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忠
2019年始,我在車巴河岸邊一個牧村駐村兩年,吃住都在村委會小二樓上。小二樓坐東朝西,雖然有爐子,但難抵直入骨髓的寒冷。每天晚上,將身子裹得嚴嚴實實,半夜里還是常常被凍醒。每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不是急于上廁所,而是整理亂如雞窩的頭發(fā)。在小二樓洗頭需要極大的勇氣,只好將毛巾在熱水中泡一下,再擰干捂在頭上,等張牙舞爪的、猶如牦牛膝蓋般的頭發(fā)完全貼在頭頂上時,才可以飛奔下樓,才可以真正開始新的一天。
小二樓向陰,寒冷無比。隆冬之時,怒吼的風像魔鬼迎娶新娘。不敢出門,只好把塑料罐改成一把夜壺,坐等春和景明的某一天,時間給我一個光榮的身份。
小二樓對面有一家雜貨鋪,雜貨鋪能給人希望,不過,所有一切也只能是想象,因為,那間雜貨鋪大多時間都關著門。黃昏時分,牛從山林里出來,當它們路過雜貨鋪的時候,雜貨鋪偶爾會開一次,但很快又會關上門。巷道里的路燈徹夜不眠,但沒有行人。這時候,我會聽見車巴河的流水聲,還能聽見山林里各種各樣的鳥兒的叫聲。一旦進入夜晚,就連流水聲都聽不見了。
拉開麻布窗簾,大多時候,我會看見走在巷道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們背著柴禾,滿面笑容,相互致意。上午10點的時候,陽光會滑過窗臺,轉瞬即逝。桌子擺放著廚具,廚具上,每天都會有新的灰塵堆積,盡管如此,它們依然發(fā)出青稞的馥郁之氣。
《車巴河紀事》就是在這個小二樓上寫的,既是駐村期間的自我表達,也是散文集《車巴河筆記》的另一個補充。紀事中,有心靈的寂寞和反抗,也有希望與溫暖,因為,我時刻在等待“衣錦還鄉(xiāng)”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