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達到了十級孤獨——自己去看病。”對照“人類孤獨指數(shù)”圖表,好友蕾蕾感慨道。在這個圖表中,自己吃飯、自己旅行都不算什么,自己養(yǎng)老、自己看病才是“終極孤獨”。
然而,孤獨也有一個代名詞,叫作“自由”。蕾蕾總說自己孤獨,可當她在出差之際順帶旅行,旅行完畢后繼續(xù)度假,度假之后又再出差的繁忙日程里,她隨時隨地從工作模式切換到休閑模式,可是讓不少人羨煞。
風光的背后,就是孤獨。去年,她在異國他鄉(xiāng)生了一場病,醫(yī)生建議作手術,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面對。哪怕是英語很好的她,在聽到一連串的醫(yī)學名詞后也犯懵,只是知道自己要在手肘處開刀,因為左手無名指和小指幾乎沒有什么感覺,神經受到了壓迫。去做手術那天,她害怕到發(fā)抖,直到麻藥奏效。
病后康復的蕾蕾告訴我,我現(xiàn)在覺得甚至可以和奧特曼一起拯救世界,一個自己做手術的人,還有什么怕的?孤獨是長久的,也是相對的,就像我去荷蘭旅行時遇到的老房東說的那般:“孤獨嘛,才是我永恒的伴侶?!?/p>
那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爺爺,婚姻從來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退休后,就把自家的小房子改造成了民宿,迎接來自全世界的客人,聆聽與眾不同的故事。好客的老房東也熱愛旅行,他說但凡訂了機票,他就把民宿一關,背著登山包去世界上溜達。眼見客廳書架上是一排排藍書皮的旅行攻略。我隨便抽出一本翻看,都有他做的詳細筆記,比如點評某個景點,比如寫下對美食的感受等。
在一次閑聊中,我問他:“如果你感覺到孤獨,你會怎么辦?”
“找點兒事情做”,老房東喝著咖啡笑答,“聽唱片,做家務,吃東西,或者就是躺著曬太陽哼歌,再不然就飛去澳大利亞看望我的哥哥,或者回英國看望我的妹妹。我一個人過了四十多年,早就習慣啦。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的狀態(tài),才是最適合我的?!?/p>
對于荷蘭老房東而言,把孤獨當成伴侶,就是他對生活的最終追求。這也是我見過一個人能過得最豐富又多姿的狀態(tài),讓我對“孤獨終老”四個字突然產生了敬意——這多酷啊!
然而,同樣終身未婚的哲學家梭羅說過:“我獨自一人時,確實也樂在其中,不過我發(fā)現(xiàn)有人相伴時,其中的樂趣更大——我們可以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彼裕藗冊谙硎芄陋毜耐瑫r也需要陪伴,哪怕短暫,也能給予心靈的溫暖;帶著這份暖意,我們回歸孤獨的懷抱,與這個人生永恒的伴侶繼續(xù)相守,白頭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