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華
部分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以運動場地為陣地,以教材為內容,教學形式突出的是教師“教”,學生被動地“學”,相對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體育教學與體育新課程新理念的精神是相左的。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如何改善體育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每一名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真正地動起來呢?
讓學生明確體育課堂的學習目標。明確目標,可以有效地發(fā)揮其應有的導向功能、激勵功能與評價功能,能夠有效地喚起小學生對新的體育學習目標的愿望與迫切期待的心理,能夠有效地增強小學生體育學習的信心。在體育教學中,如果教師真正有效地發(fā)揮體育教學目標應有的功能,則能更有效地促使小學生更積極、更主動、更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體育活動。反之,假如體育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制定的體育學習目標脫離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不能有效地貼近小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與小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相距甚遠,甚至遠遠超出小學生的能力范圍,小學生無論付出怎樣的努力也無法實現,那么小學生則會無法理解、體驗、感悟到體育運動的成功愉悅感,這將不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
比如,教師將小學蹲踞式跳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提高小學生的跳躍能力”,這樣的目標無法檢查、評價,學生也根本無法掌握。教師應改進這樣的教學目標,可以向學生提出“學會蹲踞式跳遠的方法,不僅跳的姿勢正確,而且跳的距離達到標準”。改進的學習目標明確、具體、適度、可測,小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訓練,主動、積極、認真地做好每一次的訓練。顯而易見,體育課堂的伊始階段就應讓小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這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體育學習的精神。如果小學生沒有明確學習的目標,則對體育課堂上的活動必然是盲目的,必然是被動應付的。
為學生構建愉悅的體育活動氛圍?!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的動力系統中,興趣極其重要。小學生只有對體育活動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更積極、更主動地、更愉快地參與體育活動。教師應為小學生努力構建輕松愉悅的、和諧的、民主的體育活動氛圍。在體育課堂上,教師應更多地從小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出發(fā),利用體育器材的娛樂性與趣味性,巧妙地設計體育課堂上讓小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方法。這樣,小學生便不會將體育學習看作一種負擔,而是看作一種精神的需要,便會“樂學”“主動學”。
激發(fā)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自主意識。小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小學生體育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點撥者與指導者。在體育課中,小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教師在體育課上應將以教師的“教”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的“學”為中心,真正讓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動起來。
體育課堂上激發(fā)學生自主意識的方式方法多樣。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如訓練徒手操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玩“擊中圈中人”的體育游戲,將學生分為不同的游戲活動小組,在一定時間內擊中圈內人數多的小組獲勝。這樣學生會興致勃勃地參與體育游戲活動,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意識也將得到增強。又如,教師讓學生練習投擲時,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小沙包玩投擲游戲。對于這樣的投擲游戲,學生參與的興趣高漲,不僅在游戲中掌握了投擲要領,還培養(yǎng)了競爭意識與團隊合作精神。
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F代教育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實踐活動以心理意識為基礎,而學生通過實踐理解、體驗、感悟到的知識常常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即使是條件變換也能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運用自如。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運動能力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理論讓學生提高運動能力。
比如,在教學“快速跳短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主練習嘗試,也可以教師先練后講,即通過教師自身的實踐體驗向學生講清各種跳繩的動作要領。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去練習、去體驗、去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各種跳繩的技巧。例如,學生在各種跳繩活動中出現了新的問題,教師再提出改進意見或提出練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快速掌握各種跳繩動作要領,讓學生主動進入體育課堂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這樣既調動了小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又張揚了小學生的個性,促進了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使小學生的運動能力進一步增強。
總之,讓小學生真正成為體育課堂的主人是體育新課程新理念的訴求,教師應讓小學生明確體育課堂的學習目標,為小學生構建愉悅的體育活動氛圍,努力激發(fā)小學生體育學習的自主意識,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能力,以不斷地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如皋市磨頭鎮(zhèn)磨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