的時間讓給學生,把展示的舞臺獎給學生,把合作的本領教給學生,把探究的情趣留給學生。教學改革的序幕因此拉開。以合作、展示為主要學習方式的課堂,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我們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課堂是育人的天地,即如葉瀾教授所說:“讓課堂喚發(fā)生命的活力?!钡n堂改革不能從一潭死水變成一鍋開水,而是要構建起有序的、有情的、有溫的、有知的和有魂的課堂。學生的成長需要一定的規(guī)則約束和糾偏,因為所有合作、展示類的課堂一定是基于一定的組織進行的。為防止課堂教學天馬行空,我給老師編寫了《合作型成長課堂的紀律規(guī)范》,并提出“沒有紀律就沒有真正的合作”。實際上,基于學生立場的分析,沒有紀律的課堂根本無法保證個性化發(fā)展?;仡櫴嗄甑恼n堂改革實踐,可以看到紀律保證是我們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對學生負責任的表現(xiàn)。

在教學改革中,我們十分注重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提出“沒有尊重就沒有合作”。而“小組關愛”則是我們在推進改革中的一個新要求。小組建立起來后,要取得高效合作的效果,老師在其中起著很大的作用。課堂上,每一次的合作,老師都要參與一個小組,手把手地讓小組合作的流程更加規(guī)范和流暢,同時讓小組研討的氛圍更加濃郁,讓討論的問題更有水準。老師每天至少要找一個小組的全體成員集體談話,或指出問題,或提出希望。每個小組要有自己的名稱、口號、目標、誓言和行動宣言等。如此建立以學友情結為紐帶的,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小組成員關系。在互學中,我們重新定義了“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體驗到“教別人是最好的學習方法”。班級學習小組也從“學習共同體”上升到“成長共同體”。

站在學生立場的教學變革,也使我對課堂的思考更加理性,從追求學習方式的變革到更加追求課堂育人的成效。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yǎng)框架出臺后,課堂如何指向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育全面發(fā)展的人,成為我們更為關注的價值追求。課堂改革的理念也更加清晰,從“知識本位”到“素養(yǎng)本位”的轉型,我們的課堂理念也隨之向“課堂面向真實的生活,活動貫穿課堂始終,思維保持有效維度,評價充滿人文陽光”。于是,我們有了“學友我點贊”專欄,把合作學習中的負面情緒在彼此欣賞中撥開云霧;于是,我們有了“傾聽十問”,把傾聽作為對別人的基本尊重和自己的基本修養(yǎng);于是,我們有了“學科主張”,把學科育人作為課堂育人的更高要求。

教育的元素很多,但我一直堅持“課比天大”的思想,因為抓好課堂就抓住了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就培植了學生成長的生態(tài)園。

家校共育,讓學生推動教育的進步

站在學生立場,學校教育的諸多方式都要創(chuàng)新。有學生對我說,家長會要讓學生參與,要讓家長聽到學生的聲音。這讓我很受啟發(fā)。家長是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是學生成長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學校相向而行就會讓教育功能疊加。由此我一直思考,該用什么方法將家長的注意力引到關注孩子、關注教育的方向上來。我想,能牽引家長思想的還是學生。作為教育者,必須以孩子的優(yōu)秀激發(fā)家長熱情,以孩子的進步推動家長的進步。

從此,我們的家長會都由學生策劃,學生主持,家長會由“告狀會”“批判會”變成了“展示會”“溝通會”“培訓會”。每次家長會都有主題,如“我們一起遠離游戲”“聽聽孩子們的心聲”“班級微信群群規(guī)制定與解讀”“家有考生,家長怎么做”。每次家長會,班主任和學生都會協(xié)商把家長中存的問題,班級需要家長提供的支持等都以主題形式推出。更重要的是,學生角色的轉換把原來需要老師苦口婆心勸導的事,變成了學生自己教育自己的過程。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積極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我們在放學區(qū)安置了一塊30平方米的電子屏,建成了“10分鐘開放式家長學?!薄C刻旄鶕?jù)三個級部不同放學時間,分別展示20名學生的事跡和2名家長的家教經(jīng)驗。同時,學校所有的活動,集體或個人取得的成績,優(yōu)秀教師的事跡等,都源源不斷地在放學區(qū)大屏上展示。很多家長每天都在放學區(qū)盯著大屏,迫切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時,我們班主任還會提前通知家長,告之最近大屏要展示的內容。當學校放學區(qū)成為“10分鐘家長學?!焙?,施教區(qū)的人們也增加了更多的話題。

家長學校會客廳是我們的又一創(chuàng)意空間,這是“校長接待日”的一個區(qū)域,也是家長委員會集中議事的地方,同時還是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場所。其最大的功能還是問題家庭教育的協(xié)調區(qū)。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聘請了心理學教授,把這個區(qū)域分為交流室和傾聽室。老師和學生溝通時,家長在傾聽室聽學生反映的情況,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心理學專家則根據(jù)學生的陳述,對父母的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幾年來,家長們都體會到,學校每做一件事都是為了讓學生能有更好的成長空間,在成長過程中重要他人如何正確相伴,如何讓這些孩子少一些煩惱和焦慮,并擁有更寬的視野和更遠的志向。

這些年里,我一直審視著自己的學生立場,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我也一直用學生立場的基本思路來引導全校教師,從學生身上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身上挖掘喚發(fā)成長的力量,從學生身上體味品格的純良和人性的美好。

責任編輯? ?余志權

猜你喜歡
育人家長學校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xù)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家長日常行為規(guī)范
趣味(語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長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家長請吃藥Ⅱ
螢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長不認同只要學習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奇妙學校
“珠”育人
他們用“五招”育人
中國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14:17:50
白城市| 石狮市| 庆阳市| 大兴区| 库车县| 南丹县| 扎鲁特旗| 安宁市| 大冶市| 乌拉特中旗| 垣曲县| 平顶山市| 洪泽县| 罗平县| 玉田县| 双辽市| 六盘水市| 宿迁市| 通州市| 河池市| 南川市| 宜宾县| 喜德县| 瑞丽市| 东源县| 大悟县| 舞阳县| 讷河市| 博客| 彭州市| 海盐县| 江华| 岳阳市| 秦皇岛市| 剑川县| 汪清县| 山阳县| 五莲县| 平昌县| 南华县|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