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福,董發(fā)勤,劉明學,張 偉,何 苗,陳木蘭
1.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變研究中心,四川 綿陽 621900;2.西南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3.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綿陽 621010;4.西南科技大學 分析測試中心,四川 綿陽 621010
鈾是一種天然的放射性元素,常被用于各種民用和軍事項目。在鈾礦的開采、提煉、加工和偶發(fā)事故中,會對水體和土壤等環(huán)境造成鈾的放射性污染[1]。鈾的半衰期非常長,如235U的半衰期為7.04億年,238U的半衰期長達44.68億年,一旦發(fā)生污染就會在環(huán)境中長期存在。鈾可以通過口、鼻和皮膚進入人體,對人類健康構(gòu)成了長期的潛在風險,包括輻射危害、生物動力學毒性、代謝毒性和化學毒性等。這些危害對哺乳動物的繁殖和發(fā)育造成嚴重損害,包括生育能力下降、胚胎發(fā)育異常和癌癥等[2-4]。近十年來,開發(fā)鈾污染環(huán)境的修復技術(shù)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guān)注和廣泛研究,報道了多種修復方法,包括物理-化學法[5-6](吸附、沉淀、離子交換和膜分離等)、微生物法[7]、植物法[8]等,其中吸附法作為一種簡單、高效的分離方法引起了人們廣泛的研究。
黃鉀鐵礬(KFe3(SO4)2(OH)6)作為一種含鐵硫酸鹽的次生礦物,主要形成于酸性、富含硫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這些環(huán)境包括由含黃鐵礦的沉積物形成的酸性硫酸鹽土壤、硫化礦床風化帶、酸性高鹽湖泊沉積物、酸礦廢水區(qū)域、黃鐵礦煤矸石的風化場地等[9]。在冶金工業(yè)上,濕法煉鋅除鐵工藝也會產(chǎn)生大量黃鉀鐵礬廢棄物[10]。黃鉀鐵礬這種次生礦物長時間未得到有效的開發(fā)利用,直到近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其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和較多的表面羥基,是一種優(yōu)良的吸附材料,而且其晶體結(jié)構(gòu)中多個晶體化學位置都能被其它元素取代,形成廣泛的類質(zhì)同象?;谶@些特性,黃鉀鐵礬能夠?qū)⒂卸?、有害元素以共沉淀或吸附的方式固定起來,從而減輕對環(huán)境的危害。因此,現(xiàn)在黃鉀鐵礬廣泛用于含As(Ⅴ)、Cr(Ⅵ)、Cu(Ⅱ)、Hg(Ⅱ)和Tl(Ⅰ)等有毒元素廢水的處理[11-18],但是卻鮮有其用于含鈾廢水處理的報道。
本工作擬選取黃鉀鐵礬作為吸附劑,研究其對U(Ⅵ)吸附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吸附動力學和吸附等溫線,探討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機理,并比較兩種制備方式獲得的材料在吸附性能上的差異,以期為鈾污染廢水的處理提供一種廉價的吸附材料。
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其中硝酸鈾酰(UO2(NO3)2·6H2O)和偶氮胂Ⅲ(C22H18As2N4O14S2)購買自Sigma-Aldrich公司。
Alpha-1500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上海譜元儀器有限公司;X Pert pro X射線衍射儀,荷蘭帕納科;Ultra55高分辨冷場發(fā)射掃描顯微鏡(SEM)分析系統(tǒng),帶有Oxford ie 450x-max 80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儀(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meter, EDS),德國Carl Zeiss公司;Spectrum One紅外吸收光譜儀,美國PE公司;In Via激光拉曼光譜儀,英國Renishaw公司;85-2控溫磁力攪拌器,江蘇金怡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1.2.1U(Ⅵ)儲備液的配制 稱取2.11 g硝酸鈾酰,用少量去離子水溶解后,加入10 mL濃HNO3,轉(zhuǎn)移至1 000 mL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定容,搖勻,即得4.2 mmol/L的U(Ⅵ)儲備液。使用前,用去離子水稀釋至所需濃度即可。U(Ⅵ)在不同pH值水溶液中的形態(tài)分布采用Visual MINTEQ軟件(3.0版)計算[19]。
1.2.2黃鉀鐵礬的制備及表征 水熱法制備黃鉀鐵礬:稱取5.60 g KOH、17.20 g Fe2(SO4)3·5H2O 溶于100 mL去離子水中,加入聚四氟乙烯反應(yīng)器中,在帶有攪拌及螺旋冷凝器的油浴加熱器上,于95 ℃下攪拌回流4 h,然后將溶液在室溫下再靜置20 h,過濾收集沉淀,用去離子水洗滌3次,然后于60 ℃條件下干燥24 h備用[9,13,20]。黃鉀鐵礬的生物制備方法參照文獻[21]進行。水熱法合成的黃鉀鐵礬采用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拉曼光譜和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等方法進行表征。
1.2.3吸附動力學實驗 固液比(m/V)為1.0 g/L,U(Ⅵ)的初始濃度為0.42 mmol/L,溶液pH值分別為5.0、6.0和7.0,298 K時,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吸附過程中定時用注射器取樣,樣品液用直徑為0.22 μm的超濾膜過濾,收集濾液,用偶氮胂Ⅲ法測定濾液中U(Ⅵ)的濃度[19]。每組實驗均做3組平行實驗。采用準一級動力學和準二級動力學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分析,研究吸附過程的機理。準一級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分別如式(1)、(2)[22-23]。
ln(qe-qt)=lnqe-k1t
(1)
(2)
式中:qe和qt分別為吸附達到平衡時和t時刻的吸附量,mg/g;k1為準一級動力學速率常數(shù),min-1;k2為準二級動力學速率常數(shù),g/(mg·min)。
1.2.4吸附條件實驗 稱取一定量的黃鉀鐵礬加入石英玻璃槽中,然后加入一定體積4.2 mmol/L的硝酸鈾酰溶液,用0.17 mol/L的NaCl溶液定容至80 mL,用0.10 mol/L的HCl或NaOH溶液調(diào)節(jié)溶液的pH值,將配制好的溶液置于磁力攪拌器上攪拌,考察吸附時間、固液比、U(Ⅵ)初始濃度、溶液pH值和離子強度等因素對吸附過程的影響。取樣,過濾,測定濾液中的U(Ⅵ)濃度。平衡吸附量(qe,mg/g)的計算方法如式(3)。
(3)
式中:c0和ce分別為溶液中U(Ⅵ)的初始和平衡濃度,mmol/L;V為溶液總體積,L;m為吸附劑質(zhì)量,g。U(Ⅵ)去除率(R)的計算方法如式(4)。
(4)
式中:c0和ct分別為溶液中U(Ⅵ)的初始濃度和吸附過程中t時刻的濃度,mmol/L。
1.2.5等溫吸附實驗 固液比為1.0 g/L,溶液pH值分別為5.0、6.0、7.0,298 K時,配制不同初始濃度的U(Ⅵ)溶液,攪拌吸附24 h,過濾,測定濾液中的U(Ⅵ)濃度。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兩種等溫模型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Langmuir模型如式(5),F(xiàn)reundlich模型如式(6)[24-25]。
(5)
(6)
式中:qm為最大吸附量,mg/g;KL為Langmuir模型的平衡吸附常數(shù),L/mg;KF為Freundlich模型常數(shù),mg/g;n為吸附強度相關(guān)常數(shù)。
在固液比(m/V)為1.0 g/L,U(Ⅵ)初始濃度為0.42 mmol/L,溶液pH分別為5.0、6.0和7.0的條件下,對黃鉀鐵礬吸附U(Ⅵ)隨時間的變化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示于圖2。由圖2可知:不同pH條件下,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均可分為兩個階段:0~20 min為快速吸附階段,20 min內(nèi)的吸附量達到平衡吸附量的76%以上;20 min以后為慢速吸附階段。在100 min之內(nèi),所有的吸附過程基本均能達到平衡。在溶液pH值為5.0、6.0和7.0的條件下,達到平衡時的吸附量分別為(57.3±1.6)、(76.4±1.5)、(88.8±1.6) mg/g(n=3)。
圖1 黃鉀鐵礬的外觀(a)、XRD圖(b)、Raman光譜(c)和Zeta電位(d)
c0(U(Ⅵ))=0.42 mmol/L,m/V=1.0 g/L,c0(NaCl)=0.17 mol/L,T=298 K;pH:■——5.0,●——6.0,▲——7.0
將圖2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采用準一級動力學方程和準二級動力學方程進行線性擬合,分別以ln(qe-qt)和t/qt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作圖,擬合結(jié)果示于圖3,擬合參數(shù)列入表1。準一級動力學擬合結(jié)果表明,除pH=5.0外,其它兩種pH條件下的擬合相關(guān)性系數(shù)(r2)均較低,并且吸附量的理論計算值(qcal)與實驗測定值(qexp)相差較大,最大的差值達到36%,這表明準一級動力學方程不適合用來擬合該吸附過程。用準二級動力學方程擬合三種pH條件下黃鉀鐵礬吸附U(Ⅵ)的實驗數(shù)據(jù),其線性相關(guān)系數(shù)均在0.99以上,而且吸附量的理論計算值與實驗值接近,誤差在5%以內(nèi),擬合程度較好。因此,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更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表明吸附過程受化學作用力支配,整個吸附過程中化學吸附占主導作用[30-33]。
吸附過程受到體系中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溶液pH值、離子強度、固液比和U(Ⅵ)初始濃度等,結(jié)果示于圖4。
(a):pH:■——5.0,y=-0.051x+3.670,r2=0.986;●——6.0,y=-0.044x+3.752,r2=0.969;▲——7.0,y=-0.045x+3.883,r2=0.952;(b):pH:■——5.0,y=0.021x+0.078,r2=0.996;●——6.0,y=0.016x+0.051,r2=0.997;▲——7.0,y=0.013x+0.035,r2=0.998
表1 黃鉀鐵礬吸附U(Ⅵ)的動力學模型擬合參數(shù)
T=298 K,t=100 min(a)——c0(U(Ⅵ))=0.42 mmol/L,c0(NaCl)=0.17 mol/L,固液比為1.0 g/L;(b)——c0(U(Ⅵ))=0.42 mmol/L,pH=7.0,固液比為1.0 g/L;(c)——c0(U(Ⅵ))=0.42 mmol/L,pH=7.0,c0(NaCl)=0.17 mol/L;(d)——pH=7.0,c0(NaCl)=0.17 mol/L,固液比為1.0 g/L
c0(U(Ⅵ))=0.21 mmol/L,c0(NaCl)=0.17 mol/L,T=298 K
固液比對吸附的影響示于圖4(c)。由圖4(c)可知:隨著固液比的增加,吸附量逐漸減小,去除率逐漸增大;當固液比較低時,吸附位點較少,溶液中有足夠的U(Ⅵ),能夠達到飽和吸附,所以吸附量較高;而當固液比增大時,吸附位點增加,溶液中的U(Ⅵ)不能使吸附劑完全達到飽和吸附,導致吸附量降低[35]。當固液比達到1.0 g/L時,平衡吸附量達到(80.0±1.3) mg/g(n=3),去除率達到(81.0±1.0)%,當固液比超過1.0 g/L時,去除率只有少量增加,因此固液比選擇1.0 g/L較為適宜。U(Ⅵ)初始濃度對吸附的影響示于圖4(d)。由圖4(d)可知:當U(Ⅵ)濃度從0.21 mmol/L增加到2.1 mmol/L時,固液相之間的濃度差增大,U(Ⅵ)與黃鉀鐵礬之間的相互作用增強,使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量增大,平衡吸附量從(42.0±2.5) mg/g增加到(140±2.3) mg/g。當溶液中U(Ⅵ)的初始濃度增大到2.1 mmol/L時,平衡吸附量趨于穩(wěn)定,去除率隨著U(Ⅵ)濃度的增大而逐漸減小,這是由于溶液中有大量的U(Ⅵ),吸附位點都達到飽和吸附所致[34-35]。
1——黃鉀鐵礬,2——黃鉀鐵礬+U(Ⅵ)
黃鉀鐵礬吸附U(Ⅵ)前后的SEM圖譜及EDS圖譜示于圖7。由圖7可知:黃鉀鐵礬呈花瓣狀簇型,且有晶體團聚現(xiàn)象,表面比較粗糙,顆粒尺寸在2~10 μm[47-48];該礦物主要組成元素為Fe、K、O和S;黃鉀鐵礬與U(Ⅵ)作用后表面形貌沒有發(fā)生改變,部分物質(zhì)沉淀在其表面,使表面變得更為粗糙,能譜分析表明其表面含有U元素。黃鉀鐵礬吸附U(Ⅵ)之后的XRD圖譜(圖8)也證實了黃鉀鐵礬表面存在U的物相。
(a)、(c)——吸附前,(b)、(d)——吸附后
圖8 黃鉀鐵礬吸附U(Ⅵ)的XRD
在固液比為1.0 g/L,溶液pH分別為5.0、6.0和7.0,U(Ⅵ)初始濃度范圍為0.21~1.68 mmol/L,298 K的條件下,對U(Ⅵ)的等溫吸附過程進行了研究,結(jié)果示于圖9。從圖9可以看出,隨著U(Ⅵ)初始濃度的增大,固液相之間的濃度差隨之增大,導致U(Ⅵ)與黃鉀鐵礬之間相互作用增強,從而使平衡吸附量不斷增大。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受到溶液的pH值影響,溶液pH為5.0~7.0時,達到平衡時吸附量分別為(63.3±2.3)、(123±2.2)和(140±2.4) mg/g。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對圖9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線性擬合,分別以ce/qe-ce、lnqe-lnce作圖,擬合曲線示于圖10。根據(jù)曲線斜率和截距計算等溫模型的相關(guān)參數(shù),結(jié)果列入表2。由表2可知:Langmuir模型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大于Freundlich模型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并且均在0.99以上,通過Langmuir模型計算的平衡吸附量與實驗值接近,而Freundlich模型的平衡吸附量計算值與實驗值的差值要大一些,這表明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模型,即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是單層吸附[33]。在溶液pH值為5.0、6.0和7.0的條件下,通過Langmuir模型計算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別為77.7、141、154 mg/g。表3為黃鉀鐵礬與其它文獻報道的相關(guān)吸附材料的對比,表中列出了實驗條件和最大吸附量等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結(jié)果表明,在實驗條件下,黃鉀鐵礬對U(Ⅵ)的最大吸附量高于大多數(shù)相關(guān)吸附材料的值,雖然CTAB-MT對U(Ⅵ)的最大吸附量高于黃鉀鐵礬,但其制備工藝較復雜,成本較高,綜合來看,黃鉀鐵礬是理想的U(Ⅵ)吸附材料。
m/V=1.0 g/L,c0(NaCl)=0.17 mol/L,t=100 min,T=298 KpH:■——5.0,●——6.0,▲——7.0
pH:■——5.0,●——6.0,▲——7.0
表2 黃鉀鐵礬吸附U(Ⅵ)的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溫擬合參數(shù)
表3 不同吸附材料對U(Ⅵ)吸附能力的對比
不同合成途徑獲得的黃鉀鐵礬的物理和化學性質(zhì)存在較大差異,包括表面形貌、溶解速率、比表面積和結(jié)晶度等,這些性質(zhì)差異對吸附有強烈的影響[54]。對比了通過生物法和水熱法兩種方式獲得的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結(jié)果示于圖11。由圖11可知,在所有條件下,生物法制備的黃鉀鐵礬對U(Ⅵ)的去除率均高于水熱法制備的黃鉀鐵礬,在pH=7.0時,去除率達到最大,生物法與水熱法制備的黃鉀鐵礬對U(Ⅵ)的去除率分別為(93.2±1.4)%和(88.0±1.2)%。吸附的差異主要與黃鉀鐵礬的表面形貌和比表面積等性質(zhì)相關(guān),生物法制備黃鉀鐵礬的比表面積為12.6 m2/g,顆粒堆積較為疏松,孔徑較大,而水熱法制備的黃鉀鐵礬的比表面積為4.8 m2/g,顆粒堆積致密,孔徑較小。該結(jié)果與Ahoranta等[54]和Paikaray等[55]報道的結(jié)果一致。
c0(U(Ⅵ))=0.42 mmol/L,m/V= 1.0 g/L,c0(NaCl)=0.17 mol/L,t=100 min,T=298 K
(1) 采用水熱法合成了黃鉀鐵礬,通過XRD、Raman光譜等方法證實其為黃鉀鐵礬。
(2) 黃鉀鐵礬對U(Ⅵ)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最佳吸附條件為:固液比1.0 g/L、U(Ⅵ)初始濃度為0.42 mmol/L、298 K、pH=7.0,達到平衡時的吸附量為(76.0±1.4) mg/g(n=3),去除率達到了(88.0±1.3)%(n=3)。
(3) 動力學分析表明,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等溫線擬合表明,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過程符合Langmuir模型,說明黃鉀鐵礬對U(Ⅵ)的吸附是單層吸附。
(4) 生物法制備的黃鉀鐵礬結(jié)構(gòu)較疏松,比表面積更大,其對U(Ⅵ)的去除率優(yōu)于水熱法制備的黃鉀鐵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