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琴
將德育融入初中美術課堂,可以拓寬課程教學的范疇,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帶給學生思維上的引導,并且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實施德育時,要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f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思路,營造開放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吸引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和學生有更多豐富的交互過程,在交流對話中帶給學生良好的引導,并且滲透正面的價值觀。這不僅可以讓美術課更加多元,而且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獲更為豐富。
在作品賞析中滲透德育。在初中美術課堂上,作品賞析教學是一個重要部分,賞析課讓學生有機會了解各種類型和各具特色的美術作品,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積累,讓學生形成綜合學科能力。在賞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作品內容,挖掘作品中包含的德育資源,通過有針對性的作品帶給學生多元化的啟發(fā)。這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學生不僅有機會認識美術作品的主題表達,領會作品的藝術價值,也會在作品的賞析過程中受到一些積極正面的感染,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比如,在教學《自然意趣—中國山水畫》這個主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展示我國的山水畫名作,并為學生講解美術作品誕生的背景,輔助其體會其中深層次的意蘊,充分感受特定時代的民族精神。通過對這些作品的欣賞,學生的審美情趣得以有效培養(yǎng),審美能力也不斷提升。不僅如此,這還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山水畫的感染力和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熱情,可以很好地實現對學生多元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
在繪畫分析中融入德育。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特定美術作品的分析實施德育,可以起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在明確教學對象和教學要點后,教師可以根據這幅作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教師除了要指導學生以正確的思路感受作品外,也要介紹作品賞析的內涵和外延,使學生形成更加多元的學習認知。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繪畫分析過程中有意識地融入一些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帶給學生更加豐富的課堂學習體驗。
以《盛世·汴梁》的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需要學生對《清明上河圖》這幅經典畫作展開賞析。教師在給學生分析這幅作品時,可以找尋多樣化的視角,從這幅作品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國畫的一些相關特點。例如,國畫無論是使用工具還是技法,都與西方畫有較大差別。通過賞析國畫繪畫風格的獨特、意境的高雅,可以引導學生真正融入國畫鑒賞的情境和氛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更加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在延伸活動中體現德育。美術課的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師應從教學內容和主題出發(fā),多給學生設計一些延伸活動,讓學生廣泛接觸各種不同的藝術形態(tài),拓寬學生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基于這些活動的設計很好地融入德育,帶給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讓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教師要了解初中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取向,延伸活動的設計從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出發(fā),讓學生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有效實現課程預設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德育也會隨著教學的推進很好地實施,學生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有更多收獲。
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藝術本身源自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有廣泛的體現和應用。教師應利用工藝美術的優(yōu)勢,在其中有效實施德育。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學生,讓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好,讓學生學會將身邊閑置的材料變廢為寶,提升學生表現美的能力。比如,在教學《用心靈接觸自然》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多接觸大自然,讓每個學生都具備發(fā)現美的眼睛。同時,教師也要讓學生認識到,保護自然,愛護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種實踐探究活動也會豐富學生的學習收獲,讓美術課教學的整體質量更高。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