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奄蔡是古代亞洲西北部游牧漁獵民族建立的古國,與中國古代諸多朝代、西亞諸國和拜占庭帝國均有聯(lián)系。秦漢時期,奄蔡具體位置在里海北側(c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隨著北匈奴西遷、阿提拉西征以及蒙古的擴張,奄蔡不斷被征服,位置也隨之不斷變化。作為古絲綢之路輻射地區(qū)和游牧民族頻繁爭奪的熱點地區(qū),奄蔡的具體位置一直是學(xué)術(shù)界的爭論焦點。
關(guān)鍵詞:奄蔡;粟特;康居;《史記·大宛列傳》
中圖分類號:K301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4-0115-03
引言
西域在中國古代始終占據(jù)著重要地位,游牧民族對農(nóng)耕文明的頻繁沖擊引起漢民族對西北邊疆的重視,漢族封建王朝能否對西域保持有效控制影響著整個中原的安全與穩(wěn)定,對西域諸國威懾和制衡導(dǎo)致各王朝的西北邊疆成為決勝西域的關(guān)鍵之地。其中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塞種人由于中國封建王朝的攻打和游牧民族鐵騎的沖擊開始四散,一部分選擇渡錫爾河南下進入費爾干納盆地,建立大宛;一部分同樣選擇渡錫爾河南下,進入阿姆河以南,滅亡巴克特里亞王朝,建立大夏;一部分往西遷徙,到達了咸海、里海以北,建立了奄蔡;一部分繼續(xù)留在錫爾河北部,建立了康居;剩下還有一部分塞種人在周邊建立了若干城郭小國。漢唐期間,中原王朝對西域諸國的待遇每況愈下,西域諸國和匈奴重新交好。后來由于西域諸國之間戰(zhàn)亂的升級,一些古國也隨之消亡了。對先秦到漢唐時期西域諸國的位置考探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中西文獻對奄蔡的記載
在張星烺的《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記載很多西域乃至中亞地區(qū)的地名。“奄蔡”作為西域史乃至中亞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國家,在書中多次被提到。一般來說,奄蔡是歐羅巴人種中語言屬印歐語系的薩爾馬特人建立的國家①,在秦時可能已經(jīng)形成,根據(jù)斯特拉波《地理志》的記載,公元前2世紀(jì),在里海和頓河之間的草原上,在薩爾馬特人中有以西拉錫部和阿息部為首的兩個政權(quán)。我國的史書也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jīng)有所記載,但關(guān)于奄蔡的具體位置,學(xué)界眾說紛紜②。
關(guān)于“奄蔡”一詞,最早見于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叵艺呤湃f。臨大澤,無崖,蓋乃北海云?!盵1]
通過這段材料,可以簡單了解奄蔡這個國家在康居國西北兩千里外,但與康居的風(fēng)俗相同,控弦十萬人,軍隊人數(shù)較多。古希臘史學(xué)家希羅多德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過奄蔡的騎兵,說他們作戰(zhàn)的武器是與其他薩爾馬特人相似的長鐵劍[2]。斯特拉波也在《地理志》中記載到西拉錫王阿比喀斯能夠調(diào)動兩萬人的騎兵,阿息部王斯巴迪努斯能指揮20萬的人馬。對比同時期其他西域大國的軍隊來看,奄蔡的國力在當(dāng)時西域諸國中屬于上等水平③。但與匈奴比較,似乎這種實力又顯得微不足道了。據(jù)《漢書·成湯傳》記載:
“郅支單于自以大國,威名尊重,又乘勝驕,……又遣使者責(zé)闔蘇④(奄蔡)、大宛諸國歲遺,不敢不予?!盵3]
由此可知奄蔡人當(dāng)時向匈奴人朝貢。
“臨大澤”,則說明奄蔡旁邊有一大湖,漫無邊際,司馬遷稱之為“北海”,由此,便引申出了對奄蔡具體位置的考證。關(guān)于這一問題,大多數(shù)學(xué)者都從“北?!币辉~出發(fā),試從鎖定北海的位置來確定《史記》中所載奄蔡的具體位置。余太山認(rèn)為北海可能指咸?;蛘呃锖#员环Q為北海,可能是承襲波斯人的稱呼[4]。
《漢書·卷九十六上》中關(guān)于“奄蔡”的記載則沿用了司馬遷的《史記》說法:“其康居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國。控弦者十馀萬人。與康居同俗。臨大澤,無崖,蓋北海云?!盵5]自《后漢書》起,關(guān)于“奄蔡”的記載又與前者有所不同,《后漢書·卷八十八》中云:“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盵6]《三國志·魏書三十》這樣寫道:“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臨大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7]
用“阿蘭”一詞來代指奄蔡,最早始于《后漢書》?!度龂尽分醒浴肮蕰r羈屬康居,今不屬也”則表明在兩漢時期,奄蔡被迫服侍康居,而到了現(xiàn)在,則擺脫了這種局面。麥高文在《中亞古國史》中指出:“公元1世紀(jì)時,奄蔡人又為阿蘭那人所取代?!盵8]
羅馬帝國后期的歷史學(xué)家阿米亞努斯·馬爾塞力努斯在《晚期羅馬帝國史》一書中說道,1世紀(jì)到3世紀(jì)期間,阿蘭代表了一股強大的力量,頻繁威脅著羅馬帝國在多瑙河沿岸和小亞細(xì)亞較為偏遠的領(lǐng)地,還深入高加索地區(qū)⑤。筆者認(rèn)為,奄蔡很有可能是被阿蘭人的一支所征服,擺脫了康居的控制,所以我國史書中稱之為阿蘭。在這段材料中,還出現(xiàn)了對奄蔡地貌特征的描寫,氣候溫和,多白草(牛羊的食物),從而更加佐證了奄蔡是一個依靠游牧而生的國家,有著遷徙的習(xí)慣。
二、奄蔡與粟特、康居的位置關(guān)系
(一)奄蔡與粟特的位置關(guān)系
《魏書·卷一百二》中記載道:“粟特國,在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于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盵9]《周書·卷五十》中記載:“粟特國在蔥嶺之西,蓋古之庵蔡,一名溫那沙。治于大澤,在康居西北。”[10]《北史·卷九十七》中講道:“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于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盵11]
這三則材料說明,原先的奄蔡,就是現(xiàn)在的粟特。其實不光如此,張星烺在《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中說:“粟特似為俄粟特之訛音,略去其首音俄字也。俄粟特民族今代仍居高加索山系間,即古代阿蘭或阿思人之苗裔?!瘪T承鈞《西域地名》的中也說:“粟特,古之奄蔡。”這些記載,說明了一千多年來“奄蔡即粟特”在我國史書上一直以訛傳訛。
但是,根據(jù)近代學(xué)者的考證,粟特國并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于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的條件。
(二)奄蔡與康居的位置關(guān)系
杜佑在《通典》中總結(jié)前人的記述,作了詳細(xì)的概括:
“奄蔡,漢時通焉。西與大秦接,東南二千里與康居接,去陽關(guān)八千馀里。控弦十馀萬。與康居同俗,而屬康居。土氣溫和,臨大澤,無涯岸。多楨松、白草及貂。畜牧逐水草,蓋近北海?!盵12]
從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康居與奄蔡的位置關(guān)系基本是東南和西北,其兩國之間的距離約二千余里。根據(jù)記載,西漢時期的一里為現(xiàn)在的415.8米,“二千里”大概是845千米左右。“去陽關(guān)八千馀里”是指奄蔡距離陽關(guān)八千余里,現(xiàn)在也就是大約3320千米。這很明顯是不正確的,根據(jù)《史記·大宛列傳》的記載“陽關(guān)去長安有四千七百余里”,根據(jù)上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果,奄蔡與長安之間的距離12700余里。
但是,《史記·大宛列傳》對康居和大宛的描述:“康居⑥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月氏大同俗??叵艺甙司湃f人。與大宛鄰國。國小小,南羈事月氏,東羈事匈奴?!保按笸饑ラL安萬二千五百五十里,東至都護治,西南至大月氏,南亦至大月氏,北至康居。”[1]
根據(jù)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大宛距離長安是12550里,而奄蔡還在大宛的西北4000多里外。所以,筆者認(rèn)為,《通典》中關(guān)于奄蔡和陽關(guān)的距離有待考證,但極有可能為謬誤。余太山先生在其書中也是這樣認(rèn)為[12]。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幾點關(guān)于奄蔡的信息:
1.奄蔡的大致方位:距離長安的距離大致在17000多里左右,在康居西北2000里開外。
2.奄蔡與粟特并不是同一地方,粟特的位置大致在奄蔡的東南,但兩國似乎相鄰。
3.奄蔡雖然為一個游牧國家,但其位置并未發(fā)生大的變化,也可以認(rèn)為并未發(fā)生大范圍的遷徙活動。
三、奄蔡與“北?!钡奈恢藐P(guān)系
在中國古代,“北?!币辉~,大致有五種含義:
1.在我國古代是對北方蠻荒之地的泛稱⑦。
2.秦漢時對某些大澤的泛稱⑧。
3.指渤海⑨。
4.復(fù)姓⑩。
5.古代帝王宮苑。在北京市西城區(qū)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即今之北海公園。
因為奄蔡在西域的位置,此處“北?!钡暮x可排除掉渤海、復(fù)姓和帝王宮苑。關(guān)于《史記》中所述北海,第二種含義更為貼切,關(guān)于“北?!钡木唧w位置,學(xué)界大概有以下三種說法:
1.黑海。2.里海北。3.咸海。
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道:“(奄蔡)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此時大秦就指的是羅馬帝國,早在凱撒去世后,羅馬共和國的的勢力范圍就已經(jīng)達到黑海南部,而黑海北部為潘提卡佩昂、塔納伊斯等幾個名義上保持獨立的希臘國家[13]。就目前來看,康居王治所處的咸海東側(cè)距離黑海東側(cè)大約有1500千米,而遠遠超過了兩千余里(845千米)?,所以奄蔡所臨北海,從距離上來看,應(yīng)該不是黑海。
關(guān)于咸海的說法,程偉強則依據(jù)康居“居于大澤”,奄蔡“臨北?!眮硗茢?,大澤可能為河中地區(qū)的澤拉夫尚河,而粟特位于澤拉夫尚河的中下游平原,奄蔡則在咸海南部附近?!按鬂伞笔鞘穼W(xué)家對澤拉夫尚河(Zeravsan)音譯以及簡化的稱呼,而北海則指咸海。一般來說,粟特確實居于澤拉夫尚河流域,但大澤一詞我國史書一般指湖泊,而并未出現(xiàn)代指河流的含義。所以“大澤”并不是澤拉夫尚河的簡稱。余太山在其書中也指出,“大澤即咸海”。
關(guān)于里海北說:因為咸海東側(cè)距離里海東北的距離在645千米左右?,所以奄蔡的大致位置則在向西北延伸200千米,而這一地區(qū)則屬于伏爾加河下游三角洲地帶。因為奄蔡作為一個游牧國家,其需要水草豐美之地,而伏爾加河下游則正好滿足這一需要。又根據(jù)上述結(jié)論,奄蔡距離長安大致17000多里左右,而這一地帶距離現(xiàn)在西安7000公里左右。所以《史記》中所記載的奄蔡具體位置應(yīng)該在里海北側(c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北海應(yīng)該指的是里海。
小結(jié)
秦漢時期,奄蔡具體位置應(yīng)該在里海北側(cè),伏爾加河下游地區(qū),北海應(yīng)該指的是里海。隨著北匈奴西遷、阿提拉西征以及蒙古的征服等游牧民族大遷徙,奄蔡不斷被征服,位置也隨之不斷變化。奄蔡、康居、大宛等古國的消亡對外直接影響了漢王朝與西北游牧民族的關(guān)系,也間接影響到了中亞和西亞諸王朝的興衰交替,還影響到西域游牧民族內(nèi)部的分化與被同化,這對中亞和西亞民族的變遷、人種的演替、統(tǒng)治王朝的更迭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對西域諸國的位置考探能為這些問題的研究提供依據(jù)。奄蔡作為西域一個小國也能對整個中亞和西亞產(chǎn)生間接影響。日后隨著史料的豐富,奄蔡國位置的變遷過程也將會更加精確。
注 釋:
①對于奄蔡的族源問題,史學(xué)界有不同的觀點,有印歐種薩爾馬特人說,參見周一良、吳于廑《世界通史》“上古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25頁;也有蒙古東胡人說,麥高文《中亞古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第35—70頁。
②對于奄蔡的地理位置,有的認(rèn)為在黑海東北,如丁謙的《西域傳考證》;有的認(rèn)為在里海北,如魏源的《海國圖志》、徐繼畬的《瀛寰志略》;有的認(rèn)為在咸海周圍,如程偉強;有的認(rèn)為在里海北和咸海草原地帶,如日本學(xué)者松田壽男。
③烏孫,控弦者數(shù)萬;康居,控弦者八九萬人;大月氏,控弦者可一二十萬?!浴妒酚洝ご笸鹆袀鳌?。
④師古注:“胡廣云康居北可一千里有國名奄蔡,一名闔蘇。然則闔蘇即奄蔡也。”知漢代亦稱奄蔡為“闔蘇”。
⑤Ammianus Marcellinus.<Rerum Gestarvm Libri>.
⑥《史記正義》這樣談道:“括地志云:康居國在京西一萬六百里。其西北可二千里有奄蔡,酒國也。”
⑦《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薄盾髯印ね踔啤罚骸氨焙t有走馬吠犬焉,然而中國得而畜使之?!睏顐娮ⅲ骸昂V^荒晦絕遠之地,不必至海水也?!?/p>
⑧指今貝加爾湖:《漢書·蘇武傳》:“乃徒武北海無人處?!鼻孱櫻孜洹肚Ч佟吩姡骸扒Ч侔追猿甲樱胨铺K生北海邊。”指巴爾喀什湖:《通典》引杜環(huán)《經(jīng)行記》:“嶺北流者盡經(jīng)胡境而入北海?!?/p>
⑨《孟子·梁惠王上》:“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苯寡x引閻若璩《四書釋地》:“齊南有太山,北有渤?!匀↓R境內(nèi)之地設(shè)譬耳?!薄肚f子·秋水》:“﹝河伯﹞
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⑩春秋吳大夫有北海子高。見《通志·氏族三》。
?數(shù)據(jù)來源,Google map.
?同?.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希羅多德.歷史[M].王以鑄,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70.
[3]班固.漢書:成湯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6.
[4]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要注[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
[5]班固.漢書:九十六卷上[M].北京:中華書局,2016:3893.
[6]范曄.后漢書:卷八十八[M].北京:中華書局,2016:2932.
[6]陳壽.三國志:魏書三十[M].北京:中華書局,2014:832.
[7]麥高文.中亞古國史[M].章巽,譯.北京:中華書局,1958:46.
[8]魏收.魏書:卷一百二[M].北京:中華書局,1970:2270.
[9]令狐德棻.周書:卷五十[M].北京:中華書局,1971:918.
[10]李延壽.北史:卷九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2:3221.
[11]杜佑.通典:邊防典凡十六卷·卷一百九十三 ?邊防九·西戎五[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2]李錦繡,余太山.通典西域文獻要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3]張芝聯(lián)等.世界歷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1:28.
作者簡介:李俊卿(1996—),男,漢族,山西晉城人,單位為山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與旅游文化學(xué)院,研究方向為當(dāng)代中東政治與國際關(guān)系。
(責(zé)任編輯:御夫)