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萌
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里》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作品,這幅畫是《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之一,他描述了巨浪威脅神奈川沖的船只,背景是富士山。畫中驚濤巨浪掀卷著漁船,船工們?yōu)榱松娑範?。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美術(shù)作品之一,這幅作品也影響了一大批西方畫家,比如,克勞德莫奈,文森特梵高等。據(jù)說梵高的《星月夜》就是受到這幅畫的陶染有了靈感,從而創(chuàng)作出世界名畫《星月夜》。當筆者看到我國畫家馬遠所畫的《水圖》時,被眼前的畫作所折服。有人說,他畫盡水之靈魂,美到極致,意味無窮。也讓人聯(lián)想到《神奈川沖浪里》的波浪處理與《水圖卷》極為相似。我想葛飾北齋可能借鑒了馬遠的作品,才創(chuàng)作出舉世名作《神奈川沖浪里》??上У氖?,國人皆知《神奈川沖浪里》,甚至極為知曉梵高的《星月夜》,但卻不知我國畫家馬遠的《水圖》。本文采用比較分析法探究產(chǎn)生這樣結(jié)果的原因。
馬遠(約1140~1225 年后),南宋繪畫大師,與李唐、李松年、夏圭并稱為“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西園雅集圖》《寒江獨釣圖》(現(xiàn)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一卷極為罕見的專門以水為主題的作品,全畫分為十二段,每段描寫水的一種姿態(tài),簡直就是一部“關于水的教科書”。他畫法精細,筆墨簡潔,畫中的水勢,或動或靜,或急或緩,盡得姿態(tài),是難得的珍品。日本藝術(shù)家杉本博司的攝影作品就深受此圖影響,他的作品充滿了東方的美學意境。葛飾北齋(1760~1849 年)是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后來歐洲畫壇影響巨大。德加,馬奈,高更等許多印象派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代表作《富岳三十六景》,實際是四十六景,最為著名的有《神奈川沖浪里》《凱風快晴》等作品。葛飾北齋一生與水結(jié)緣,他格外喜歡描繪瀑布、溪流、大海。在其職業(yè)生涯中不斷探索諸多關于水的題材,除了驚濤駭浪,他也繪制過少幅風平浪靜的景象。那么同樣是畫水,為什么葛飾北齋的作品相比于馬遠的《水圖》會流傳的更廣呢?
從畫種來說,馬遠的《水圖》屬于國畫,就中國畫的特點而言,講究意境美,并且格外注重筆墨。中西文化的差異使西方人很難理解到意境。對于中國人而言,在當時畫作面對的階層是上層貴族皇室,能夠欣賞這些畫作的人首先是有身份的人。國畫中的文人畫更是主張以抒發(fā)作者的主觀情趣為目的,取材大多數(shù)是花鳥竹石,水波煙云,借物寓意。在形式上主張詩書畫印相結(jié)合,這就要求欣賞畫作的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比如山水畫中的“山水”二字,絕不是簡單的風景概念,它包含著中國畫的諸多含義和象征,山是剛,水是柔,體現(xiàn)了剛?cè)嵯酀?;山是實,水是虛代表的又是中國文化中虛實相生的概念。這就代表著評價一幅畫的好壞,不是以畫的像或不像來衡量的。相比于西方畫作的直觀易懂,中國畫在思想上就更高深莫測一些。反觀葛飾北齋的浮世繪作品,他的畫種屬于版畫,版畫使用的是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術(shù)。版畫的特點是成本低,產(chǎn)量高,價格實惠。因為版畫的可復制性使它能夠大量發(fā)行,而且,他的受眾人群是中產(chǎn)階層,內(nèi)容上表現(xiàn)力極強,手法寫實,色彩鮮艷,使它能夠被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浮世繪在江戶時代是廉價品,但是現(xiàn)在看來它依然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就《神奈川沖浪里》來說,它是葛飾北齋從多角度描繪富士山景色中最成功的一幅,畫面具有東方平面繪畫中所沒有的沖擊感,和西方繪畫表現(xiàn)不出的人文情懷,更重要的是,這幅畫是為了翻印而做,而不是跟風在博物館里僅供少量的權(quán)貴階層觀賞。比起那些在博物館被束之高閣的名畫作,北齋的作品仿佛具有無盡的生命力,甚至他的作品被放到網(wǎng)上,有大批的網(wǎng)民及藝術(shù)家對其作品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他的海浪隨處可見:服飾,背包,游戲,紋身,海報,小說封面,表情包等等,在現(xiàn)代社會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經(jīng)濟上的變化和社會的變革也給繪畫的傳播造成一定影響。日本經(jīng)濟迅速崛起,日本對西方的文化輸出,成為西方了解東方的重要窗口。17 世紀初,葡萄牙打開日本國門,日本允許明朝人和荷蘭人登陸日本島;日本和荷蘭的通商交流為藝術(shù)的融合開啟了通道。西方藝術(shù)作品流入日本,促成了日本繪畫形式的轉(zhuǎn)變,促進了葛飾北齋作品的轉(zhuǎn)變。葛飾北齋去世后,日本開始開放國家,因此他的作品得以在1867 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展出。日本文化在歐洲風靡一時。浮世繪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和收藏,許多藝術(shù)家也被影響。而此時,我們國家正在經(jīng)歷最后一個王朝—清朝。眾所周知,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落后的近代,中國被世界邊緣化,中國文化地位缺失,這也是我們的文化沒有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宋代滅亡后,一大批作品流入日本,對當時的日本畫壇產(chǎn)生重要影響。葛飾北齋早期有段時間曾學習臨摹《芥子園畫傳》和宋代文人畫,領悟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平面化描繪和平衡式構(gòu)圖。他創(chuàng)作《神奈川沖浪里》的時候已經(jīng)超過七十歲,那么我們猜測很有可能他在早期就見到馬遠的《水圖》并影響到他之后的創(chuàng)作。紀錄片《葛飾北齋:為畫癡狂》記載葛飾北齋非常癡迷中國文化,他非常喜歡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和《水滸傳》,不僅大力推崇而且還為這兩本小說配置了大量的插圖,被整理成《繪本西游記》和《新編水滸畫傳》,由此可見北齋對我國文化的喜愛。
葛飾北齋與我國的淵源還不止于此,歷史上記載中日美術(shù)交流曾經(jīng)有過兩次高峰。第一次大約在公元12~16 世紀,中日兩國通過海上貿(mào)易,日本傳入了大批的中國書畫,主要以南宋院體畫和人物畫為主。第二次高峰在日本成為東方強國以后,此時的文化交流雖然以西方為主,但是日本人出于對我國文化的崇尚之情,在我國國門被迫打開的情況下,通過一系列非正規(guī)途徑,收集到相當規(guī)格的中國書畫,促成了中日美術(shù)的第二次交鋒。大量作品被存放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有些作品甚至被視為國寶級的存在。這些作品對日本畫壇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例如,葛飾北齋的作品風格曾受到日本著名畫派“琳派”的影響,他在年輕時曾繼承琳派畫師“俵屋宗理”名號,改名為“北齋宗理”,當時他的畫風也開始向琳派的繪畫樣式轉(zhuǎn)變。其中琳派的代表畫家尾形光琳對葛飾北齋的影響最為深刻,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波濤圖屏風》中看出畫面中像觸手般的海浪與葛飾北齋作品中的海浪如出一轍。而這幅《波濤圖屏風》又受到日本戰(zhàn)國時期水墨畫家雪村周繼的影響,他的作品風格中就有許多神秘且風格迥異的海浪形象。歷史上雪村周繼的事跡記載較少,但我們在他的作品中看到了大量有關中國題材的繪畫,如孔子畫像,蘇東坡,詩人杜甫等。從社會背景來看,他的作品風格大多受到當時中國宋元明的影響。由此可以推論出,葛飾北齋受到琳派代表畫家尾形光琳的影響,尾形光琳又受到雪村周繼的啟發(fā),而雪村周繼因其所處的文化背景,吸收了大量來自宋元明時期繪畫的浸染。所以,南宋畫家馬遠在一定程度上對葛飾北齋的作品造成了影響。
中日文化交流自古以來就非常密切,中國文化對日本各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美術(shù)上,中國的水墨畫和書法更是影響了一大批日本畫家。日本文化在吸收中國文化的同時,又融入了自身的特點,并且發(fā)揚光大,被全世界所熟知。我國是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大國,寫到這里,我們不禁會思考,新時代下將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好,傳遞好,發(fā)揚好,是我們即將面臨的艱巨任務。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