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婷 黃穎 李瑞婻等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9.015
[中圖分類號]G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21)09-0144-13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席卷而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環(huán)境,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模式和工作模式。“虛擬”形式的變革體驗越來越多,如虛擬教學、虛擬會議、虛擬辦公、虛擬購物等。即使在“后疫情時代”,“虛擬”也已經成為一種“業(yè)務新常態(tài)”。
虛擬團隊(Virual Team)作為一種新型的組織模式,同樣在疫情時代得到了進一步的關注與發(fā)展。關于虛擬團隊的概念,較早是由Miles R E等提出的,認為虛擬團隊是“網絡化組織的進化形式”。Malone M等又對此進行了補充,認為虛擬團隊是“隨通訊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而出現的網絡化組織的進化形式”,強調了技術的媒介作用。Townsend A M等指出虛擬團隊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跨越時間、空間、部門和組織邊界的交叉職能團隊,強調了虛擬團隊的“分散性”和“跨越性”。Wong S S等從虛擬團隊的特征出發(fā),認為虛擬團隊具有人員背景多樣性、任務目標暫時性、地理位置分散性、溝通模式虛擬性等重要特征??梢钥闯?,雖然不同研究者對其描述不盡相同,但本質內涵是一致的,即強調跨越時空和組織邊界障礙,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有組織、有目標地協同工作。虛擬團隊常常存在于困難攻堅、新產品開發(fā)、項目團隊、質量監(jiān)控、創(chuàng)新小組等團隊活動中。
國內有關于虛擬團隊的研究興起于2000年左右,當時的研究主要圍繞對虛擬團隊的引入與介紹研究,以及與傳統(tǒng)團隊的比較研究等。隨著虛擬團隊的不斷出現,相應的熱點問題也逐漸被提及,包括團隊成員、團隊管理、團隊績效、知識共享、團隊目標、團隊建設等方面。由于虛擬團隊具有臨時性的特點,很難建立穩(wěn)固的社會關系,信任問題尤為突出,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如張子剛等研究了信任在虛擬團隊中的作用等。在虛擬環(huán)境中,由于信任的缺失,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行為會受到阻礙,陳竹等探討了團隊的虛擬性對知識共享的影響過程;龔立群等對虛擬團隊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并提出了促進虛擬團隊知識共享的建議。虛擬團隊建立以后,需要通過績效管理來保持工作成果和團隊結構,孫曉瑩則對虛擬團隊績效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此外,虛擬團隊的溝通問題、異質性問題以及領導問題等都會影響虛擬團隊產出,因此,圍繞虛擬團隊優(yōu)化管理的研究也十分普遍,如探討共享領導對虛擬團隊的影響、分析虛擬團隊的領導行為、虛擬團隊成員的溝通交流問題以及技術的輔助支持等問題。因此,可以看出,國內虛擬團隊的研究大多從某個主題出發(fā)開展探索性研究和定性研究,缺少對虛擬團隊研究領域的整體性把握。
放眼整個國際領域,“虛擬”一詞于20世紀90年代就經常出現在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報刊和雜志的標題中。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虛擬”已經成為一種新潮流,虛擬團隊愈發(fā)涌現。然而,以全球虛擬團隊研究文獻為分析樣本,通過定量研究方法對該領域進行整體性解讀的研究較少,不利于從整體上了解虛擬團隊的研究進展與研究特征。鑒于此,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中1990—2019年期間全球學者發(fā)表的虛擬團隊研究文獻,運用文獻計量學及可視化的分析方法,在描繪研究文獻分布特征的基礎上,剖析研究主題的演化脈絡,進而揭示未來可能的融合趨勢,以期對虛擬團隊的研究形成整體的了解和把握。
1數據來源與獲取
通過閱讀有關虛擬團隊的文獻,筆者發(fā)現虛擬團隊也被稱為Virtual Team、Virtual Organization、Virtual Group、Remote Team、Virtual Collaboration、Distributed Team、Computer-mediated Team。因此,為提高文獻檢索的查全率和查準率,本文使用主題檢索以及精確匹配和詞干檢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經過反復的試檢索比對和人工復查,最終將檢索策略制定為:TS=("Virtual Team"OR"Virtual Organ-ization*"OR"Virtual Group*"OR"Remote Team*"OR"Virtual Collaboration*"OR"Distributed Team*"OR"Computer-mediated Team*"),并將索引限定為WoS核心合集中的SCI-E、SSCI、A&HCI,時間跨度限定為1900—2019年,語種限定為English,文獻類型設定為Article和Review,初步獲得2197條原始數據(檢索日期為2020年9月22日)。在此基礎上,下載包含全記錄與參考文獻等題錄信息。并將其導入HistCite進行數據的遺漏檢查,通過Cited References顯示的被引較高的文獻,發(fā)現被引較高且未被下載的數據大部分未被收錄在WoS核心合集中,不在研究范圍之內。此外,運用科技文獻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進一步去重和清洗,最終獲得1989條數據記錄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2虛擬團隊研究文獻的分布特征
2.1時間分布特征
學術論文數量的時序變化是衡量某領域研究進展的重要衡量指標,通過對虛擬團隊研究的文獻量及其變化情況進行統(tǒng)計,有助于從宏觀上把握虛擬團隊的研究態(tài)勢。研究階段的劃分方法主要包括文獻量分布和固定時間窗口兩種形式。由于本文所選取的時間跨度較大,且研究早期的文獻量較少,因此,本文采用依據文獻量進行劃分的方法。同時,由于第一篇文獻出現在1990年,因此從1990年開始劃分研究時區(qū)。虛擬團隊研究文獻的時間分布特征如圖1所示。
結合歷年發(fā)文數量趨勢,可以將研究時區(qū)劃分為1990—1996年萌芽期、1997—2003年發(fā)展期、2004—2014年高峰期和2015—2019年成熟期4個階段。有關虛擬團隊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Stephenson K在《The Emergence of Vir-tual Groups》中從制度、集體行動、社會環(huán)境等角度展示了虛擬團隊的形成過程以及虛擬團隊的形成反過來對制度、集體行動、社會環(huán)境等的影響,該文章從宏觀視角對虛擬團隊進行了描述,屬于該領域的開山之作。這之后的幾年,一直到1996年,發(fā)文量都呈個位數增長的態(tài)勢,屬于該領域的萌芽期。在這期間,虛擬團隊研究尚未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1997—2003年,相關學者逐漸了解到這個新的組織模式,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對虛擬團隊進行探索,發(fā)文量呈現出明顯增長的態(tài)勢,屬于虛擬團隊研究的發(fā)展期。2004—2014年,這期間的研究主題不斷豐富,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發(fā)文量居高不下,迎來了虛擬團隊研究的高峰期。2015—2019年,這期間虛擬團隊的發(fā)文量總體上有些許回落,但仍保持在年均100篇左右,是虛擬團隊研究的成熟期。筆者大膽猜測,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響,與虛擬團隊有關的,如虛擬會議、虛擬辦公等的研究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呈現某種程度的快速增長趨勢。
2.2學科分布特征
為更好地展示學科分布情況,筆者引入學科覆蓋圖(Science Overlap Mapping)以了解虛擬團隊研究的學科分布概貌,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節(jié)點表示WoS學科類別,節(jié)點的大小代表文獻數量的多少,相同顏色的節(jié)點表示屬于同一個學科聚類。從學科覆蓋圖可以發(fā)現,虛擬團隊的研究涉及18個學科聚類,學科分布較為廣泛。圖中最大的節(jié)點主要集中在Management(管理學),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計算機科學與工程)以及Psy-ehology(心理學)三大領域,學科分布集中度較高。而其他領域,如衛(wèi)生保?。℉ealthcare)、物理學(Physics)、工程學(Engineering)等領域雖有涉及,但是數量分布較少??偟膩碚f,虛擬團隊研究文獻的學科分布呈現出“大集中、小分散”的狀態(tài),“大集中”體現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學科領域的研究文獻所占比例大,“小分散”體現在其他學科領域的研究文獻所占比例小。
2.3引文分布特征
為分析虛擬團隊研究文獻隨時間推移的發(fā)展軌跡,描述引文網絡的分布特征,本文將文獻導入CitNetExplorer軟件中,設置文獻最小共引鏈接參數為10,同時選擇被引Top 40的文章來進行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圖中節(jié)點代表文獻,節(jié)點上的文字代表該文章的首位作者,圖中的垂直距離表示年份,橫向距離表示緊密程度,連線代表引用關系。
從圖中可以發(fā)現,虛擬團隊研究領域核心文獻共引關系強,聯系緊密,節(jié)點之間相關性高。1995年之前的文獻節(jié)點是空白,表明雖然1995年之前出現過虛擬團隊的相關研究,但是并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也并沒有發(fā)展為高被引的經典文獻。圖中最早出現的節(jié)點是Hartdy C于1995年發(fā)表的《Trust and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對虛擬團隊中的信任問題進行了探討,也是該領域被引較高的文章之一。2000年以后關鍵節(jié)點文獻、影響力大的研究成果開始增加,引證關系越來越密切,高被引核心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2000—2007年這個時間段。尤其是2001年和2003年,引文網絡分布較緊密,表明該時間段的文獻在虛擬團隊研究領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此外,由于被引頻次隨時間推移不斷增加,使得發(fā)表時間不長的文獻被引次數相對較低,所以在圖3中未出現最近幾年發(fā)表的文獻。
此外,結合引文網絡節(jié)點的具體信息,發(fā)現虛擬團隊高被引文獻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相關的研究主題有“團隊合作”“團隊領導力”“團隊創(chuàng)新”“知識和信息”“新產品開發(fā)”“信任構建”“技術支持”“溝通交流”等。
為分析虛擬團隊研究文獻的被引情況,本文引入參數LCS(Local Citation Score)以及參數GCS(Global Citation Score)。前者為本地引用次數,表示某篇文章在當前數據集中被引用的次數,可反映其對該領域發(fā)展的重要程度;后者全局被引數據,表示某篇文章在全部數據庫中被引用的次數,可反映該文章的綜合影響力。本文利用Histcite軟件,按LCS排序,得到LCS Top10的文章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被引頻次最多的是Jarvenpaa S L等于1999年發(fā)表在Organization Science上的《Commu-nication and Trust in Global Virtual Teams》(圖3中被標色節(jié)點),該文章對全球虛擬團隊中的溝通和信任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指出“快速信任”建立的必要性和挑戰(zhàn)性。該文章的LCS為314,GCS高達1137,說明該文章不僅對虛擬團隊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在全球其他研究領域也具有很高的影響力。
3不同階段虛擬團隊研究的主題分析
研究主題反映了某一研究領域內的研究人員在某一時間段內對該領域某些特定問題高度關注的情況。而在主題聚類分析中,清洗主題詞是十分關鍵的步驟,影響到聚類的信度和效度。本文選用作者關鍵詞作為備選主題詞來進行主題聚類,主要清洗過程包括:①刪除基本科學詞匯等停用詞和噪聲詞,如Science、Work、Focus、Job等;②合并具有相同意義的主題詞,包括名詞主題詞的單復數形式(如Conflicts和Conflict等)、詞序調換但內涵一致的主題詞(如Access Grid和Grid Access等)、同義詞或近義詞(如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等)、詞性轉化等(如Agile和Agility等)和縮寫/簡稱等(如Group Sup-port Systems和GSS等);③結合詞頻分布規(guī)律,極度高頻詞通常是領域的共有詞或者檢索詞,低頻詞通常會降低主題聚類的準確度,因此移除了Virtual Teams和Virtual Organizations兩個高頻詞和頻次低于3的低頻詞。在此基礎上,構建不同階段的主題詞共現網絡,運用VOSviewer軟件和基于Leiden算法的社區(qū)探測方法得到4個發(fā)展階段的研究主題分布。
3.1萌芽期(1990—1996年)研究主題分布
虛擬團隊研究的萌芽期階段相關文獻數量較少,因此主題詞數量少、節(jié)點小、連接強度弱。圖4中共出現了5個有連接關系的主題詞Communication(交流)、Collaboration(合作)、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Decision Making(決策制定)、In-ternet(互聯網),其中連接強度最大的主題詞為“交流”與“合作”。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為應對全球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企業(yè)開始采取虛擬團隊的組織形式,通過“內外部資源整合”實現組織目標,完成組織決策。結合虛擬團隊實踐情況,學術界的部分學者也開始對虛擬團隊進行關注,研究點在于如何克服團隊成員地理分散的特點,以保證團隊成員可以進行24小時的在線任務交流,因此,“跨時空交流”以及“跨時空合作”是分布較多的研究主題。此外,虛擬團隊作為當時的一種新型組織模式,有關團隊交流與團隊合作的通訊手段、軟件技術開發(fā)等也提上了研究日程,如非正式交流、互聯網、信息技術、遠程協作、軟件開發(fā)等具體研究內容。
在萌芽期階段,虛擬團隊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對虛擬團隊的引入和介紹等,重要的研究主題包括交流與溝通、團隊合作,以及相關技術的支持等,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了基礎與鋪墊。
3.2發(fā)展期(1997—2003年)研究主題分布
虛擬團隊研究的發(fā)展期階段主題詞數量明顯增多、節(jié)點變大、連接強度增大。圖5中形成的比較大的節(jié)點有Communication(交流)、Collaboration(合作)、Performance(績效)、Trust(信任)、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Creativity(創(chuàng)造力)、Grid Computing(網格計算)、Decision Making(決策制定)、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管理)、Tech-nology(技術)、Innovation(創(chuàng)新)等。可以看出,在虛擬團隊研究的發(fā)展期階段,涌現出了大量的新主題詞,主題詞之間的連接強度明顯增加且連接關系更加多樣,形成了豐富多樣的研究主題。與上一時間段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萌芽期階段出現的主題詞“交流”“合作”“信息技術”“決策制定”,在發(fā)展期階段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研究,且仍占有很大的研究比重。特別是“交流”與“合作”這兩個主題詞,同樣成為發(fā)展期階段最大的兩個研究熱點,而萌芽期階段的“互聯網”一詞在發(fā)展期階段的熱度卻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網格計算”“多代理系統(tǒng)”等新興互聯網技術。
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組織認識到虛擬團隊的有效性和靈活性,大量的跨越地區(qū)、跨越全球的團隊網絡不斷形成。實踐的發(fā)展對應著理論的探討。于是,越來越多的學者紛紛對虛擬團隊的發(fā)展和建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因此,此階段出現了較多新的主題詞,且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占據了較大的研究比重,如“信任”“績效”“創(chuàng)造力”“項目管理”“領導力”“知識管理”“網格計算”等。相關研究如:Jarvenpaa S L等從全球虛擬團隊存在挑戰(zhàn)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地理位置、文化差異、信任關系、溝通交流等阻礙虛擬團隊的發(fā)展,并指出建立“快速信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Ahuia M K等從個人績效的角度,探討了不同的功能角色、地位角色、溝通角色對虛擬團隊中個體績效產出的影響;Leenders R等從虛擬團隊溝通交流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溝通模式是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決定因素,并指出中等的溝通頻率以及較低的溝通集中度有利于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Kayworth T R等從領導力的角度指出,有效的虛擬團隊領導者能夠同時執(zhí)行多個領導角色以應對團隊沖突和矛盾;Zhuge H從知識管理的角度指出,知識流傳遞過程中,不僅承載著傳遞主體的信息和知識,還承載著主體的認知,而虛擬團隊中如何實現有序的共享與合作,是虛擬團隊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Qureshi S等指出計算機支持的虛擬團隊已經引起學術界和實踐界的關注;Foster Ⅰ等則以“網格計算”為切人點,探討了其在虛擬團隊的資源共享、安全訪問、身份驗證等方面的互操作性和便利性。可以看出,該階段虛擬團隊的研究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研究狀態(tài),眾多學者紛紛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展開對虛擬團隊的探討和分析。
總體來看,虛擬團隊研究的發(fā)展期,在延續(xù)上一階段研究內容的基礎上,又出現了較多新的研究內容,研究主題更加豐富。
3.3高峰期(2004—2014年)研究主題分布
虛擬團隊研究的高峰期階段主題詞數量不斷增加、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圖6中形成的比較大的節(jié)點有Communication(交流)、Grid Computing(網格計算)、Collaboration(合作)、Trust(信任)、Performance(績效)、Knowledge Sharing(知識共享)、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管理)、Creativi-ty(創(chuàng)造力)、Decision Making(決策制定)、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Leadership(領導力)、So-cial Network Technology(社會網絡分析)等。
首先,從節(jié)點分析來看,在虛擬團隊研究的高峰期階段,相對較大的節(jié)點與發(fā)展期階段較大的節(jié)點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如“交流”“合作”“網格計算”“信任”“項目管理”“績效”“創(chuàng)造力”“決策制定”“知識管理”“領導力”,此類主題詞均是不同研究階段的研究熱點,且占有很大的研究比重;而不同的是節(jié)點在各個研究時期的研究熱度存在差異,如“網格計算”的相關研究占比不斷增加,發(fā)展為繼“交流”之后的第二大研究主題。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團隊研究的高峰期階段,出現了“知識共享”這個研究內容,且一經出現便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與研究。由于虛擬團隊所具有的地理分散性和文化多樣性等特點,知識共享存在一定的障礙,但是知識共享又在虛擬團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關乎虛擬團隊的成功與否。因此有學者從信任、時間、技術、領導、系統(tǒng)、文化等方面系統(tǒng)分析了虛擬團隊知識共享所存在的6大障礙,并相應地提出了6大解決方案。也有學者從社會因素和情感因素兩方面對虛擬團隊中知識共享問題進行了實證分析。
此外,與前兩個研究階段的對比中發(fā)現,虛擬團隊研究高峰期的主題分布圖表現出了強大的擴張性,以節(jié)點為核心,又展開了其他的相關研究,如Cultural Diversity(文化多樣性)、E-learning(電子化學習)、Shared Leadership(共享型領導)、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Risk(風險)等,使得主題詞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連接強度明顯增加,連接關系更加多元,由此形成了進一步交叉融合的研究主題。從不同階段研究內容的對比中發(fā)現,高峰期發(fā)展階段中大部分主題的研究深度進一步增加。如:對虛擬團隊信任問題的探討中,不單單從信任本身出發(fā),而且更全面地考慮了信任與其他變量(如交流、績效、文化、技術、領導、合作)對虛擬團隊的綜合影響;對虛擬團隊交流問題的探討中,更多的從相關技術的支持與推動方面展開,更加技術化和可操作化等。
因此,總體來看,虛擬團隊研究的高峰期,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研究主題更加廣泛,研究深度進一步增加。
3.4成熟期(2015—2019年)研究主題分布
虛擬團隊研究的成熟期階段主題詞數量略有減少、節(jié)點之間的連接仍然較緊密。圖7中形成的較大的節(jié)點有Communication(交流)、Trust(信任)、Collaboration(合作)、Grid Computing(網格計算)、Knowledge Sharing(知識共享)等。而其他節(jié)點的大小與前期相比雖有些許變化,但不具有較明顯的差異性,研究主題的分布并沒有太大的變動。因此,該階段中虛擬團隊的研究逐漸穩(wěn)定和成熟,并形成了該領域獨特的研究范式和穩(wěn)定的研究主題。
從各個時期主題分布圖的對比中發(fā)現,虛擬團隊研究成熟期的發(fā)文量出現了小幅度的回落,雖然有部分研究主題所占的比重逐漸增加,但是也有部分主題的研究比重逐漸減少。一方面,從研究比重增加的主題來看,虛擬團隊“信任”的研究熱度不斷增加,并逐漸占據虛擬團隊研究的核心位置。但是,雖然關于虛擬團隊信任的研究已經被探討了幾十年,但至今仍然是一個具有實際意義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主題:同時,由于虛擬會議和遠距離交流的普遍存在,“協作學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科研與學習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科研和學習模式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此外,新產品開發(fā)(New Product Development)在該階段有了較多的研究,企業(yè)為提高自身競爭力,紛紛通過內外部資源整合的戰(zhàn)略進行新產品開發(fā),而“分布式”成員之間的協調、分配、溝通等是研究者關注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從研究比重減少的主題來看,雖然虛擬團隊“績效”的相關研究分析視角多元,如從角色多樣性和能力差異、變革型領導、團隊情感等角度展開,但仍出現了研究熱度降低的現象;此外,“CSCW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等的研究在該階段消失,一定程度上表明虛擬團隊相關支持技術的發(fā)展已經較為成熟。
虛擬團隊的“信任”“知識共享”“交流”“合作”等之間的研究內容具有融合性和交叉性。有研究表明,信任對虛擬團隊的合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知識共享正向影響虛擬團隊成員的信任與合作,但信任對虛擬團隊效率的影響不顯著。也有研究指出,虛擬團隊的成功取決于團隊成員知識共享的頻率和強度??梢?,影響虛擬團隊的內外部因素較多,且一直是學者比較關注的研究熱點。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團隊的信任問題被研究者廣泛關注并逐漸占據該階段的研究重點,如分析虛擬團隊信任構建的必要性、虛擬團隊信任構建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快速建立信任等。
可以看出,虛擬團隊研究成熟期的研究熱點較多地延續(xù)了先前的研究,研究內容逐漸穩(wěn)定,并沒有出現較多新的研究主題。
4虛擬團隊研究的主題演進與融合趨勢
4.1主題詞演進分析
為更加清晰地反映虛擬團隊研究主題詞的演進過程,分析各個時間段內主題詞的總體變化情況,本文通過構建各個時間段內的主題詞共現矩陣,計算分析得到如圖8所示的主題詞演進覆蓋圖。其中,圈內的數字表現某時間段內的主題詞總量,向下的箭頭表示新出現的主題詞數,向上的箭頭表示消亡的主題詞數,水平箭頭表示主題詞的連續(xù)性,括號外數字表示上一時間段出現的主題詞在下一時間段內同樣出現的主題詞數.括號內數字表示主題詞在兩個時間段內的穩(wěn)定程度。
通過對圖8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論:①從總體發(fā)展情況來看,虛擬團隊研究的前3個時間段,主題詞的數量持續(xù)增加,而成熟期的主題詞數量有所減少。同時由于4個時間段的時間間隔不同,分別是7年、7年、11年、5年,因此,虛擬團隊研究的年均主題詞數量總體是呈上升狀態(tài)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虛擬團隊研究主題范圍不斷擴大,研究主題內容逐步豐富,同時也反映出研究力量逐漸擴大;②從研究的穩(wěn)定性來看,在虛擬團隊研究領域,每個階段內的新生詞均大于消亡詞,且大多數主題詞仍然在后續(xù)時間段內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說明該領域的相關學者積極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開展對虛擬團隊的研究,這也反映出虛擬團隊研究所涉及的知識量不斷增加,研究內容較為集中。同時,各階段內的穩(wěn)定指數也反映了這一情況,括號內的數字在0.73~0.97之間,研究穩(wěn)定性較高。
4.2主題融合趨勢分析
為了解未來虛擬團隊研究中各個主題可能的融合趨勢,分析虛擬團隊研究的潛在前沿,以期為該領域的后續(xù)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與思考?;诖?,本文利用基于局部信息節(jié)點相似性的鏈路預測方法(Link Prediction)來預測尚未產生連接或連接較弱、但未來可能會產生連接的節(jié)點對,以此分析該領域主題的融合趨勢和潛在前沿。由于鏈路預測法包含多種指標,且不同指標對不同網絡的適應性存在差異,本文選取Jaccard指標作為該網絡的最優(yōu)指標來計算未知主題節(jié)點之間的相似度,進而識別未來可能產生交叉融合研究主題的關聯機會,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虛擬團隊領域研究潛在前沿中,項目管理(Proiect Management)和通訊技術(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鏈接可能性高達0.923(四舍五入后),因此,未來將產生深度耦合和交叉應用,并成為接下來的研究熱點。此外,遠程醫(yī)療(Telemedicine)作為一種新興的醫(yī)療方式,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是成為一種醫(yī)療時尚,這種虛擬的醫(yī)療團隊與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和計算機支持協同工作(CSCW)等都具有較高的鏈接可能性,是未來重要的潛在研究方向。同時,創(chuàng)新(Innovation)與互聯網(Internet)之間的主題融合,以及創(chuàng)造力(Creativity)與通訊技術(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之間的主題融合,都強調利用相關技術手段提高虛擬團隊的創(chuàng)新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未來具有很大的關聯機會。從“信息共享與知識共享”的角度來看,其與決策制定(Decision Mak-ing)、創(chuàng)新(Innovation)、沖突(Conflict)之間有較高的鏈接可能性,可能成為未來的潛在研究熱點。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化學習(E-learning)與在線社區(qū)(Online Communities)以及快速信任(Swift Trust)與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之間的交叉融合。一方面,隨著IT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在線學習互動平臺的增加,電子化科研、電子化學習與在線社區(qū)這種虛擬形式的團隊之間的關聯逐漸加強,在未來也可能發(fā)展為研究熱點;另一方面,虛擬團隊中快速信任這個主題雖然也有相關的研究,但是數量不多,在未來的研究中,快速信任與知識管理的鏈接可能性較大,具有交叉融合的研究趨勢。
5結語
在當前復雜動態(tài)且競爭激烈的內外部環(huán)境中,越來越加劇的國際化潮流和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使得企業(yè)或組織不得不思考如何更加敏捷、更加迅速地做出反應,以適應復雜變化的環(huán)境,虛擬團隊應運而生。虛擬團隊突破了時空限制,將組織內的知識工作者聯系在一起,實現了“內外資源整合”。其所具有的靈活性、多樣性、快速性、融合性等特征使其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不僅提高了組織的局部效率,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由于虛擬團隊大多是在某個時間段內臨時組建,成員位置離散與背景異質,組織結構相對松散,存在遠程溝通障礙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正是由于虛擬團隊的這種特殊性,導致虛擬團隊的管理始終是理論界與實踐界的熱點關注問題。從本文的研究中也可以發(fā)現這一點,如虛擬團隊的交流與合作主題,虛擬團隊的知識、信任、績效、創(chuàng)造力等主題,均是探討虛擬團隊所面臨的管理困難進而提出相應的管理辦法,以提高團隊績效、實現團隊目標。
如今,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yè)、金融服務業(yè)、科研攻關團隊等紛紛試水“虛擬”管理,如召開虛擬會議、進行云測試、開展在線教學等。虛擬團隊的實踐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如福建新大陸集團以課題招聘的方式借用外腦,靈活整合海內外高水平人才;聯想、TCL、武鋼等在銷售、研發(fā)、項目管理等領域紛紛通過虛擬團隊開展業(yè)務等;許多著名的跨國企業(yè)如ABB、惠普、強生、福特、波音等都已成功采用了虛擬團隊的組織形式。這些先行者的實踐為我國虛擬團隊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實證。在這種大背景下,圍繞虛擬團隊的研究很可能又會重新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如探討虛擬團隊的挑戰(zhàn)、虛擬心態(tài)的建立、虛擬團隊成員的激勵、虛擬團隊有效管理、虛擬工作文化的創(chuàng)建以及虛擬領導力等。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動下,跨地區(qū)的遠程醫(yī)療與信息知識的融合、相關媒介技術的改進和突破等都將成為虛擬團隊未來值得研究的重點話題。
虛擬團隊經過幾十年的研究歷程,已經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研究主題和特定的研究范式,但是受疫情的影響,虛擬團隊的研究或許又會呈現出新的面貌。本文從研究文獻的分布特征、研究主題的演化脈絡以及研究主題未來可能的融合趨勢3個層面對虛擬團隊展開了探討,對于從整體上把握虛擬團隊的研究歷程具有一定的參考與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